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處理婚姻矛盾莫誤傷孩子

2020-12-22 大洋網

近日,「廣州萬事興」2019系列活動第二期——「暖心護航,助力成長」保護未成年人法治宣講活動舉辦。

大洋網訊 在婚姻家庭糾紛中,婚姻雙方當事人備受心理煎熬,子女也默默地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若不能及時發現並加以疏導,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近日,廣州市婦聯與市中院聯合舉辦「廣州萬事興」2019系列活動第二期——「暖心護航,助力成長」保護未成年人法治宣講活動,通過幾起婚姻家事糾紛中子女心理受創的典型案例,引導家長重視離婚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指導家長友好協商家庭糾紛,最大程度降低家庭問題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

案例1:父母家庭暴力,女兒罹患抑鬱

鐵某與皮某於1997年5月10日登記結婚,婚後生育女兒小桂,女兒正在讀高中。

妻子皮某訴稱,一兩年前,丈夫鐵某無緣無故誣陷其不忠、出軌,開始時只是要求看她的手機,沒獲得允許就罵兩句,發展到後來,經常因為小事動手打她,還當著女兒的面打。

起訴前一兩個月,丈夫更是從進門就開始吵鬧不停,還使用粗言穢語辱罵,她一反駁就被丈夫扇耳光,她和女兒都無法正常生活,精神受到極大傷害。皮某稱,女兒的老師打電話來,稱女兒在校期間精神恍惚,影響學習。她趕緊帶女兒就醫,才發現女兒有中度抑鬱。為了保障自己和女兒的正常生活,皮某向荔灣區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經過審理,荔灣區法院認定了丈夫在家用粗言穢語辱罵妻子和動手打妻子的事實,並對丈夫進行了法庭教育,勸誡他使用法律手段解決與妻子的婚姻矛盾,儘量減少對女兒的心理傷害。最後,法院作出人身保護令,禁止丈夫毆打、威脅、騷擾、接觸妻子和女兒。

不久,這對夫妻經法院調解離婚,女兒由妻子撫養。妻子接受了法院和學校的建議,與女兒共同接受心理治療。

案例2:父母離異後糾紛不斷,女兒為母討說法

70歲的老父親一臉憤怒,斥責女兒受母親唆使變相爭奪財產,女兒反駁父親沒有親情,雙方情緒都非常激動。

荔灣區法院受理本案後,通過法庭調查發現,這對父母自離婚後就因財產、撫養費問題糾紛不斷,經常到法院打官司。女兒整個高中階段都是在母親對父親的埋怨聲中長大的,不免對父親產生偏見和誤解。

為了妥善解決矛盾,法官與女兒促膝長談,指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雖然是法定義務,但隨著子女長大成年,父母也會逐漸老去,喪失勞動和獲取收入的能力,因此父親的表態也並非他不願承擔責任,只是基於其已經70歲,身體衰弱,逐漸無力滿足子女的經濟需要。

法官建議她正確認識自己已經成年的事實,即便將就讀大學,也可通過勤工儉學等方式自己賺取收入,填補經濟缺口,不能只靠父母幫助。而且,如果能夠獨立自主,或許還能緩和父母因撫養、教育費用產生的矛盾,畢竟長期訴訟對兩人的身體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聽了法官的建議,女兒默默點頭。雖然訴訟還在繼續,但或許在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後,她會增強抗逆力,將來會更加成熟和獨立。

案例3:遠房親戚幫撫養,兒子異常壓抑

單親媽媽爾某以外出工作為由,將親生兒子交給老家的遠房親戚撫養。遠房親戚向荔灣區法院起訴,要求單親媽媽支付勞務費和生活費。

本案表面上是雙方的金錢糾紛,然而隨著審理的深入,法官發現爾某兒子由於長期寄居他人家中,心理變得異常壓抑。爾某兒子渴望和母親共同生活,但現實卻只能寄人籬下。他產生孤獨感,小小年紀就學會忍氣吞聲,即使是由遠房親戚撫養,對方也不可避免地對他有各種因由的責罵或另眼相待。

