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了20位清華學霸,發現比聰明和努力更重要的,是這個

2020-12-08 米哈裡教育

如果我說,只要你有正常的智商,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你也可以上清華,你信嗎?

我相信,很多人會告訴我:別扯了,能上清華的學生,哪個不是學霸,哪個不是高智商,你甭拿這些虛的忽悠我。

也有人會說,考清華?那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普通人根本做不到,而且光靠努力還不夠,還得有超高的智商。

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就學習來說,其實連我都不信,可有一件事我很好奇。

我們見過最多的,是聰明不努力的,和努力不聰明的,可為什麼這些學霸可以同時做到兩件事?

這些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經常與清華的學霸們的接觸,我發現,這些學生身上,都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說不出來,但又真實存在。

換句話說,我認為,正是這股力量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努力。

我這麼說,是因為有兩個基本假設:

智商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很多人相信智商是遺傳的,對此,我並不否認,科學研究表明,子女的智商確實跟父母有關,但研究也表明,智商會不斷地發展變化,通俗點說,就是腦子越用越好。

智商取決於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量,愛因斯坦是世界公認最聰明的人,他去世後,學者們對他的大腦展開深入研究,結果顯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量遠高於普通人,不僅如此,學者們發現,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智力高低都與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數量成正比。大腦是以「用盡廢退」的邏輯運行,一隻剛出生的小貓,其中一隻眼睛被蒙上,三個月後,這隻眼睛再也無法恢復正常了,解剖後發現,負責這隻眼睛的神經元細胞全部消失,而負責另外一隻眼睛的神經元細胞大量增加,這就說明,大腦會自動廢除不用的神經元,同時,會增加經常用的神經元。很多人都說孩子有突然開竅的那一刻,我一個朋友,他兒子上學跟傻子似的,朋友給他輔導功課,他就傻乎乎在那邊看著,半年下來,朋友實在受不了了,罵他:你咋這麼笨呀?孩子急的用拳頭死命砸自己腦袋。結果砸完後,突然就開竅了,作業再沒有輔導過,每次考試都能名列前茅......大腦是全世界最複雜的東西,你根本不知道它的潛力有多大,也許哪根筋突然連上了,人一下就開掛了。

《刻意練習》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通過刻意的訓練,都可以成為他人眼中的高手,事實上,大腦的神經連接是可以重塑的,《運動改造大腦》中說,運動可以讓大腦發生生理性的變化,運動可以為大腦提供智力的原材料。

近些年,正念冥想訓練在歐美非常流行,大量的世界五百強公司,都在企業內部開展正念冥想培訓,腦成像結果顯示,長期接受訓練的人,大腦灰質密度增加,正念冥想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增強人的創新水平,改善人的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人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你用的越多,大腦的處理效率就越高,如果你經常不用,那變笨是一定的。

努力不是品質,它是一種能力,是可以學來的

我們經常勸別人努力,也經常被別人勸,可努力哪有那麼容易,如果你讓我努力一時,興許我可以做到,可如果你讓我一直努力,我十有八九會放棄。

有人說,持續努力要靠意志力,我不這麼認為,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意志力是有限資源,用完了就沒了,所以,靠意志力做到持續努力,是不可能的。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學霸們可以做到持續不斷地努力?

因為有好處,我們知道,沒好處的事情,沒人願意去做,如果打遊戲很痛苦,那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打遊戲,對學霸們來說,努力的好處至少有兩方面:外在的,優異的成績和他人的認可,讓學霸們更願意持續不斷地努力。內在的,學習過程中的那種成就感,讓他們感到倍兒爽,越想得到這種感覺,他們就越願意投入。

2.因為有方法,我讀過一本叫《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的書,這本書詳細論述了一個觀點:堅持不下去不是你的錯,而是你沒找到正確的堅持方法,書中列出了很多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堅持一件事。

我認識一個清華學霸,他告訴我,傻子也知道遊戲好玩,他也禁不住誘惑,但他的做法是把遊戲當成學習的獎勵,只要認認真真學習倆小時,他就獎勵自己20分鐘的遊戲。除此之外,他會對學習的時間和環境進行優化,就是只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學習,如果到了打遊戲時間,他會立刻起身,去其他地方玩,他就是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學習場,在這個場內,只能學習,不能做其他。

如果你認可上面的兩個基本假設(一,智力是動態發展的;二,努力這個能力是可以學來的),那麼你就會發現,學霸也是人,他們也是一顆腦袋,兩個肩膀,他們只是碰巧踩中了「開掛」的秘籍。試想:

