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黃姜人工種植的八個技術關鍵!

2020-12-20 吾谷網

野生黃姜人工種植的八個技術關鍵!

【公眾號】種植牛人2018-01-29 13:43:29

閱讀(10794)

根據黃姜的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以及對氣候、海拔、土壤等條件的要求,經過多年的技術探索,得到了大量的實驗數據

根據黃姜的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以及對氣候、海拔、土壤等條件的要求,總結以下野生黃姜人工種植的八個技術關鍵:



土壤

(1)選地


經過多年野生黃姜人工種植試驗觀察表明,黃姜是一種地下根莖橫向生長的塊根作物,根莖粗壯、分枝較多、根系發達,並隨年份增加而分層生長,且怕漬耐旱。因而,黃姜種植應選擇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層深30cm以上、質地疏鬆、不易漬水的土地種植,以砂壤為宜,平地、坡地(限30度以下)均可。


(2)整地


整地一般要求兩犁兩耙、整平細耙,撿盡石塊,防止壓苗。土層深翻整細後,活土層不淺於25cm,並開溝起壟,壟寬視種植行數而定。通常情況下,種單行姜的壟寬40~60 cm即可,種雙行姜的壟寬要60~80 cm。廂溝深15~25 cm,起好排水廂溝、圍溝和邊溝。坡地要按沿流水溝方向整地,尤其要深挖流水溝,以免漬水,造成爛根。

施肥

(1)底肥(也稱基肥)


底肥以長效性肥料為主,速效肥料為輔,底肥在總施肥量中佔70~80%,以農家肥、黃姜專用肥為主,據情況巧施元素肥。如:硼、鋅、鐵、銅肥等,有的可以浸種,有的可以噴葉,有的可以拌肥追撒等。


各種肥料大田栽培對比試驗數據表
單位:畝、斤

肥料

面積

產量

肥料

面積

產量

豬肥

0.01

16.0

土雜肥

0.01

19.7

牛肥

0.01

16.8

塘泥肥

0.01

20.1

羊肥

0.01

18.2

腐殖土

0.01

10.7

雞肥

0.01

19.0

尿素

0.01

15.5

大糞

0.01

17.2

磷肥

0.01

10.4

火糞

0.01

14.3

鉀肥

0.01

12.7

餅肥

0.01

16.4

復混肥

0.01

18.8

草木灰

0.01

8.7

碳酸氫銨

0.01

14.2

楊叉灰

0.01

11.6

氯化銨

0.01

7.0


在大田生產中,要十分注意農家肥的使用。一般每畝1000~2000公斤腐熟農家肥,農家肥不足也可用莊稼桔杆開溝深埋代替。黃姜專用肥每畝必須保證150~200公斤。據試驗,大約每生產1000公斤鮮姜,需要氮肥,如尿素12公斤,過磷酸鈣18公斤,硫酸鉀20公斤。因為化學肥料的利用率高低不一,試驗中總體概算,按每畝產鮮姜2000公斤計算,大約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鉀肥60公斤。使用農家肥較多的田地,可適當減少化肥使用量。

(2)追肥


追肥因苗而異,佔總施肥量的20~30%。可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等階段施用,狀苗、大苗儘量少施,以尿素、硫酸鉀為主,也可結合葉面噴肥,注意在盛花期不得追施氮肥。

播種

(1)選種


俗語講「好種出好苗」,種子的好壞,對產量影響很大。作為塊莖作物種子,要選一年生或兩年生的均可,重點要把握好種姜粗細均勻、有2~3個龍頭、表皮顏色一致、根鬚髮達、無病蟲害的為好。

(2)播期


春秋兩季播種均可,以秋播為宜。春播在2月底至少月初,秋播在頭年的11月份。


(3)播種量


畝用種量以種子質量和地力差異而定,一般200~300公斤為宜。具體講,平田平地高產地塊,畝用種量300~350公斤,地力較差地塊,畝用姜種200~250公斤,薄地畝用種150公斤左右。


(4)播種方法


根據實踐總結,不同的播種方法與技術對黃姜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犁地溝種法,深淺難控,出苗不齊;


挖窩種植法解決了種植深淺不一的問題,但不易排除土壤中的明水,長期潮溼易造成爛種,死苗現象;


