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早教為主,看了這個答案你也許就懂了

2020-08-28 陽媽育兒大作戰

很多父母對早教的理解很狹窄,大家普遍意義上會覺得早教=早教課,其實並不是,早教和玩並不衝突,玩好了,比上早教課效果還要好。三歲以前孩子們做的每件事都對未來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意義,玩耍只不過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而已。

孩子們天性愛玩,而玩也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為什麼有些孩子也每天都在玩,但是卻能夠在學齡期以後擁有非常棒的專注力、自驅力和能動性。

而又為什麼有些孩子玩到了小學初中卻真的和好學生不搭邊呢?

說白了,玩和玩不一樣。孩子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父母給孩子的認知體驗不同,孩子們接觸的環境不同,父母和家人給孩子傾注的愛也有所不同,而這些對孩子而言都是不同的早教。

前段時間,有個兩歲的寶寶跳街舞火了,因為家裡開了街舞館,所以寶寶每天看其他人跳,長期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學會了。

類似的還有小朋友跳廣場舞火了的,小朋友打撞球火了的,小朋友學英語火了的都是一個道理。這說明環境很重要。

當然除了環境,更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心態和家庭教育的氛圍。

孩子的大腦在三歲前是飛速發展的,孩子每天所見、所聞、所觸碰的世界都會在他們腦海中留下印記,如果你的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呆板的房屋,沒有任何新鮮事物,也沒有人與孩子說話,孩子的世界是單調的,大腦是沒有被激活和開發的,那孩子的成長只能是緩慢的。

但是相反,有些父母會從小帶孩子接觸不同的事物、看不同的物品、同時從小就與孩子說話,給孩子反饋這個世界,孩子很快就會從父母那裡學到很多的知識來幫助他們認識這個世界。

孩子們同樣可能是在玩,但是有些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很多。

三歲以前的孩子怎麼玩才能「學」呢?

你一定想要知道三歲前的孩子怎麼玩才是「學」吧?那你知道孩子出生後哪些能力會影響孩子後期的發展嗎?

其實孩子出生後有八種基礎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這8種能力分別是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精細動作能力、大運動能力、社交能力、感覺統合能力,當然還有音樂和藝術啟蒙能力。

也就是說孩子出生後不是落地就能長大,父母需要去引導孩子,也需要與孩子互動和玩耍。如果你多陪伴孩子玩趴、翻身、爬行的遊戲,孩子的大運動能力就會發展的比較好,大運動能力發展的好不僅有益於孩子的體能運動,對未來孩子的閱讀能力、專注力等多方面都有很多好處。

精細動作能力更是很重要,俗話說心靈手巧,精細動作的能力對孩子未來智力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而父母平時多鼓勵孩子抓握拿捏,總之鼓勵孩子手指部分的鍛鍊,提升孩子手部的靈活性都會有利於提升精細動作能力,這對孩子未來自己吃飯,自主學習以及專注力的培養都有很多幫助。

多帶孩子外出,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多與孩子互動,多和孩子說話,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多和孩子聽音樂,跳舞自然也會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總而言之,這些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父母鼓勵孩子玩,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但是也要多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和不同的刺激,這樣孩子雖然也每天在玩,但是孩子的各項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比如一歲多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擰瓶蓋、穿珠子的遊戲,雖然每天都在玩,但是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父母把所見所聞都講給孩子聽,雖然每天都照樣過,但是日積月累後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父母做什麼樣的輸入就會有什麼樣的輸出。

三歲以前的父母究竟應該做什麼事呢?

泰國短片《豆芽》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話,在所有優秀孩子身上,幾乎都有他們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

所以對於父母而言,陪伴孩子做什麼事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在三歲前,父母如果沒有時間,或者時間很有限,至少可以做好這幾件事,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多好處。

1、尊重和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

三歲前孩子的發展規律對父母而言就像是孩子做事的指導手冊,這真的很重要。很多孩子在1歲多就開始被父母打,原因很多,有些是孩子把飯撒的到處都是;有些是孩子打人所以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還有一些是孩子不聽大人話,讓往東偏要往西。

每當看到這麼小的孩子被打就感覺很心疼,其實他們並不是有意的,只是他們的大腦還在發育中,手指還不靈活,這一切都還需要學習和控制,而且很多現象是這個階段孩子們普遍會出現的現象,並不是個案,但是就因為父母不同的處理方式孩子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同樣是把飯撒的到處都是,有些父母鼓勵孩子繼續努力,有些父母搶奪孩子自己吃飯的權利,還有些父母用暴力來懲罰孩子的「髒亂差」,於是他們收穫的也是不同的孩子,有人終於靜待花開,孩子自主進食;有人的孩子三五歲還是不愛吃飯,餵飯也很費勁;還有些孩子一看到吃飯就產生恐懼,甚至從小就和父母疏離。

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2、多與孩子互動和交流

溝通是心靈的窗戶,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這件事從孩子出生父母就可以開始了。每天把所見所聞所想都說給孩子聽,等到孩子開始咿呀學語就積極的回應孩子,你會發現語言的能量真的很大。