一個人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了一些成績,那麼他會不會繼續努力,我想會的一個人通過不斷地努力,那麼他的能力會不會提升,我想會的一個人的能力和成績越來越好,那麼當他處理新知識的時候,會不會更高效,我想會的

基於這兩點,我得出了一個增長飛輪模型,就是「努力—成績提升—意願提升—繼續努力—能力提升—努力」,這個模型一旦啟動,人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越滾越厲害。

我認識的另外一個清華學霸,他說自己在初中的時候,學習屬於中不溜,不好也不壞,有一年,班上換了一個數學老師,他很喜歡這個老師,於是很努力地學習數學。沒想到數學成績越來越好,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很是欣賞,這加劇了他學習數學的意願,同時,他把這種意願泛化到了其他課程,從此走上了「開掛」的人生。

我在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這樣的增長飛輪,如果我們的孩子也能掌握這項開掛的技能,那麼,還有什麼是我們做不到的,現在唯一關鍵的點是,如何啟動這個增長飛輪?

我認為啟動這個增長飛輪的神秘力量就是「自我效能感」,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它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學生,他不僅知道注意聽課可以帶來理想的成績,而且還感到自己有能力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時,那麼他就會認真聽課。

了解了定義,我們來看自我效能感有什麼作用?

一、對人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進行調控

我們都知道,行為決定結果,一個對學習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學生,他首先是有信心的,他認為自己有能力搞定學習這件事,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是可以突破的。

而如果一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低,那麼他首先就不認為自己可以搞定學習,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是消極的,是悲觀的。

那麼可想而知,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必然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我相信所有的清華學霸,他們對學習都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經常聘用清華的大學生做兼職工作,在工作閒餘,我們聊最多的話題,就是學習,當問起,你們是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的,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認為自己「hold得住」。注意!他們說的「hold得住」,不僅僅指高中學習,即便是針對未來尚未接觸的知識,他們仍然有極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對人的投入度和堅持度進行調控

這一點很好理解,拿遊戲來說,如果難度不大,孩子們覺得自己hold得住,那麼他們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可是如果一款遊戲難度極高,孩子沒玩兩下就掛了,那麼他很快就會放棄這款遊戲。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們更容易進入狀態,更願意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可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他們更容易放棄。

三、對人的歸因方式進行調控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某一個特定事情,能正向看待,發現事情的正向意義,並將失敗的結果歸因於自身的努力不夠。

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則會對事情進行負向看待,只看到事情的負向意義,並將失敗的結果歸因於自身的能力不夠、運氣不好......

一個相信自己「屢戰屢敗」的人,總能找到退縮的藉口;而一個督促自己「屢敗屢戰」的人,卻總能找到前進的理由。

基於以上三點,你會發現,所有學霸都屬於高自我效能感,他們不僅堅信自己可以搞定學習,而且願意不斷地付出,他們相信,只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這個概念的提出者,心理學家班杜拉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五個:1、過去成功的經驗;2、替代性經驗;3、言語勸說;4、情緒喚醒;5、情景條件

今天我們著重討論第一點,也就是「過去成功的經驗」,這是因為,這一點在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他四點也有作用,但效果遠沒有這一點大。

看過《墊底辣妹》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從小就是差生,可在輔導班老師的帶領下,她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小勝利,而這些小勝利會不斷提升她的自我效能感,讓她更有意願,更有信心地面對新的挑戰。

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如果你之前有成功搞定一件事情的經歷,那麼當未來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你通常會有信心,你敢於再去嘗試,哪怕這件事看上去要難很多。

上大學前,我是一個羞於公開演講的人,但在大學期間,我參過了很多社團活動,有過一些小型公開演講的經歷,畢業後,有一年,集團年會要找主持人,我竟然敢於去嘗試,而且那次的表現還相當成功。回過頭來想,要沒有大學期間的經歷,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敢當著數千人,當眾講話。

我接觸過的學霸,無一例外,他們小時候都有相應的成功經驗,正是這些長期的經驗,讓他們擁有對學習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因此,我認為,想要讓一個人越來越努力,越來越聰明,靠勸說,言語上激勵是沒有太大用的,你要想法子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儘可能讓他先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只有這樣,你才能啟動前面說的「正向增長飛輪」。

比如,如果一個孩子不愛學習,那麼你是否可以先把學習的難度降低,先讓他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再比如,如果一個員工不努力工作,那麼你是否可以先讓他獲得一些工作上的小成功。

如果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那麼我認為,「成功的父親一定是成功」,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沒體驗過成功,哪裡能知道如何取得成功。