針對這一情況,法官勸說單親媽媽以親情為重,親自撫養兒子,但是單親媽媽以經濟能力不足為由斷然拒絕。在此情況下,法院為爾某無辜的孩子請來心理疏導員,跟進孩子的心理狀況。然而,在缺乏母愛的環境中,即使進行心理輔導,孩子的心理創傷也需要時間或者其他方法來治療,撫平創傷的時間也因人而異。

法官說

父母矛盾或致孩子「心病」

部分離婚案件中,知道父母離婚的子女正受到焦慮、恐慌、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包圍。若未能疏導,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進而影響生活和學習。很多家長只關注自己的糾紛,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

陳俊薇

荔灣區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副庭長陳俊薇表示,上述案例提到的當著小孩的面打配偶,是大量家庭暴力案件中存在的情形。毆打家庭成員違反了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可通過法律懲罰施暴者,但對配偶和子女的心理傷害卻無法使用法律來治癒。子女長期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行為習慣、社會交往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如家長家暴,孩子會習得打人習慣,出現暴力傾向。陳俊薇表示,還望父母時刻保持冷靜,儘量減少對子女的傷害和負面影響。

陳俊薇還提到,近年來,因為未婚先孕而結婚、婚後不久便離婚的案件越來越多,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案件也越來越多。在這些案件中,單親爸爸、媽媽通常年紀較輕,二十多歲便要承擔起撫養子女的義務,經濟壓力確實較重。但是,為了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單親爸爸、媽媽還是要克服困難,親自撫養和陪伴子女,否則不僅會傷害子女的心靈,還會引發孩子缺乏安全感等更多的問題。

專家說採用溫柔關愛的溝通方法

身處矛盾中心的父母要如何避免「誤傷」孩子呢?廣東省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委員會主任、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家事心理疏導員張欣華表示,首先,家長不宜在孩子面前探討分歧的話題,像是財產分割等各說各有理的事情,可以在外面談完再回家。其次,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或表現出威脅、逼迫的態度,比如問孩子「你跟爸爸還是跟媽媽,選了以後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張欣華

經歷過父母離婚的未成年人,可能會因為家庭的「不完整」而出現自卑情緒,繼而產生退縮和自閉的行為。發現孩子有這些「苗頭」,家長要怎麼做?張欣華強調,一定要尋求幫助,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很多家長發現問題後,往往先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處理,如以權威的控制方式回應子女的行為。她曾經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子有半年沒跟母親說過話,媽媽試過打、罵、不給吃飯,都收效甚微。

張欣華特別提醒家長,切忌用暴力、隔離等方式對待孩子,應該採用溫柔關愛的溝通方法,比如在冰箱上留字條「記得吃飯」、通過微信QQ等孩子常用的社交軟體來交流,重新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連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用溫暖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此外,還要指引面對家庭變故的孩子用「三個安全」來調節自己的生活、調整自我。首先是尋找安全的空間,如學校、體育館、圖書館等。其次,和安全的人相處,如家人、親人、同學、朋友、老師。第三是做安全的事,如放鬆的事情、有興趣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運動、聽歌、寫作、繪畫……通過「三個安全」來調整情緒,勇於應對困難,堅定理想信念,走好自己的人生。