只要多與孩子說話,不僅會有豐富的詞彙量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時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隨著年齡增長有質的飛躍,這也會直接影響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3、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是孩子,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很多問題不是孩子故意要和你作對,而是孩子成長需要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的表現方式都會有所不同。

無條件的愛自己的孩子也是父母和孩子構建愛的城堡的非常重要的基石。

4、每天抽時間陪孩子做一件事

父母雖然很忙,但是每天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件事並不難,你可以陪孩子穿衣服,陪孩子聽音樂,陪孩子玩遊戲,陪孩子出去遛彎,陪孩子看繪本,陪孩子做運動等等。

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也會在父母愛的呵護下更健康的長大,而這些也是早教。

總而言之,早教並不一定就是早教課,早教班,生活中的細節都可以化身為早教的內容,重要的在於父母要多去發現。讓孩子快快樂樂的玩,但充實的長大。

關注,一起育兒,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4歲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學為主?不妨在遊戲中學習
    尤其是處於嬰幼兒階段,以玩為主和以學為主,其實都是極端。這樣的一種極端培養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那麼以玩為主和以學為主究竟帶來了哪些弊端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以玩為主會荒廢孩子弊端一: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漠不關心,讓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父母應該明白,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全面成長是不利的。
  • 1-2歲的幼兒,吃奶粉為主還是吃飯為主?每天吃多少?答案來了
    導讀:1-2歲的幼兒,吃奶粉為主還是吃飯為主?每天吃多少?答案來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2歲的幼兒,吃奶粉為主還是吃飯為主?每天吃多少?答案來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上幼兒園,玩耍為主還是學習為主?家長想清楚才能更好地選擇
    對於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等孩子6歲,去讀個大班適應一下集體生活就行了;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上幼兒園以玩為主,不用學習太多;還有的父母認為,幼兒園三年,孩子要以學習為主,不然就落後於別人了。
  • 疫情期間讓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學業為主?結果會讓我們知道差距
    相對於注重孩子學業教育的章齡之,另一個藝人黃覺則表示這段時間孩子應該以玩為主。於是引發「素質教育和學業教育」哪個更重要的討論?素質教育和學業教育哪個更重要?我覺得瞎玩並不是素質教育,玩得有意思,有所得才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部分!
  • 「以教為主」與「以玩為主」的幼兒園,哪種對孩子更好?
    目前幼兒園的類型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教為主的幼兒園,教學內容主要以識字、數學、背誦為主。一種是以玩為主的幼兒園,教學內容以畫畫、遊戲、運動為主。當父母們身處在一個「不能輸在起跑線」的這樣一個焦慮的育兒環境中,很多父母都會選擇以教為主的幼兒園,並以孩子幾歲就可以識多少字、算幾位加減法、能背多少首詩歌為榮,但是上這樣的幼兒園對孩子真的好嗎?
  • 1-2歲的幼兒,吃奶粉為主還是吃飯為主?每天吃多少?答案來了
    朋友的女兒隨了朋友的飯量,朋友平時就飯量大,在單位食堂吃飯,比男職工都吃得多,朋友女兒,也比大多數的同齡孩子飯量大。有些寶寶喜歡吃飯,飯吃的比較多,配方奶喝的少,但是有些寶寶喝配方奶粉或母乳吃的多,飯吃的少。有的媽媽說孩子「饞母乳」,不肯好好吃飯,老是想喝母乳,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就下狠心斷了奶。
  •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如何給孩子閱讀啟蒙?99%的父母都做錯了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如何給孩子閱讀啟蒙?99%的父母都做錯了 和孩子親子共讀,你是否遇到了這些問題:市面上繪本那麼多,怎麼選?買了很多書,孩子都不愛看怎麼辦?
  • 寶寶1歲後,「以飯為主」還是「以奶為主」?三餐該怎麼安排?
    但是隨著寶寶的長大,奶漸漸地不能滿足孩子攝入營養的需求了,6個月以後,寶寶就需要添加輔食了。雖然添加了輔食,但總的來說1歲以前的寶寶,還是以「奶」為主的。可等到1歲以後,寶寶又該怎麼吃呢?是「以奶為主」還是「以飯為主」?1歲後,還用喝奶嗎?
  • 英語學習是以閱讀為主還是聽說為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英語學習是以閱讀為主還是聽說為主? 2011-11-15 16:10 來源:騰訊博客 作者:駱軍   傳統的學院派往往認為英語學習應以閱讀為主,理由是畢竟聽說英語的機會不是很多;而目前流行的各種商業化英語學習方法均強調以聽說為主,認為啞巴英語用處不大。而我以為,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答案。
