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由中國共青團中央委員會主管,為共青團中央所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歷任校長均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擔任,有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等。
學校源自1946年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籌建的中央團校。【1948年咋子河北省平山縣正式建立】新中國建立後,學校隨之遷往北京,第一期、第二期畢業典禮均由毛澤東、朱德發表講話,頗受中央重視。
文革發生後,學校陷於癱瘓狀態,全校教職工被下放至河南潢川縣團中央「五七」幹校從事生產勞動。文革結束後,學校在相關領導人的指示下,逐步恢復辦學,培養專職從事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幹部。
1984年,在黨中央的提議下,中央團校著手改建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並於次年宣告成立,後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學校再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後,學校的發展突飛猛進。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獲批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共青團中央同教育部籤署共建協議,入選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中宣部的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也落戶學校。
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將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基礎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學校的發展深受國家重視,專業建設自是不錯。國家級特色專業有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同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一樣,都是小而精,本科開設的專業也是較少的,只有13個。
學校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應用經濟學等;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有法律碩士、教育碩士、社會工作碩士。
科研平臺建設,對於學校來說,自是以社會科學為主。代表性的有中共中央編譯局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研究基地、「一帶一路」國際青年研究教育交流中心、海峽兩岸青年問題研究、傳媒與青年研究所、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研究中心等。
學校的知名校友也是不少。有原江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萬紹芬,湖南省副省長戴道晉,河北省承德市市委書記徐文新,河北省滄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梅世彤,湖北省荊州市副市長鍾芝清,江西省吉安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少玄,青海省共青團省委書記王華傑等。
考生如果對於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有興趣,那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自是英國考慮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