撰文/信息時報記者奚慧穎 通訊員餘竫佳 張雅慧 陳俊薇

圖片/通訊員提供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與老師發生了矛盾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要什麼給什麼,說什麼就是什麼,特別爺爺奶奶更是疼愛有加,捨不得說一句,即使犯了錯誤,也就說說算了,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不吃虧」,「不接受批評」的習慣。到了學校,很容易與同學發生矛盾,更嚴重的是:也與老師發生了矛盾,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 信州:沙溪中心小學舉辦有關家長幫助孩子處理矛盾的講座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為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掌握更好的教育知識和方法,2019年5月22日,信州區沙溪中心小學舉辦了「幫助孩子處理矛盾,家長該如何做」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對象為全校各班級家長代表,講座由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學校督導處副主任、學校優秀班主任吳佳麗擔任主講。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父母如何處理?以下幾個建議家長要記牢
    許多家長可能會說,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當然要教他「打回去」;也有一些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別再和對方玩了;還有一些家長說,這是孩子之間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就好了……但是,實際上,如何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課。
  •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家長怎麼處理?
    小矛盾可以告訴孩子自己解決,大矛盾讓老師解決,或者找家長!儘量不要去幫著處理,讓他自己去面對如果孩子和你說的情況下哈,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些孩子在家裡只要做錯事情,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說罵打啊,使得孩子膽小,怕事,遇事不敢聲張,無論對還是錯,在外面或是在家裡都不敢說話。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那麼,老師應該怎麼辦,家長又應該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呢? 幼兒園裡的「矛盾」如何處理?幫助孩子正確對待衝突,引導幼兒思考並解決矛盾,掌握此類矛盾的處理策略,下次發生類似情況,應該知道如何自己解決。
  • 二孩家庭,孩子總是鬧矛盾,家長應該如何妥善處理?
    父母能做的就是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儘量不要強行幹涉兩個孩子的紛爭,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平等、自由的互動機會,讓他們能夠學會自己去解決矛盾和衝突。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前一分鐘剛處理完兩個孩子的矛盾,後一分鐘兩個孩子又玩到一起了。這說明家長沒有必要幹預孩子們的衝突,他們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如果家長過多參與,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感。
  • 孩子間發生矛盾怎麼辦?家長的處理方法,會影響他將來的人際交往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年齡小,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還不是很到位,在一塊兒玩耍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這時候家長們如何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會激化矛盾,更會影響孩子後續的人際交往。
  •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被同學打,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家長應該理解的是首先教師把孩子的安全問題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孩子在遊戲當中出現矛盾,教師會及時處理的。但是,有時發生了小的磕碰,如果孩子不跟教師說,教師沒發現也是有可能的。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找教師幫助解決。平時在家注重培養孩子敢說話遇到有攻擊性的孩子欺負自己時要敢於抗爭,跟他講理,讓他道歉,幫助他改正錯誤。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問題,一定告訴老師求得幫助。
  • 婚姻的矛盾對孩子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所以,夫妻關係不和或已離異,其孩子會由於安全感不足,未來有較高比例的心理不健康,其情商、修養、行為也會多少有問題。孩子未來對愛情、婚姻、家庭的認識和處理方式,大多來自於日復一日地對父母關係的觀察和無意識模仿,將來孩子將複製曾經經歷的和「學習」來的夫妻關係。所以,良好的夫妻關係,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與人格的塑造,也為孩子將來的婚姻奠定基調。
  • 二胎家庭,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的矛盾?除了公平,家長還要做這些
    ,尤其是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許多父母家長對於孩子的態度、重視程度越來越強,這也是為了平衡兩個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減少矛盾。同在一個單位的阿敏也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本以為這樣矛盾會小一些,但是沒想到,他們不僅沒有辦法在一塊兒玩,做姐姐的還會欺負孩子,兩個人大吵大鬧是常有的事。家長愛孩子與否,並不會大範圍減少二胎們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就算沒有父母方面,主動地差別對待,在心理感受等層面,孩子也會出現差異,導致矛盾產生,因而,父母需要充當「潤滑劑」的作用,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
