2020年考研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驚人的341萬人,招生規模達到110萬人左右。考上研究生是一件喜事,但生活費怎麼解決?國家每個月能發多少錢?我們來談一談這個問題。發的錢由國家、學校部分,外加導師部分來構成。
以下內容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簡稱西農)為例。
國家給研究生每月補貼800元,準確的說是國家和學校一起出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於陝西省楊陵,具體位置介於西安和寶雞的中間,再次強調,西農不在西安(儘管在西安有部分分支,但主校區在楊陵),和大城市相比,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消費水平不是太高。
我曾在食堂調研學生消費情況,根據我的了解,如果只在食堂消費,而且不是每天吃葷菜,800元每月基本上是夠吃飯的,也有個別女生,特別節省,再加上飯量小,600-700元也夠。如果你算上吃水果、出去聚餐、衣物、化妝品等,那800元可能就不夠了。
如果把日常的消費總括起來,每月1000-1500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支出標準。2000元以上標準的佔比就很低了,而動輒每月花好幾千的也可能有,但比例非常之低,這樣的學生往往家庭經濟條件較好。
軟科學類的專業,導師經費總體偏少,每月發放200元,也有的導師發放的300或更多。當然也有導師不是按月發放,而是走項目制,就是你幹了什麼活,根據幹的活來發放。有的導師名下可能有10多個研究生,如果人均每月發300元,一個月可能也要幾千元,如果導師經費少,這筆錢對導師也是壓力。所以,導師津貼部分,學校沒有硬性規定,由導師自主決定。
有些導師不發,這也能理解,特別是人文等軟科學專業,經費很少,說不定導師需要用自己的工資來發,收入本來就不高,這就很尷尬了。我相信導師還是願意給導師發一些補貼的。
(1)是適度節約生活開銷,讀研的學生均是成年人,很多學生有點不太好意思向父母要錢,可以適度節省。
(2)是適度做一些兼職,比如「三助」工作,助研、助教、助管。
(3)是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爭取出論文然後拿獎學金,拿等級高的助學金。學習方面是我最看重的,建議一定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研究方法、論文撰寫、英語水平等方面。這是你進一步深造的籌碼,也是在培養自己將來工作能力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走科研之路時。長遠看,學習的收益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