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加快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加快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

  教育部副部長 陳小婭

    近10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來,從強調硬體的配備到加大力度抓資源建設,從「用起來」到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為義務教育的普及與鞏固提高,特別是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也在發展中鍛鍊了隊伍,這一點是很值得驕傲的。面對新形勢,我們要進一步做好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深刻認識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形勢與任務。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堅持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經過全黨全社會的不懈奮鬥,我國的基礎教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實現我國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的歷史性轉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必須站在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高度,來認真地研究在新的起點上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更好地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1. 從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到「均衡發展」,信息化必須在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上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投入保障機制的普遍建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我們重要的戰略任務。要求我們努力縮小區域間差距,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在資源配置上更多地向農村學校傾斜;努力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加快薄弱學校的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教育部已經確定了「在2012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標,這是一個複雜的、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教育信息化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撐。信息化的優勢是突破時空界限和信息高速流動,其突出標誌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和帶動跨越式發展,完全可以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要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部署相銜接,要爭取提前部署,儘早發揮效益。信息化工程和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技術選型和解決方案的確定,要有利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集成和充分共享,有利於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應用,有利於薄弱學校的快速發展和質量提高,有利於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使適齡兒童少年能夠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能否有效地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服務,應該成為今後檢驗信息化工作成敗與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今後的工作中,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資源建設也好,進行技術的選型,設計路徑、方案也好,都要從幫助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任務和需要出發。

  2.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信息化必須成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

  當義務教育「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以後,「上好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和普遍期待,基礎教育的質量提高和內涵發展擺上了突出位置。實際上「擇校」也好,不均衡也好,硬體上還有差異,但更多地是反映在質量和內涵上。要求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於2001年啟動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2004年啟動實施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基礎教育課程新體系突出時代特色,致力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形成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已全面進入新課程,25個省份先後進入了高中新課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小學的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式、教育管理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要總結經驗,鞏固成果,不斷完善,堅定不移地推進課程改革深入發展,這是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

  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新課程實施,具有支撐和催化劑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為新課程推進服務、更深入地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也是新的歷史時期基礎教育信息化需要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信息化工作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所反映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研究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變革,研究新的考試評價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要和教師培訓、培養、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困惑緊密地聯繫起來,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特別是針對當前農村學校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的教師培訓問題,高中新課程的資源支持問題等,信息化工作一定要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有所作為。要把資源建設好,要送得下去,還要讓廣大的教師能用、會用,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3. 從「校校通」到普遍而深入的應用,信息化必須不斷提高水平與效益。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正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期。通過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已經初步構建起一個遍及全國農村中小學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初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了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和效益,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不僅迅速改變著廣大師生信息獲取的方式、渠道和速度,也深刻地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和學校管理的方式,並對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評價體系和教育質量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近10年的發展表明:教育技術不僅能夠直接提高教育的投入產出水平,而且能夠顯著提高教育質量。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和教育變革的參與者和執行者,掌握並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對於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與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通過近10年的努力,正在從「校校通」走向信息技術普遍而深入的應用。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基礎教育有這麼大的面、這麼長的線,在新的形勢下信息化工作必須不斷提高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的能力,不斷提高水平與效益。要廣泛採用先進而成熟的技術不斷優化信息化的環境,用經濟的成本快速有效地集成優質教育資源,用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