  • 論如何培養孩子處理矛盾的能力
    孩子還小不懂事發生這種事情在所難免,家長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才是關鍵。顯然今天這個家長的這種不敢承認錯誤逃避責任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樣做不但會激化矛盾使車主更加憤怒,更是教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處理矛盾的方法影響孩子的一生。還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就會把孩子打一頓,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也變得得理不饒人、暴力。 那麼發生這種事情該如何處理呢?我認為最正確的方法是帶著孩子去跟車主誠心誠意的道歉,然後看車主的意思該賠償多少就賠償多少,全程都讓孩子參與。
  • 孩子不是糟糕婚姻的犧牲品,夫妻之間的矛盾,不應由孩子來承擔
    ,但是效果卻不如家長所想的那般有效,做的太過反而會給孩子的內心帶去心理陰影。,甚至還在孩子的面前總是對自己的另一半指指點點,這樣會給孩子很多心理壓力,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孩子很可能會在父母的行為當中學習到這樣錯誤的處理方式。
  • 孩子小磕碰沒啥事,家長當眾開撕,怎么正確地處理孩子之間矛盾?
    前幾天寶寶的幼兒園家長群裡發生了一幕大戲,兩方家長方爭執升級到最後,老師不得不暫時關閉了群組發言功能。起因是兩個孩子在幼兒園鬧了一點矛盾。豆豆長得比較高大,在與小朋友瘋鬧的過程中不小心推倒了小宇,小宇的頭磕破了皮,還流了一點血。
  •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家長如果處理得當,也能做到雙贏。
    面對孩子的哭訴,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再從孩子那兒了解當時的真實情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他會毫不猶豫地採取同樣的處理方式,甚至有可能並本加利,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作為家長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不然孩子肯定會更加記恨老師,這對他以後的學習和成長都是不利的。大家都知道愛屋及烏的道理,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願學習某一門功課,是因為他不喜歡教這門功課的老師,反之亦然。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究竟要不要插手?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
    我們都說,學校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孩子在裡面學會生存,學會成長,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裡沒有家長給自己撐腰,沒有成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大家接觸的都是同齡人,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家長才會覺得不放心。其實,小侄子的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時候,家長的態度才是關鍵,有的家長選擇不管不顧,告訴孩子&34;還有的家長則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於是就告訴孩子&34;但其實,不管哪一種都是不正確的。
  • 案例 | 學生宿舍矛盾處理
    家長在得知王某在學校情況後,情緒非常激動,帶著孩子找到輔導員辦公室,王某一直哭哭啼啼,家長態度強硬,要求學校立刻給孩子調換宿舍,並表示孩子如果因為該事產生任何後果,學校必須承擔全部責任。而女性在部分情況下個人主見不如男性,因此在自己不能面對處理宿舍矛盾的情況下,家長的介入又往往成為女生宿舍矛盾的新問題和新難點,而這又極易引發矛盾的深化升級,使原本簡單的宿舍問題演變成家長與學生甚至家長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為此,妥善處理女生宿舍矛盾問題,是考驗輔導員應對能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內容。
  • 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
    導語: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作者;三點/原創在一家人關於鳳凰女,鳳凰男該如何對待父母這樣一個問題之上,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為: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這樣開明的長輩在目前的中國來說,也許並不普遍,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養兒防老的意識天經地義,而自己家中最有出息的那個孩子,身上承擔著的責任與義務便更強一些,這也是事實。
  • 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了,別動不動就叫家長!
    早上起來兒子班級群不停的響,拿過手機一看,心裡咯噔一下,是找我的,一個家長在群裡瘋狂的艾特我,說是讓我馬上去學校,解決一下我兒子打人的問題,不敢怠慢趕緊把兒子叫過來問一下什麼情況,兒子說他和同學打籃球,搶球過程中發生了碰撞,那個同學摔了一跤,可能摔的比較疼就哭了起來,兒子說跟他已經道歉了,老師也知道的。
  • 學生發生矛盾,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群裡發飆!趙老師這樣處理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班主任,除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解決各種矛盾也是班主任「升級」的必修課之一。下面趙老師分享一個自己真實的解決問題案例。上乾貨!一、事件過程當事人:小A同學(值日組長) 小B同學(值日組員) 小C同學(事件中家長的孩子)XX家長您好:今早經詳細了解,三位同學對事件經過描述達成一致。
  • 如何正確處理老師與學生,家長和孩子間的矛盾?下面四步告訴你!
    現在不管是醫患矛盾,還是教師與學生的衝突,都越來越頻繁。我想這是不現實的,現如今,學生都是家長手中的寶貝,集千寵萬愛於一身,自然每當他們身處於擁有校規校紀的校園會覺得不自在,倘若這時候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他們自然會產生各種不滿的想法,如果遇到一個心智還不成熟,內心世界仍然稚嫩的孩子,還會產生激烈的反抗,甚至給孩子帶來無法忘懷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