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搶我的女人就得死,我在新風等你幾天了,好不容易碰見你,今天是巧合,一場相遇,你太實在了,你的壽命就到此為止。——你對象的心上人」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恐嚇信,因為信中恐嚇的言語已經被付諸於實踐,而這封信的由來還得從2008年11月3日發生的內蒙古扎賽特旗區的一起特殊的離奇的兇殺案說起。
接到報案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展開細緻地勘查,根據現場勘查來看,這是一起惡性的他殺刑事案件。死者躺在地上,頭朝東腳朝西,面部朝上。通過現場勘查,法醫給出了死亡原因,死者頸部的三處傷口都是致命傷,創口周圍還有多處平行的皮膚裂傷。

案發現場
並且死者的衣袖上面都沾有嘔吐物,現場周圍還有很多噴濺狀的血跡。現場遺留的證據表明,這一片山坡就應該是兇殺的第一現場。從死者身上的傷口和遺留的嘔吐物來看,死者應該是昏迷後被嫌疑人殺害的。
死者身上的創口都是平行的,證明死者被砍時處於沒活動的狀態,是在不動彈的情況下慘遭毒手的。民警分析,會不會是兇手將死者打昏以後再將其砍死的呢?從死者身上的傷口來看,不可能是意外造成的,既然斷定是他殺,那麼死者是誰?
偵查人員一方面圍繞現場進行勘查,希望能夠提取到更多重要的痕跡物證,另一方面圍繞受害者的社會關係展開全面走訪調查。走訪調查的民警很快就反饋回來了一條與死者有關的信息,三天之前村裡曾失蹤了一個名叫郭福的年輕男子。
通過郭福家人對屍源的辨認,警方確定了死者就是三天前失蹤的22歲村民郭福,他居然就死在了離村裡僅一公裡的後山上。在對屍體進行了更細緻的檢查之後,法醫推斷出了郭福的死亡時間。
死者應該是剛吃完飯就被打的,死亡時間應該是一個小時以內。據郭福家人回憶,郭福正是在10月31日晚飯後離開了家,也就是說,離家一個小時之後他就被害了,可就在11月3日屍體才在後山被發現。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兇手可能早已經逃之夭夭了。不過好在警方從現場找到了更重要的線索。通過現場勘查,民警在死者腰間發現了一個空的手機殼以及一封信。

死者郭福

死者腰間的手機殼以及那封信
兇手拿走死者的手機可能是製造搶劫殺人的假象,而丟在死者身上的這封信又在暗示著什麼呢?圍繞這封信進行分析,警方初步確定這是一起情殺案件。這封信錯別字很多,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好,分析寫這封信的人文化水平應該不高。
此時偵查員已從郭福家人的口中得知,11月3日應該是郭福換盅的日子。「換盅」就是一種訂婚習俗,在當地這個儀式僅次於結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即男女雙方訂完親事,男方要與媒人及親友到女方家送酒,稱為&34;。
換盅的男女在當地就等同於結了婚,郭福在這麼一個重要的日子前失蹤被害,而且身邊還出現了一封如此內容的信,究竟是誰將他的訂婚日變成了祭日?
