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好呀
距離21考研筆試還剩120天了
可得抓緊背誦和做題了
聽說很多備考中的小夥伴們
時常有一種自己是金魚的錯覺
明明剛剛才背的知識點
轉眼就煙消雲散
教育學備考,一直反對死記硬背,理解記憶才能在考場上運用,但是到底怎麼背才更有效率呢?下面用心團隊分享一些有效的背誦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01.硬背不可取,理解是前提
有部分同學拿到查參考書之後直接就開始背了,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最科學的記憶方法。有科學研究證明:
記憶有意義的內容比記憶無意義的內容遺忘得更慢;
熟悉的材料、難易度適當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遺忘得慢;
感興趣的內容比不感興趣的內容遺忘得慢。
所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不理解運用而硬背,不僅背得很痛苦,還會像沒油的車一樣停滯不前,到了考場上幾乎等於沒背。
那麼,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呢?
建議大家在背誦的時候,可以先從自己覺得比較簡單、拿手的科目開始。背誦也是需要建立信心的,一開始需要給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節奏,走起來,後面才能越來越得心應手。如果一開始就從難度大、不擅長理解的科目開始,就很容易陷入「越背越忘、越忘越急」的死胡同裡。
02.趁熱打鐵,效率高
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衡的,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識記初期我們遺忘得最快,但隨著時間推移,遺忘數量在不斷減少。所以我們背書的時候一定要「趁熱打鐵」,在你徹底忘記之前就要重新鞏固背過的內容,而且要多重複幾遍。
舉個例子,我們下午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可以先將上午記憶過的內容重新翻看一遍,晚上學習結束時再將當天所學的知識回顧一遍,第二天重複這個過程,第三天再來一遍。越往後面,你要回顧的內容就會越多,但是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因為我們本能地對重複的內容有一種牴觸感。但是,這也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如果知識點數量比較多,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把之前學過的知識點劃分成不同的單元。每天複習的時候,先回顧最新記憶的內容,然後由後往前記憶這個單元的內容。
03.適度學習大家在對所學、所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度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進一步鞏固強化,記憶的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的痕跡得到強化,所記內容經久不忘,這在心理學上稱為「過度學習」效應,達到這個階段會是效果最好,遺忘最少的。
如果剛剛能掌握某個知識點時,一定要將其多重複記憶幾次,但是一直很難把握好「度」。
而這個150%的「過度學習」,就是我們追求的度。
超過了這個度,記憶效果反而不佳,也容易對記憶的內容產生厭煩的情緒。「過猶不及」也是我們需要避開的坑。
04.背目錄,構建思維導圖
目錄可能是大家背書時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人背書都沒有看目錄的意識,也許這就是你記不牢知識點的原因。
目錄,就是一本書的脈絡,背書之前背目錄,再根據目錄在腦海裡或者紙上構建"思維導圖",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在背誦時可以先把考點的一級標題、二級標題梳理出來,優先背誦,之後再記憶大標題下面具體的知識點。這樣,你不僅可以記住具體的知識點,更可以把這些知識點聯繫到一起,由此及彼。
這樣在考試的時候也能夠讓自己保持清晰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更容易看透出題思路,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解題方法。
背誦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同學們千萬不要因為某幾個知識點記不住、記不牢就失了方寸。已經堅持到現在的你,其實已經很厲害了!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勤複習,要知道當下記的再牢固也難敵時間的魔爪哦。
大家還有哪些好的記憶方法呢?可以在留言區寫下來,大家互相分享哦~!
用心教育團隊:以教育學考研輔導和服務為宗旨,第一時間為你推送教育學考研相關政策、招錄信息、最新考研動態。全程陪考,用心考研!
【用心教育學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