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有著豐富且跳躍的歷史,可以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美妝公司,因為一直以來資生堂還秉承著「讓肌膚和心靈都更美」的宗旨致力於用心回饋社會。
其品牌創立即是源於對當時市面上藥品供應的不滿,作為首席藥劑師的創始人福原有信和他的同事們由此觸發了「匯集世界上一切好的事物,用其推進新創造」的靈感。而「資生堂」這一名稱,便是年輕的藥劑師從《易經》「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中取得,意為讚美大地的美德,它哺育了新的生命,創造了新的價值。「堂」則意味著「匯聚」。
這一名稱可以說是資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將東方的美學及意識與西方的技術及商業實踐相結合,將先進技術與傳統理念相結合,用西方文化詮釋含蓄的東方文化,也可以詮釋為資生堂對於自然與環境,以及社會有著極高的責任感。
實際上,資生堂集團以「創造美好生活文化」作為企業使命開展活動。即通過我們提供的先進商品與服務,與全世界所有人攜手走過更加美麗充實的一生。資生堂為了更好地履行其優秀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資生堂在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公司活動,具體分為女性及化妝、文化和環境等方面。
致力於創造美、傳播美,幫助重拾美麗信心
在女性及化妝方面,為了給各行各業的女性帶去美麗,由資生堂涉外部主催,在全國各大城市面向政府機關、政府媒體、女性外交官、女性警察以及高級別女性企業家等對象舉辦美容講座,講解護膚與彩妝知識、宣傳資生堂的領先研發技術及優秀的產品品質。2015年~2018年上半年資生堂美妝講座及品牌宣傳共計85場,受眾人數約達8200人。
值得注意的是,資生堂還特別面向特殊人群舉辦社會關愛美容活動。資生堂中國總代表藤原憲太郎表示,作為一個創造美的公司,發現美麗可以讓人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這是十分鼓舞人的。
他回憶到,自己此前曾親自參與一個地震賑災的活動時,資生堂除了捐款和提供救援幫助外,也在震後恢復過程中,利用化妝品公司所擁有的「化妝的力量」,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美容支援活動,起初人們對於美容化妝有些抗拒,但接觸後,可以很顯著地看到,他們的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來,對生活也重拾了信心。
2009年4月14日「上海資生堂妍膚化妝品店」(下稱「SLQ」)正式開業,這是繼日本本土之後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店,專為深受白斑、青斑、紅斑、肌膚凹凸不平及面容暗沉等肌膚困擾的人們,提供最適合的產品和美容服務指導。至今為止已經接待顧客5000多人。
除此之外,SLQ已在全國各地開展100多次「無瑕修顏美容關愛體驗活動」,為全國各地深受肌膚色素疾病困擾的顧客提供無償、專業的美容服務及指導。一直以來,深受廣大顧客的好評和讚許。
另一方面,SLQ還會開展「資生堂社會關愛美容講座」,通過每個月前往上海市內的社區及殘障人士的陽光之家拜訪,向社區的老年朋友及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教授資生堂美容法,並鼓勵大家自己動手,在化妝的過程中親身體驗變美的樂趣。並且,每次活動都會提前在員工中招募志願者,通過資生堂員工的力量為社會貢獻愛心。員工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感受到作為資生堂員工的自豪感以及化妝的力量帶來的感動。2009年至今,共計展開社會關愛美容講座160多場,講座覆蓋人數近5000人,資生堂志願者參與775人次。
致力於培養並發展藝術,融匯藝術與科學
與此同時,資生堂也一直致力於培養並發展藝術事業。自創始家族起,融匯藝術與科學的願望便尤為強烈。
在中國,自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著名裝置藝術家蔡國強先生1994年初次參加「資生堂畫廊」舉辦的「亞細亞散步」展以後,資生堂就一直支持蔡先生在國內外舉辦的各項主要展覽,其中包括兩次在「資生堂畫廊」舉辦的「亞細亞散步」展。至今,雙方已合作26次。2008年底,資生堂還正式籤約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化妝品行業項目贊助商。資生堂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深有同感,為了能貢獻一己之力,資生堂積極參與其中,全力贊助上海世博會,希望能與上海市政府一起共同實現世博會的理念。
實際上,資生堂集團支援藝術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在東京銀座開設「資生堂畫廊」,當時,資生堂第一任社長福原信三決定無償讓年輕藝術家在銀座的資生堂總店二樓設立資生堂畫廊陳列作品,至今已經在藝術領域默默耕耘將近一個世紀,舉辦的展覽會多達3100場以上,許多在之後的日本美術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大師都選擇資生堂畫廊作為展開首演的場地。2009年在市場與學術雙繁榮的背景下,中國當代攝影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榮榮和他的妻子、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家映裡啟動了第一期三影堂攝影展,旨在以開闊而具有深度的學術思想為基礎,以對當代攝影的獨立認識和判斷作為出發點,支持新人藝術家,進而推動中國當代攝影的健康發展。
這樣的理念剛好與以贊助藝術為己任的資生堂不謀而合,從此便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合作。2018年剛好是三影堂和資生堂共同推動中國當代攝影發展的第十個年頭。
嚴格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
除了秉承對社會、藝術與科學的責任,作為生產型企業,資生堂嚴格控制產品製造過程,致力於實現無汙染生產,其在北京和上海的工廠分別於2001年和2004年取得ISO 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了幫助上海市緩解電力資源的緊缺,資生堂位於上海浦東的工廠還嘗試了諸多節電措施。
與此同時,資生堂為了通過公益綠化活動改善並保護生態環境,於2008年啟動「甘肅省蘭州市資生堂集團羅漢山環保生態林建設項目」,該項目是由資生堂集團援建的一項持續十年的環保公益活動。經過十年來的努力,資生堂集團的志願者們(大部分由資生堂員工組成)累計造林約56公頃,栽植樹木10萬餘株,種植的樹苗存活率達到88%。
旗下主力洗護品牌水之密語自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以「水潤」為原動力,致力於改善中國女性由頭髮至身體肌膚的乾燥問題,帶給每一位消費者「悅潤至美」的享受。2015年更是根據中國硬水水質開發出能有效去除髮絲上積聚的鈣離子的淨澄水活洗護系列。在不斷優化產品品質與科技的同時,水之密語更致力於將水的柔軟力量融入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2017年,水之密語為西安市黃良鎮當地村民和學校送去了100臺淨水設備,切實幫助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條件。2018年,正值水之密語進入中國的15周年,水之密語以愛心品牌身份傾情助力「樂活水」中國項目,與包括《LOHAS樂活》 、Earth Water地球水、Splash美國水滴國際一起,繼續公益。
資生堂進入中國至今,從未停下傳播美和關愛的腳步,一直不遺餘力地推進其在中國的社會公益活動,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社會、讓每一名顧客、讓所有人,一起實現「一瞬之美、一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