那麼郭福的死會不會與他這個即將訂婚的女朋友王某有關係呢?偵查員很快就來到了這個本來應該在今天與郭福定親的女孩王某的家中,此時女孩還不知道郭福已經被害,只是知道他離家出走不知去向。
樸實的女孩王某說,自己和郭福經人介紹認識就十來天左右,期間總共就見過三次面,而且還告訴民警,自己在和郭福處對象之前沒有處過別的男朋友,郭福是自己的第一任男朋友。
通過和女孩聊天,偵查員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通過外圍調查,一個從來沒有談過戀愛而且與郭福僅認識九天見面僅僅三次的女孩應該與本案沒有什麼關係。

郭福的未婚妻:王某
從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王某在認識郭福之前沒有交過男友,應該沒有人因為嫉妒兩人要訂婚而殺害郭福。可就在此時,一位郭福要好的朋友馬禮臣提供給警方一個線索,郭福在王某之前還交過一個女朋友張某,兩人分手才三個月。
於是警方派出兩個調查小組,一組調查已經與郭福分手三個月之久的前女友張某,而另一組繼續調查郭福失蹤前後的詳細情況。據家屬反映,當天晚上郭福接了一個電話後就出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那麼這個電話是誰打來的呢?郭福是接完電話以後才離開家的,這就證明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那這個打電話的人就有很大的作案現已,而此時民警又反饋回來一條重要消息,說當天晚上有人看到郭福和一個女孩朝案發現場方向走去。
這位村民看到的一男一女會不會就是死者和嫌疑人呢?兇手會不會就是和他一起的那名女性呢?也許兇手就是那名女性,殺害了死者之後再用男性的口吻寫下了這封信,以此來迷惑警方的視線。
郭福應該是被熟人約出來的,而且村後的這座小山也是個男女約會的理想場所,難道郭福真的是死在了女人手裡?因為死者是名男性,身上的致命傷傷口很深,一個女孩子應該是沒有力氣做到的,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能完全排除死者兩任女友的嫌疑。
而就在此時,郭福的前任女友張某也被找到了,警方根據最新的證據對張某王某兩人都進行了訊問,而且通過筆跡鑑定,現場遺留下來的這封信不是出自兩人的手裡。至此,警方認為王某的嫌疑可以完全排除了,而郭福的前任女友張某卻出現了新的疑點。
因為在與郭福談戀愛之前,她曾經有過戀愛關係的男友,並且她現在又有了新的男朋友。張某的男友會是寫下這封信的殺人兇手嘛?通過走訪調查,張某以及男友均沒有作案時間,他們的嫌疑被排除了。
而就在此時,新的線索又出現了,當天傍晚有人看到郭福一邊接電話一邊上了後山,而這一次是他一個人。郭福是接到電話後出的家門,又是打著手機上山的,這兩個電話是不是同一個人打來的呢?
郭福在上山後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殺害了,而且他上山時拿著的手機也不翼而飛了,現在想來,也許兇手拿走手機不是要製造搶劫的假象,而是害怕警方通過手機找到自己。
查找被害人丟失手機的工作一直在進行著,根據警方的推斷,如果找到郭福丟失的這部手機,應該就可以找到嫌疑人的線索。一組偵查人員迅速走訪手機店,看這部手機有沒有被賣掉,可結果一無所獲。
一個民警無意當中想看看死者手機開沒開機,沒想到真的開機了。死者失蹤了三天的手機居然開機了,警方迅速對這部手機展開了調查。
死者這部手機在11月2號跟一個號碼通話了74分鐘,在11月1號與另外一個號碼也有過通話記錄,也就是說在被害人死後,他的手機還與另外兩個號碼通話過。丟失的手機居然開著機,而且在死者死後還有通話記錄,這幾乎可以肯定,拿著死者手機的人一定與本案有著密切的關係。
警方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到這個拿走死者手機的人,民警感到非常興奮,抓到拿著手機的人,那麼就離案件偵破不遠了。更幸運的是,通過偵查,發現這部手機的位置離現場不遠。可最終查到丟失的手機居然在郭福父親的手裡,這是為什麼呢?
民警的心裡撥涼撥涼的,怎麼會是這樣的情況呢?警方問郭福的父親,死者的手機怎麼在你這裡呢?郭福父親回答說,因為兒子失蹤,手機又一直關機,家裡人補辦了手機卡,希望通過手機得到兒子的一些消息。
不過警方並沒有放棄,畢竟郭福家屬補辦的只是郭福的手機卡,並沒有拿著死者的手機,這就更加證明了死者的手機是被犯罪嫌疑人拿走了。通過對死者手機號碼的調查,警方終於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
通過對死者手機號碼的調查,警方終於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通過移動公司查找尾號為7487這個號碼,得知該號碼的主人叫李飛,這個李飛是誰?在詢問了死者的家屬後得到的答案是不認識這個人,可他們說幾個月前曾經有個叫李月的人經常給郭福打電話。
偵查員再次趕到營業廳,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線索,通過營業員的描述和技術分析,李飛李月應該是同一個人,只是用兩個名字申請了兩個號碼,而且在營業廳登記的資料都是假的。可這個人到底是誰呢?就在此時,死者最要好的朋友馬禮臣又向警方反映,他知道這個叫李飛的人。
在郭福和張某交往的時候,郭福就時常接到李飛的騷擾簡訊和電話,威脅郭福不讓他找對象,最終導致郭福和張某沒處幾天就分手了,並且自己還曾經接到過李飛的電話,電話裡李飛還說要收拾郭福,說就是因為郭福才導致自己的對象沒談成功。
信中說的「你的朋友」指的就是馬禮臣,這也證明馬禮臣應該與李飛通過電話,並且還得罪過李飛。從馬禮臣反映的這些情況來看,李飛的行為與信上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很接近,是不是郭福與張某的那段戀情讓李飛有了殺人的衝動呢?難道李飛是張某的另一個朋友?
