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抗癌論文僅獲三等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都是些啥?

2020-08-28 宰少

前幾天,小學生研究抗癌藥物論文獲獎一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很快,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保總局、體育總局、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聯合主辦的青少年學生科技競賽和展示,是一項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種形式。

競賽活動優勝者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根據專項獎設立原則,評選出專項獎獲獎人員,予以獎勵。大賽已與國際上許多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建立了聯繫,每年都選拔出優秀的科學研究項目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等國際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按說這種青少年的科技比賽,其參賽作品就應該有青少年的特點。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像癌症研究成果這樣的高新技術,在比賽中只能獲得三等獎,那麼到底要啥樣的成果,才能獲得一等獎呢?

懷著強烈的好奇,我打開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原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兩類主題,一類是發明創造作品,另一類是科學研究論文。我隨機抽取了幾個年度的青少年發明創造作品的一等獎獲獎作品,發現還真的都是咱們普通生活中能用到的一些小發明,都帶著青少年的童趣。

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發明了蚊香盤。對,就是咱們現在使用的盛放蚊香的鐵盤子。這位同學是因為夏天在院子裡做作業時,總被蚊子咬,但是點蚊香後,香灰又撒得一地都是。於是,他就動腦筋發明了這個蚊香盤,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得了一等獎,而且還申請了專利。今天,他的作品已走進了千家萬戶。

另外一位獲得一等獎的同學家住在農村,父母都在鎮上的廠裡打工,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做飯。於是家裡做飯的任務就交給了這位初中生。但是他的爸爸喜歡吃硬飯,媽媽喜歡吃軟點的飯,這位同學每天做出的飯總不能完全合爸爸媽媽的口味。

這位同學就想,要怎麼樣才能煮出爸爸媽媽都喜歡吃的飯呢?有一次,他在鍋的中間放上一塊薄木板,將鍋隔成兩個部分,一邊多放些米,一邊少放些米。果然,這天煮出的飯一邊硬一邊軟。後來,他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廠家合作,發明了帶隔層、可以同時煮出軟、硬兩種飯的電飯鍋,並憑藉這一發明,也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還有很多獲獎作品,雖然簡單,但很多大人都沒有想到。比如有一位小學生,發現晚上倒垃圾時,往往找不到垃圾桶,於是發明了太陽能夜光垃圾桶,白天通過太陽能電板充電,晚上垃圾桶可以發出螢光,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倒垃圾;還有小學生發現下雨天回家時,雨傘上的水會弄潮家裡的地板,於是發明了防雨水漏地面的雨傘。這兩個作品同樣獲得了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發明創造這一塊的獲獎作品,讓我對現在的孩子們的想像力充滿了敬佩。那麼什麼樣的論文才有資格獲得一等獎呢?這些論文是孩子們自己寫出來的嗎?

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來自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參賽的作品《探尋歷史遺蹟,發掘抗戰精神——重慶市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歷史的認知情況調查》獲得青少年項目一等獎。

根據參賽作品的介紹,這篇論文是兩位小學生歷時9個月,調查了重慶的17個區縣,訪問了近3萬人次後寫出來的作品。

兩位小學生的靈感來自漫畫《二戰那些事兒》。通過漫畫,他們對二戰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同時老師也告訴他們,重慶在二戰中也有非常精彩的故事。於是他們產生了寫一篇重慶在二戰中的表現的文章的想法。

兩人查閱了許多重慶高校的圖書館,又到大隧道慘案遺址、北碚警報臺舊址等遺址實地了解;設計出『關於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文化的認知和傳播』的問卷,通過網絡向南岸、渝中、彭水、秀山等17個區縣的部分學校發放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最終合作出了這篇論文。

現在的小學生真的了不起,對於這個獲獎作品,我心中只有一萬個讚嘆。但也有獲獎作品,我連讚嘆也讚嘆不出來,因為,我的下巴被驚掉了。

2019年獲得一等獎的論文中,有一篇是利用同步輻射研究鎂硬度的熱處理過程。我很奇怪一個中學生是怎麼接觸到這麼高端的研究項目的?要知道,同步輻射機全國也不過幾臺,就是本領域的專家一年也未必有機會用上幾次,而這名中學生竟然有機會操作儀器進行原位研究,並且發現了這種技術對提高鎂合金硬度的關係,我的心裡除了膜拜,還能有什麼?

這位天才的中學生,在參賽簡介中說,這個項目是他去年四月份選的課題,通過三個月的前期準備,七月份開始研究,九月寫出了這篇論文。我滴個神額!一名學生對生僻的鎂合金時效研究產生興趣、並且只花了兩個月,就站到了同步輻射研究這麼高的層次,就取得了許多專家教授幾十年都沒有取得的成果,太厲害了,太厲害了!

還有其他的獲獎作品,我水平低,看不懂,只能把它們摘錄下來,神通廣大的網友們可以留言告訴我,他們研究的是什麼。《低頻高梯度磁場軟化水新技術研究》、《超重力誘導擬南芥基因突變的初步研究》、《黃香草木樨銅富集的特性及應用研究》、《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性的研究》。。。。這些研究方向,我孤陋寡聞,聽都沒聽過。

大家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嫉妒,更沒有懷疑這些天才少年。我只不過是個好學者,想向廣大網友們請教他們研究的內容而已。我相信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公平和公正,我也相信現在的「後浪」們早已把我們拍死在沙灘上。

最後,我祝願大賽越辦越好!

