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分發的廚師服,還是熟悉的logo。
唯一陌生的,就是中間這件巧克力師專屬圍裙了吧。防水防油,一擦即淨。
由於我已經考取了法國甜點師資格證(CAP Pâtissier),所以一般的通識教育課,比如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這些,都可以免考。
今年的chef 是年僅29歲的Alexis和34歲的Jean-Pierre,他們兩個人一個上課風格幽默不失嚴謹,另一個實力滿滿,常年給甜點高級班帶課(BM Pâtissier)。
還記得上課的第一周,幾乎都是在練習巧克力調溫中度過的。我們早已放棄學甜點時小心翼翼用溫度計給巧克力測溫的方式,改由眼睛和身體的直覺來判斷。經過四個多月的密集苦練,結晶完美的巧克力在桌面上和在操作盆裡的狀態,感覺這輩子都忘不掉了。
開學不久就迎來第一次出品,簡單大方的香草海鹽太妃糖(Caramels mous)。
含有豐富堅果的Mendiant,調溫好的巧克力擠成圓形,依次放入烤好的開心果、榛子和巴旦木果。
內餡是香草甘納許的松露巧克力(Truffe),看它表面溝壑縱橫的樣子,像不像一個真的松露呢?
接著開始接觸bonbon們。
Bonbon一詞在法語裡是糖果的意思,也可以用來表示各式各樣的巧克力糖。手工巧克力bonbon可以在製作方法上大體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入模法(Bonbon moulé),直接在pc模具裡倒入巧克力形成一層殼,然後擠入各種甘納許夾心,最後封口,結晶完畢後從模具裡倒出來;
第二種手工浸入法(Bonbon trempé)則相對傳統,先把甘納許夾心切成小塊,然後一顆顆浸入調溫好的巧克力中再撈出來,這樣甘納許的表面就附著了一層薄薄的巧克力殼,可以隔絕外界空氣,保護內部夾心不易變質,以此延長儲存的時間。這種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但我卻很喜歡。這樣做出的來手工巧克力,每顆都會因為人工差異有些許不同,難道不是比樣子整齊劃一的bonbon們更可愛嗎?:p
手工浸入法做出來的bonbon,圖片來自巴黎巧克力名店La Maison du Chocolat
課堂作品。入模法做出來的bonbon,內餡是覆盆子果凍和香草甘納許
後來日本人延續了bonbon的做法,並省去了外部的巧克力殼,直接售賣切好的甘納許夾心,這就變成了大眾所熟悉的「生巧」。某種意義上,生巧可以和甘納許劃上等號。只是少了巧克力殼的保護,生巧的賞味時間非常有限,也只能存放在冰箱裡,不像法式bonbon那樣可以常溫存放(不超過22度)。
以前在國內也買過不少生巧,但是自從接觸了法式bonbon之後,就開始覺得生巧的層次感略微單薄了些。醇香且入口即化的甘納許就應該搭配一層薄脆的巧克力外殼,這才是一顆好的手工巧克力該有的「素養」。
除了做手工巧克力以外,和巧克力有關的甜點也是我們的必修課程。
巧克力舒芙蕾塔。
是一入口就讓我忍不住為它歡呼的美妙口感。借鑑製作舒芙蕾的原理,在巧克力麵糊中打入足量的空氣,在烘烤過程中靜靜看著充滿空氣的麵糊迅速膨脹升高,進而緩緩落下。出爐後的口感像巧克力味的雲朵一樣輕盈,顛覆了我對傳統巧克力塔口感較為厚重的刻板印象。
不過口味這個東西因人而異,我的同班好友認為,傳統甘納許巧克力塔的醇厚感才是這款甜點的靈魂。
巧克力甘納許磅蛋糕。
當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巧克力慕斯蛋糕。
巧克力閃電泡芙(éclair au chocolat)。
做這款泡芙的時候,不論是烤泡芙還是擠內餡,我的動作就像神經反射一樣快,似乎回到了當時在Carl Marletti,每天早上給幾百條閃電泡芙擠內餡的暢快感。🙋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手工糖果製品(confiserie)。法國CAP巧克力師專業的全稱是CAP chocolaterie-confiserie,所以手工糖果也是考試的重點。
牛軋糖。
如果說有什麼甜點能讓我感受到深深的挫敗感,那就是牛軋糖無疑了。🤕
整個學期下來做了不下幾十次,但我還是無法保證自己每次都能做得一樣好。考綱要求做出來的牛軋糖必須切的方方正正,截面規整不能有毛邊,並且能看得到堅果。
用糖漿和蜂蜜熬出來的牛扎糖,溫度稍微沒控制好,就直接影響了最後成品的軟硬度,切面立刻就變得不整齊了,做出來的失敗品也是一堆堆地扔。整齊的牛軋糖口感偏硬,我反而更喜歡那些其貌不揚,但是口感酥軟的所謂「失敗品」。
法式水果軟糖(pâte aux fruits)。
百香果椰子口味的巧克力棒棒糖。
吉利丁軟糖(bonbon gélifié)。
一個好的巧克力師應該是充滿創意、並且敢於去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所以我們每隔兩周還有一次自由設計課,自己設計手工巧克力的口味,還有不同主題的造型巧克力。
這是受Maxime Frédéric水果軟糖卷的啟發,我自己研究出來的百香果軟糖x椰子棉花糖卷的搭配。🙋
……用軟糖邊角做一個小卷捲來玩。
當然還有chef隨機命題的巧克力造型。
第一次是剛開學不久,主題是非洲,我承認自己做的長頸鹿……有點一言難盡。😅
巧克力噴砂溫度沒掌握好,上色失敗。
第二次的主題是埃及,做造型的感覺也比之前好一些,木乃伊逃出金字塔的感覺。
第三次主題是運動,挑了中國人最擅長的桌球(笑),chef說可以以假亂真啦。🏓
還有其他我自己設計的巧克力造型,之前也寫過相關文章介紹:手稿分享 · 巧克力造型的設計手稿及其他,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當然我們還是跟著chef做了很多他自己原創的巧克力造型,這種充滿藝術感的體驗到現在我還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