總結一下,從來就沒有天生的學霸,學霸之所以能成為學霸,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努力,是因為長期的成長曆程,讓他們擁有了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他們開啟了「正向增長飛輪」。正是這股力量讓他們不斷前行,不斷突破自我。

愛因斯坦說:人們都把我的成功歸功於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他還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我覺得,作為一個取得巨大成就的老爺子,他著實沒必要跟我們扯這些閒犢子,如果你信,那麼請照著做,萬一是真的呢,如果你不信,那也沒事兒,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就好。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千萬別說不可能!90年代,一群大學生挑戰記憶數字,最開始只能說出七八個,通過半年的訓練,他們可以連續說出80多個,如今,一個普通的中國孩子,通過訓練可以記住300多個。1908年的馬拉松比賽的世界紀錄是2小時55分18秒,而如今,這個記錄才剛剛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的參賽資格。1980年,一個日本人一口氣做了10507個伏地挺身,可到1993年的時候,一個美國人用21小時21分鐘做完了46001個伏地挺身。......所謂不可能,只是現在不可能,對將來的自己是可能的,從平凡到非凡,靠的是持續改善!

相關焦點

  • 努力和天賦哪個更重要?看到清華女學霸的抽屜後,你就能明白了
    在學習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努力和天賦哪個更重要?有人說是天賦,只有擁有聰明的腦袋,才能更輕鬆的上名校。而有人則是認為努力更重要,只要努力即使沒有那麼聰明的腦袋,也能考上名校,那麼這兩者到底哪個更重要呢?看到清華女學霸的抽屜後,你就能明白了。
  • 只靠努力很難進入清華的!30位清華學霸的學習方法,值得父母借鑑
    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見到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上聽課非常認真,老師在上邊講課,他在下邊和老師遙相呼應,回到家裡他也會學很久,12點、1點、甚至是更久,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或者說根本配不上他的努力。來自清華大學的30位學霸的學習方法,值得大家借鑑和學習!
  • 努力≠學習好,方法正確才能事半功倍,清華學霸的方法快來學學!
    她對我說:「我不想復讀了,我覺自己這一年很努力了,也許我沒能力考得更好吧!」她讓我想起了Tim拼拼圖的樣子,雙手一攤「我做不到!」其實大部分時候,事情並非努力就能有好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找對了正確的方法。
  • 9位清華北大考生的學習圖鑑:哪有天生的學霸,都是父母的用心和努力造就!
    因為喜歡讀歷史,在吃飯、洗漱的時候,也會抽出時間和孩子說一些歷史故事。甚至何潤琪初中時想報學校隔壁的素描班,何潤琪的父親都答應了。因此何潤琪如今不僅僅是能考上清華的學霸,同時還是一個多才多藝,各方面綜合能力都比較強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比起來,並不會差。寒門出貴子,從來不是奇蹟的事情,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在背後奮力託舉。在
  • 普通學生如何考上清華北大?如果你不夠聰明,那你就必須足夠努力
    你要麼聰明過人,從小接觸優質教育資源,在學習中能做到合理規劃、善於思考,自控能力好、悟性高;要麼能夠長年累月,遠超常人地努力,記憶力好、抗壓能力強,刷題速度非常快甚至能做完市面上絕大多數高考題,比別人更努力,比別人更堅持,才能在高考中如願以償,進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頂級名校。
  • 103位清華北大學霸親身學習方法總結,孩子學習高效,家長省心
    浙江高一常考倒數第一男生考入清華的新聞登上熱搜。從全班倒數第一到全校第二。逆襲的背後足以說明努力與勤奮的重要。來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霸駱怡男曾說:我只有平凡的智商和平凡的一切,但是我慶幸的是,我始終保持著對自己的認知和審視。
  • 103位清華北大學霸親身學習方法總結,孩子學習高效,家長省心
    逆襲的背後足以說明努力與勤奮的重要。@知乎:對於高考,方法更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特地採訪了103位來自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請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是如何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如何堅持,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最終實現大目標。
  • 清華學霸的每日計劃表,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近日,央視曝光了一位清華學霸的每日計劃表,瞬間就衝上了熱搜。 你見過多少985學霸的作息時間? 看過很多985學霸的課程表。 清華學霸馬冬晗,每天6點起床,凌晨1點入睡。
  • 清華學霸每日計劃表曝光:你還敢不努力嗎?
    看到今天這個標題,各位家長老師們可能覺得過於現實,標題是現實,但生活其實更現實,特別是在今年這個疫情過後。
  • 不聰明但很努力的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嗎?答案很現實
    僅對比錄取率會發現,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基本屬於萬裡挑一。有人說,能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很聰明。有很多清北學生,在網上聊過這個話題。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學生,會熬夜看劇,會打遊戲,智商也不比常人高,只是足夠努力和自律,該認真的時候認真,願意沉下心來多刷題。有位北大女生就說,她曾在兩周內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做了好幾遍,攢下N個錯題本。
