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婚姻家庭中,有很多夫妻經常吵架,不是為這就是為那的,雖然他們天天為生活上瑣事而吵架,但遲遲不見他們離婚,到底是為了什麼?
很多母親這樣說的其實沒有離婚是為了孩子,怕孩子從小沒了父母的關愛,在學校就會受到同學的冷言冷語,從而導致自卑的人生開始。
以至於很多母親從小就給孩子灌入一種思想,媽媽又不是為了你,早就離婚了,你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媽媽出口氣。
但這種母愛並不偉大,只是覺得這種女人太悲哀了,我們這一生為什麼要為別人而活呢?我們要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他也會組建新的家庭,會有自己新的生活,作為母親我們對他的生活只是參與權,沒有決定權。
01
小麗與婆婆的婆媳關係並不是很好,經常吵鬧,在同一件事情上有著不同的態度,比如某一件事的態度,或是教育孩子的方式,雙方各不相讓,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自從公公去世後,一向膽小的婆婆也不敢住以前那套老房子就搬進了跟兒媳婦一起住,家庭矛盾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小麗是個性格剛烈的女人,每次和婆婆吵架都以婆婆失敗而告終,每次吵架婆婆哭了,她也不理會,帶上耳機自己聽歌追劇去了,她知道趕不走這個婆婆,畢竟有老公在中間阻礙著,老公也一向向著他母親,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
02
自從和婆婆關係不好後,小麗也不想讓婆婆接觸自己的孩子,上下學都是自己接送,回家吃完飯也自己監督孩子學習寫作業,絲毫沒有留給孩子與奶奶的相處時間。
在監督孩子學習的同時,每隔三五天都會跟自己的孩子打感情牌:「你現在好好學習,媽媽為了你,為了這個家付出的太多了,要不是你還小,怕你在學校受人欺負,我早就離開這個家了,你看爸爸和奶奶聯合來欺負我,你一定要為媽媽爭口氣,長大後為媽媽撐腰。」
一邊是整天接送他上學的媽媽,另一邊又是慈祥的奶奶,孩子也是不知道向著誰,只能是當場默認媽媽的觀點。
漸漸的孩子在母親的「洗腦」下,也開始覺得爸爸和奶奶是個壞人,聯合起來欺負媽媽,所以有時候都不理爸爸和奶奶,甚至還對他們發脾氣:「我不想理你們,你們聯合起來欺負我媽媽。」
03
聽到這話的後爸爸和奶奶傷心欲絕,母子商量著,一定要離婚,但是他們在孩子撫養權上一直爭鬧不休,各不相讓。
也許看到媽媽和爸爸奶奶爭吵的越發越嚴重,孩子顯然是害怕了,哭著說:「我不要爸爸媽媽奶奶分開,你們我誰都要。」
過後三人也想過,確實這些年來他們的爭吵,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也不知道孩子的內心獨白,他們每天的爭吵會不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什麼陰影,最後他們達成協議:上學由奶奶接送,回到家裡後,奶奶可以跟孫子玩,但前提是在做完作業之後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相處,準時讓孩子上床睡覺,奶奶不得過問兒媳婦的教育方式,如果奶奶覺得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妥,不能跟兒媳婦討論,只能通過兒子向兒媳婦表達自己的觀念,最終的討論結果只有兒子跟兒媳婦決定,畢竟是他們倆的孩子。
結語:
很多婚姻的生活發生爭吵,無非是為了生活態度的不同,或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方式,他們有著不同的觀念,因為對方那套是錯的,自己這套才是對的,從而導致爭吵一直持續下去。
我們應該從中找到方法解決,如果解決不下,一定要儘快離婚,在不和諧的家庭,孩子也一定會受到影響,不要覺得為了孩子自己不離婚,還給孩子從小灌入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從而導致孩子人生總是磕磕絆絆,沒有明確的目標,猶如一場悲哀的人生。畢竟「斬不斷,心更亂」。
今日話題#剪不斷的婚姻你認為該不該離#
願讀者家庭幸福美滿!
——感謝閱讀——點點關注下期見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配圖與人物(化名)無關,侵權請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