相關焦點

  •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同頻共振 齊心協力 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黃宗林在參加縣政協八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時指出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同頻共振 齊心協力 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1月30日下午,      林國權、楊邦多、曾永維、潘雪、徐興健、雲峰、王芬、黃亞琳、陳友毅等委員圍繞脫貧攻堅、城市建設、文化旅遊、提案辦理、精神文明等問題發言,談想法、說觀點、提建議。      黃宗林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依法履職擔當作為
    八公山鎮人大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該鎮人大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依法行使監督等各項職權,切實做好代表服務保障工作,使八公山鎮人大真正成為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的代表機關。
  •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發揮聯繫群眾優勢 為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
    賈瑞雲在2020年度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擴大)學習會上強調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發揮聯繫群眾優勢 為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編制貢獻人大智慧力量 虞平出席 黃正富主持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0-21     來源:
  • 封毅: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科學編制財政「十四五」規劃
    制定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重慶發展的戰略目標,事關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意義重大而深遠。財政改革發展作為重慶市「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全市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的落地落實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 馬明龍在調研市工商聯和市僑聯時強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力量...
    馬明龍在調研市工商聯和市僑聯時強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力量 發揮優勢搭建平臺激發活力 2020-08-14 22: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地委人大、政協工作會議召開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發揮優勢履職盡責
    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人大、政協工作會議和自治區兩會精神,總結地區2019年人大、政協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務,動員全地區各級人大、政協組織和廣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為實現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而努力奮鬥。地委書記竇萬貴出席會議並講話。
  • 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層次發展
    2010年,「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戰略定位開啟了國家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的新進程。2016年,進入「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充分彰顯」、「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發展訴求階段。2018年,教育信息化進入轉段升級的2.0階段,提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中國教育報刊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7月30日訊(實習生 王若熙 記者 楊桂青)為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中國教育報刊社今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提高統攬全局服務大局的能力
    做好新時期的政法工作,各級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不僅要有妥善處理各種紛繁複雜、具體細微問題的能力,更要具有統攬全局、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周永康同志在全國政法委書記首期培訓班上講話時強調,「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謀劃和推進政法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成立訴訟服務中心
    2015年以來,上海法院堅持司法為民宗旨,提出了「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的工作理念,確定了「由訴訟服務中心提供庭審以外的全部訴訟和非訴訟服務」的工作目標,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升級版」建設方案》,全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法院均建立了訴訟服務中心,標誌著上海法院「全方位、零距離、無障礙」訴訟服務體系的建成。
  • 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
    NETP是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五個連續發布的NETP文件對基礎教育的基礎設施、混合與在線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方面的前瞻性引領,讓美國成為世界上基礎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加速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應對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等重大挑戰的大背景下,從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中借鑑經驗並汲取教訓顯得尤為必要。
  • 楊宗凱:基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發展重點在於這三方面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已經基本度過了以基本技術條件建設和普及應用為主的1.0時代,進入到以創新發展為主的2.0時代。一、從關注量變的「1.0時代」邁入關注質變的「2.0時代」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迅猛。此外,「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應用,中小學教師、校長、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培訓進展順利,信息素養得到很大提升。總體來說,教育信息化1.0時代重點關注量變,強調應用驅動、融合發展。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基礎教育)年會在深圳舉行
    11月27-29日,「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基礎教育)年會」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來自全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知名專家與紮根一線的優秀實踐者齊聚深圳進行深度交流。此次會議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社、深圳市教育局承辦,圍繞《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基礎教育部分的編制和研究進行探討,交流分享各區域的網際網路學習實踐經驗。
  • 方城縣小史店鎮文化服務中心:紮根群眾興文化,服務大侷促發展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文化服務中心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自覺承擔起「興文化」的使命任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踐行先進文化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局,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原標題:玉溪緊扣當前教育發展突出問題—— —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
  • 山西舉辦首屆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8月21日,山西省首屆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舉行。  本次活動包括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和主題交流活動。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分為區域應用成果展示和新技術展示。區域應用成果展示了各地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度應用、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突出信息化在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玉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
    來源:玉溪網9月7日,我市出臺《玉溪市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緊扣當前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中最突出的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義務教育上中心城區學校難、普通高中上市直高中難「三難」問題,突出問題導向,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從方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13條改革措施,加快中小學、幼兒園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塑玉溪教育輝煌
  • 貴陽市教育局及貴陽六中案例入選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
    貴陽頭條訊 11月7日,記者從貴陽市教育局獲悉,中央電教館公布2018年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貴陽市教育局及貴陽市第六中學推選案例獲獎。貴陽市教育局推選案例為《以公平共享智慧教育為支撐 推進市域基礎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在該案例中,貴陽市以改進和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優質均衡、促進教育精準扶貧為核心訴求,用關鍵業務應用,觸發教育大數據的採集、加工、分析和挖掘,發現和尋找教育質量缺陷和短板,形成教育質量常模和預警模型,以及教育質量提升的優化閉環。
  • 密碼工作的基本原則中「創新發展、服務大局」是指什麼?
    服務大局是密碼工作的價值所在,更是其宗旨要求。密碼工作與黨和國家的事業血肉相連、命運休戚相關,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和奮鬥目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堅持服務大局,就是要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好密碼科技自主創新,實現密碼科技跨越式發展;要緊緊圍繞國家安全戰略,加大密碼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密碼應用,充分發揮密碼在保安全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要緊緊圍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全面深化密碼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密碼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 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徵,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學習者共享,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