相關焦點

  • 被撤銷的小學生抗癌論文僅獲三等獎,那些一等獎都是些啥?
    前幾天,小學生研究抗癌藥物論文獲獎一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很快,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雲南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又被取消,你怎麼看
    第一,事件起因雲南小學生陳某獲得了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科技部、教育部、體育總局、環境保護部、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舉辦,面向青少年設立的全國性的科技創新競賽。該賽事分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兩個層次,每年有1000多萬中小學生參與,影響範圍廣,對科技創新起著重要作用。
  • 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三等獎,其父請辭學院院長,處境尷尬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項全國性的賽事初衷是為了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這項賽事漸漸偏離了最初的正確「航向」。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三等獎尤其是今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湧現出了眾多「天才」,比如小學生也能攻克癌症,初中生也能發表相當於博士生難度的高水平論文等等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有很多疑問待解
    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按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發布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大賽組委會將組織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家組成評委會,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則進行評審。」在流程上,通過參賽資格審查的項目由評委會組織學科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網絡評審。過初評的小學生項目成績排序排名前50%項目入圍終評,參評一、二等獎,其餘項目獲得三等獎。
  • 全國青少年爹媽科技創新大賽
    他當時告訴乃悟,拼爹這個話題在知乎上牽出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黑幕討論。這個大獎賽裡,中國青少年們的創造力令人嘆為觀止,上到抗癌藥物研發,下到馬尿便利收集,比仝卓改改學籍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幾天前,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靈石小朋友,去年在大賽中的獲得三等獎的事情被扒了出來,他的獲獎論文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C10orf67是人類第10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又出么蛾子
    這不,這件事兒還沒有過去,就又來了疑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造假問題。但據筆者看來,雖然都屬於造假問題範疇,但這次這個瓜恐怕要比上次那個瓜要大得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估計包括你我在內的全國人民知道的不多,更遑論廣大的家長。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奧數賽,也知道因為某種原因而被取消了。可誰知道現在竟然還有這麼一檔子賽事。
  • 小學生發表抗癌博士論文:青少年科創競賽變味,遠超當年奧數競賽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更是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這則消息引發社會極大關注。這件事情的本質再明顯不過,一個小學生即使是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也是幾乎不可能寫出如此高深的大作,背後一定存在父母的運作。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博士級別論文僅獲得小學組三等獎
    7月13日,六年級學生「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如此級別的論文,只獲得小學組三等獎!小編對此是震驚的,一是震驚盤龍小學藏龍臥虎;二是震驚博士級別論文在小學組只能得三等獎!
  • 大賽組委會調查「昆明小學生獲獎事件」!現在,大賽一等獎作品也疑...
    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作品被質疑造假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介入了調查、主辦方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也發聲明表示,成立了專項調查組進行核查。近日,關於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個別獲獎作品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父致歉
    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唯一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此前報導可戳連結→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大獎?最怕「一個敢比,一個敢評」!)7月15日,據@雲南日報 消息,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收回獎牌和證書。
  • 第八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正式候選人事跡簡介
    她榮獲了第8屆「賽復創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意設計評選活動二等獎,第31、32、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第3屆上海市「未來科技之星」評選和培育活動一等獎,「翔星杯」第22屆上海市青少年創造發明設計和創新能力比賽二等獎。  臧一芃,男,2003年9月生,少先隊員,就讀於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
  • 重慶兩位小學生調查作品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建議把大轟炸相關知識寫入鄉土教材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為期6天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7月25日在澳門落幕。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參賽的作品《探尋歷史遺蹟,發掘抗戰精神——重慶市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歷史的認知情況調查》獲得青少年項目一等獎。
  • 瓜州少兒科幻畫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中新網甘肅新聞9月7日電 據甘肅省科技廳網披露,近日,為期6天的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市落下帷幕,瓜州縣選送的少兒科幻畫《蔬菜健康成分檢測儀》榮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賽事。
  • 小學生「獨立」研究抗癌?青少年科創到底為什麼
    另據報導,兩位小學生的父親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又是小學生研究癌症,又有一個科學家父親,這些巧合,讓人們不禁聯想到不久前曝光的雲南昆明11歲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案例。目前,後者的獎項已被撤銷,學生家長也發表了道歉聲明。那麼,最新的案例,會不會又是一個小學生科研「拼爹」的故事呢?
  • 小學生研究直腸癌才三等獎,一等獎開掛了?
    只有博士階段才能接觸到並且真正操作基因敲除技術,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居然只獲得了三等獎?一、二等獎都是什麼項目,這些小學生都開掛了不成?打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網站,公告顯示:三個獎項加在一起竟有374項獲獎項目。
  • 第15屆遂寧市船山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
    同時,還通過對學校科創作品展評,為第34屆遂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選送優秀作品。  此次大賽參賽隊主要是學校且比上屆有所增加,共42所學校參賽。參賽項目及作品量也有增多,共收到師生科技作品589項,其中優秀科技競賽項目發明類作品109項,優秀科技競賽項目論文類作品24項,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作品11項,少兒科學幻想繪畫366項,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37項,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42項,分科技作品和科幻畫、科學影像、科技論文四個展廳進行展評。展評過程中,參賽選手現場展示作品並進行解說,專家評審組對參賽作品進行評議。
  • 國內影響廣、規模大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而且已與國際上許多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建立了聯繫,每年都從大賽中選拔出優秀的科學研究項目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等國際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升學幫助每年國內高校自主招生都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在科技創新類的獎項中,高校普遍認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倫教小學生發明新型警示器,獲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三等獎
    倫教小學呂添輝等多位同學共同開發的「新型多用途可伸縮警示器」提供了新思路,而他們這項發明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三等獎,也成為我省在此次國家級別的競爭中為數不多的,具備產業開發前景的產品。
  • 雲南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
    本報昆明7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今天,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通報,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陳勇彬2020年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雲南網訊(記者 雲仲肖)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