  • 1歲左右的寶寶,是以吃奶為主還是以吃飯為主?這樣安排更合理
    不過新手爸媽們也有犯難的時候,比如一歲的寶寶都可以吃多種輔食了,也長出了不少牙齒,那麼此時是該以吃奶為主還是該以吃飯為主? 一歲左右的寶寶是「主奶」還是「主飯」? 認同繼續「主奶」的家長們覺得寶寶年齡尚小,胃腸還在適應和發育中。認為「主飯」的家長們覺得,孩子既然都長出了牙齒,就是為吃飯做準備的,早吃飯就可以早斷奶。
  • 1歲左右的寶寶,是以吃奶為主還是以吃飯為主?這樣安排更合理
    ,那麼此時是該以吃奶為主還是該以吃飯為主?一歲左右的寶寶是「主奶」還是「主飯」?認同繼續「主奶」的家長們覺得寶寶年齡尚小,胃腸還在適應和發育中。認為「主飯」的家長們覺得,孩子既然都長出了牙齒,就是為吃飯做準備的,早吃飯就可以早斷奶。
  • 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早教還有沒有意義?答案很真實
    但,原因大多是,把早教當成超前教育了,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美好的童年大打折扣等等。有人從記憶會丟失的角度,說早教沒有意義,這種說法還是挺新奇的。這裡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真的會丟失,那早教還有沒有意義?我們來先看看,什麼是早教?早教簡單來說,就是早期階段的教育。它是針對0-6歲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的教育。
  • 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早教還有沒有意義?答案很真實
    有人從記憶會丟失的角度,說早教沒有意義,這種說法還是挺新奇的。早教,是對孩子成長早期階段的教育人6歲前的記憶會不會丟失,是不是真的,我們就先不討論了。這裡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真的會丟失,那早教還有沒有意義?我們來先看看,什麼是早教?
  • 早教排名精選:2020早教白皮書:早教排名前三品牌全面詳解
    原標題:2020早教白皮書:早教排名前三品牌全面詳解  編者按:早教行業在中國迅猛發展的十幾年中,經歷了從魚龍混雜到群雄逐鹿直到步入如今的三國鼎立,究竟哪個早教品牌會成為未來的真正霸主?現在的市場格局又是怎樣?
  • 寶寶上幼兒園,玩為主還是學為主?家長想清楚,才知道如何選擇
    她問我:「你的兩個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你覺得幼兒園我們就非得考慮得這麼多嗎?讓孩子好好玩不行嗎?」如果在哥哥還上大班的時候問我,或許我真的會告訴她:「玩好就行了。」但是現在哥哥和妹妹都成了小學生,回過頭來再看幼兒園階段,反而有了一種旁觀的清醒。
  • 三歲前,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早教專家:一動一靜就夠了
    在我們還是關注孩子吃喝拉撒和冷暖的時候,安姐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研究怎麼給孩子早教。孩子兩歲的時候,安姐開始給孩子報早教班,去專門的早教機構鍛鍊孩子。與同齡孩子相比,安姐的女兒確實活潑可愛,見人主動打招呼,話也比較多,說話準確又利索,還特別喜歡給大家表演節目,逗大家樂呵。在別的孩子還是懵懵懂懂,只知玩樂的時候,安姐的女兒顯得格外聰明機靈。
  • 早教經典話題: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原標題: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早教中心的接收範圍是六個月到三歲的寶寶,一般將近一歲左右去是最好的階段。期教育就在於兩個字:引導。爸爸媽媽們做好自己該做的,至於孩子,只要父母付出了,孩子會給你答案的。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刻意。  孩子究竟多大上早教合適?  早教中心的接收範圍是六個月到三歲的寶寶,一般將近一歲左右去是最好的階段。
  • 早教,就是給孩子找個撒歡兒玩的地方嗎?
    我們常常聽說「三歲看大」,為了印證這個說法,很多的科學理論做出了相應的解釋,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相信早教的「魔力」。但同時,也有部分家長在質疑和猶豫中錯過了寶寶早教的最佳時機。很多家長說:1歲,1歲半,2歲……為什麼?有的家長是因為剛開始育兒沒有經驗,孩子出現了「問題」,他們覺得搞不定了就開始想到早教。因為傳說中「可怕的兩歲」,熊孩子向他們釋放了「求救」的信號。這樣的初衷其實是有些無奈的,和早教本身的適齡規律關係並不大。
  • 想給孩子上早教機構太貴?教你足不出戶給孩子早教,省錢有用~~
    孩子出生後至1歲,可以給孩子準備以圖片為主基礎認知的小卡片,讓孩子每天看一看,這個時候雖然他們不會說,但是他們有很強的記憶能力,這些圖案他們都能在心底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至三歲時,就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簡短的繪本小故事,圖片和文字兼有的,但是故事要簡短有趣。
  • 寶寶到了1歲多,日常飲食是以飯為主還是以奶為主?家長要了解
    1歲孩子吃奶為主還是吃飯為主?特別是配方奶中的營養都是合理搭配的,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完大家的討論,小萍更加糾結了。寶寶到了1歲多,日常飲食是以飯為主還是以奶為主?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1歲-2歲的孩子,一半多的能量是通過輔食得來的,但是每天喝奶量仍然在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