為此警方再次找到了張某了解情況,此時張某才告訴警方,她確實知道這個叫李飛的人。可讓偵查員意想不到的是,張某說她自己並不認識這個李飛,她僅僅是在幾個月前接到過李飛的騷擾簡訊和電話而已。李飛在簡訊裡就告訴張某,說郭福家裡是多麼多麼貧窮,品質多麼多麼惡劣,做事多麼多麼懶惰,總之就是各種詆毀郭福的人品。
張某此時才說出自己與郭福分手的真正原因就是源於李飛的騷擾,李飛還曾經發簡訊給郭福,說張某如何如何不好,企圖挑撥郭福和張某之間的關係,最終郭福和張某以分手收場。
這下偵查員著實摸不著頭腦了,這個李飛也不認識張某,為何要幹這樣的事呢?而且已經把郭福張某兩人拆散了,他又為什麼還要殺死郭福呢?雖然李飛的行為不合情理,不過警方還是從中找到了有價值的線索。
張某還收到過簡訊,說郭福家裡就一輛破四輪車,全家就住在一個破草房裡,郭福本人酗酒。這讓警方明顯感覺到,發簡訊的這個人應該就是郭福周圍的人,對他家的情況應該非常了解。
雖然這些發給張某的簡訊目的是拆散兩人,可這些簡訊中對郭福家庭的描述卻是相當準確的,這至少證明李飛認識郭福。只有熟人才能了解郭福的情況並拆散他與張某的戀愛關係,只有熟人才能在傍晚把郭福約到這個少有人去的後山。在死者身邊這個化名叫李飛的熟人會是誰呢?
死者已死,能夠證明有李飛這個人的只有死者的前任女友張某,因為她曾經接到過李飛的電話,再一個就是死者好友馬禮臣。馬禮臣是郭福生前最要好的朋友,應該是最熟悉郭福的人,也是除當事人之外唯一知道李飛的人。
而恰恰就是他為警方提供那段關於李飛的證詞,於是讓警方對他開始產生了懷疑。通過分析馬禮臣的通話記錄,警方認為這個叫李飛的人根本沒有給馬禮臣打過電話,既然沒有給他打過電話,那麼為什麼他還要刻意說李飛給他打過電話呢?
現在警方對馬禮臣只是懷疑,可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他就是殺害郭福的兇手。此時專案組又想到了那封留在現場的信。通過筆跡對比,警方初步認定現場發現的信就是馬禮臣所寫的。在證據面前,馬禮臣終於承認了自己就是殺害郭福的兇手。
嫌疑人馬禮臣
而且承認利用李飛這個身份拆散張某與郭福的也是自己,隨後警方在馬禮臣的家中找到了死者的手機兇器和血衣等物品。
至此,從案發到破案,警方只用了八個小時的時間就成功破獲了這起命案。不過馬禮臣的動機是什麼呢?他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好友郭福呢?是仇殺?情殺?還是財殺?
馬禮臣根本就不認識死者的兩個女友,談不上為情殺人。兩人又關係甚好,根本不會有什麼仇恨所在,而且馬禮臣生活富裕,時常接濟生活貧困的禍福,為財殺人就更不可能了。
據馬禮臣供述,17歲那年,郭福給自己家放羊,自己對郭福特別好,兩人關係也特別親近。後來兩人就從感情上發生了實質性的關係。民警問馬禮臣,你們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馬禮臣回答說,就跟男女關係一樣。
每次看到郭福和別的人在一起,自己就特別來氣,醋罈子都打翻了。到後來郭福不願意與自己長相廝守,想要有一個正常穩定的家庭,馬禮臣覺得郭福開始變了。
一份異樣的戀情讓兩個男人肩上都承受了自己根本無法承受過的負擔,也許他們有過幸福,可當其中的一人適當回到原本屬於自己平靜的生活中時,悲劇卻發生了。
其實,任何情感都不應該逾越法律這道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