  • 10位清華學霸總結的學習方法,可直接複製的學習秘笈
    看到學霸我們不能只羨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學習他們甚至最後超越他們,國內目前最好的大學當然是清華,能考上這所大學的學生個個都是真正的學霸,下面是10位清華學霸總結的自己最高效的學習方法,都是可以可能借鑑、複製的學習方法,如果你目前的學習方法極低效,可以借鑑一下。
  • 16歲的少女和李白一樣狂,清華北大懶得考,原來她是這樣的學霸
    在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是2011年後的首所進入前20名的亞洲大學,2020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中,勇奪冠軍和亞軍。這兩所大學的師資力量在國內是頂尖的。梓梓學子都已考上,這兩所大學為榮。
  • 廣西雙胞胎學霸同分考上清華!秘訣是啥?媽媽:興趣和習慣很重要
    孩子能上清華、北大, 是父母心中莫大的榮耀。家裡有兩個孩子,而且同時考上清華,這樣的劇情,一般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中。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情況,甚至更&34;。廣西雙胞胎學霸同分考上清華!
  • 天津大學數學院學霸:專業課和選修課全部優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的可以再補考,有的可以重修,有的則是規定了掛科的數量,超過這個數量之後,直接勸退。但是,相對掛科來說,同樣也有一群學霸,他們的成績,永遠是令人欽佩和羨慕。最近,一張流傳於網絡上的天津大學的成績單,就被人們廣為議論。在這份成績單上,一位學霸五門高難度課程,全部都是滿分。
  • 清華學霸學習表曝光!能做到這些,你也可以上清華!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不管在任何領域:努力很重要,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刻意練習北大學霸吳永攀說,自己曾經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的核心是區分重要事項和不重要事項,要優先處理重要事項。
  • 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更努力,怎麼辦?
    出身好的學霸確實令人佩服,但不能否認「出身好」往往是其成為學霸的原因引發話題的文章,是這樣介紹金刻羽的——「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熱愛文學和藝術,鋼琴和單簧管技藝都達到了專業級水平;她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課程
  • 六安一中7位學霸被清華、北大錄取
    今年,六安一中7位學霸小哥哥、小姐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這些北大清華的學霸們到底有什麼秘籍呢?高三,對於每一位同學來說,都是緊張的一年,蔣一丁也不例外,每天學校、家,兩點一線。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是,除了學習,蔣一丁很注重課外知識的積累。「我對地理、歷史都十分喜歡,不僅注重課堂內應該學到的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我也學習了不少,這對我的高考非常有幫助。」
  • 廣西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給我們的啟示,勤奮和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從單科成績來看,這位學霸語文就考出了140分,真的是讓人為之折服,說到楊晨煜其實記住他的除了成績之外還有十分俊秀的外表,這位18歲少年長相類似於明星,但人家卻憑著才華徵服了眾人,楊晨煜高考後沒有懸念的進入到了清華,後來在清華的二次選招當中,又在全國眾多學霸當中進入到了智班跟隨姚期智先生學習人工智慧,未來被廣泛看好。
  • 清華學霸成績震驚四座,富家千金學霸精通4國語言,秘訣就是努力
    清華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一名大四學生展示的成績單,震驚了四座,20門學科,除了運籌學、物理電子學基礎實驗、數位訊號處理、通信信號處理99分;量子與統計98分,其他15門學科都是100滿分。這位清華學神名叫韓衍雋,1994年7月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一個普通家庭,2011年畢業於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同年以705分的高考成績獲得安徽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 100位清北學霸的親身經歷,新學期幫娃成為下一個學霸
    又到了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各位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學習習慣調整得怎麼樣?學習心態ready了嗎?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清華北大學霸日記》,特別適合給新學期來臨之際,給孩子、也給我們家長打一劑「強心針」!真正的「牛娃」學習起來絕對不輕鬆,如果能看到他們是怎麼踏踏實實地努力的,並從中得到一些自己孩子能夠借鑑的地方,這才是家長需要的!正因為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太多,前段時間出版社給我寄《清華北大學霸日記》的時候,我一開始並不以為然,心想學霸為名頭的書也太多了吧,這本又有什麼特別呢?剛翻幾頁就把這句話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