扒堆穴種法,費工費力不說,還難以保證密度,唯有深溝高壠種植法和夾層種植法,能勻播種子,保證密度,及時排漬,便於管理,且高產穩產,種植密度根據地力不同,以8000~10000株為宜。


現將高壠種植與夾層種植法具體介紹如下:


A、高壠種植法:一般以2尺寬為一廂劃線,先在廂中開溝深埋農家肥,注意姜種不要直接靠近化肥,防止根系灼傷,造成爛種。然後在行中撒上專用肥,合壠後薄土蓋肥,上面按大行一尺,株距5~6寸,均勻的擺上姜塊,高產園每畝一般1~1.2萬株左右,低產園一般6000~8000株。再在兩邊取溝土覆蓋。根據土壤厚度,一般廂高5~6寸,蓋土深度1寸左右,太深太淺,都不太好。


B、夾層種植法:先按2~3尺一廂劃線,然後在廂中均勻的撒上農家肥、專用肥與黃姜種,姜種撒不均勻時,應用手適當擺勻,並注意不要將種姜擺放到溝邊沿線上,防止取溝高壠時姜種外露;最後按每廂邊線取溝土覆蓋兩邊,並把姜種與肥料蓋嚴蓋實,且完全包裹在夾層中。此種種植方法,可每畝節約工時3~5個,產量無明顯差異。

搭架


黃姜屬攀緣植物,在自然生長中,其攀附喬本的本領極強,因而人工搭架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葉面的光合作用,促進代謝,同時有利於減少褐斑病的危害,促進產量的提高。


搭架材料:搭架以竹棍為好,樹枝雜材次之。


搭架方法:在苗芽3~6寸高時,要及時搭架,架杆一般1.2米左右,3~4桿為一架並紮緊,每畝大約需架杆3000~4000根。桿頭插地時,要注意防止刺傷種姜,引起腐爛。

除草

黃姜雖屬野生植物,但特怕雜草欺荒,荒草可使黃姜減產30~50%,因而及時消除草害特別重要。


每畝姜地,一般除草至少需要10~15個工日,而化學除草可以大大節約勞力。


其主要方法:應以雜草的類別對症用藥為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姜的雜草危害具有普遍性,但地域不同,田塊不同,雜草種類也不盡相同。化學除草能否達到理想效果:


一是對雜草類別進行普查,有什麼草就用什麼藥;


二是要把握用藥關鍵時期。一般講,一是出芽前,每畝可用90%「禾耐斯」、45毫升「乙草安」,畝用50%乙草安乳油70毫升加水40公斤、「都爾」125毫升,按說明兌水噴霧。出苗後,可用12%「收樂通」乳油40毫升、10.8%「畝效蓋草靈」乳油30~40毫升兌水60公斤,直接對草噴灑效果較好。同時對少量闊葉草、人工拔掉。每畝成本一般5~8元左右。可以有效節約大量勞力成本,便於農戶規模種植;


三是要把握晴天用藥。一般講,天氣晴朗,溫度較高,用藥效果就比較理想,反之則差。如遇陰雨天氣,葉面藥物被雨水衝掉,就達不到防治效果。在實踐中,一般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時段噴藥殺蟲效果最佳。春夏雨季一般兩次均可;四是要嚴格按農藥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防止用量不足或兌水太多等,影響除草效果。

培土

播種之後,雨水衝刷,溝土於塞。出苗或藤蔓上架時,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壅蔸, 壅蔸土層厚度10~15cm,以覆蓋植株基部為宜.。7~9月為塊根膨大期,要注意培土壅蔸,防止淺根外露影響生長,同時也有利於防止土壤溼度過大,積水漬根,爛種死苗影響產量。


黃姜根狀莖含有75%左右的水分,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不耐積水。如遇雨水過多或水量充足時,應及時清淤排漬,防止土壤漬水引起爛根,導致植株死亡。


病蟲害防治


黃姜病蟲防治,重點在重茬地,新播地塊病蟲較少,重茬地在播前要進行土壤消毒。重茬地為什麼病蟲較多,尚需研究,因而要注意重茬地土壤防害,重點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蠐螬蟲等。方法上可有多菌靈拌種,減輕病害,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噴殺防治,效果較好。

收穫、儲藏


黃姜收穫主要視黃姜的用途和種植年限而定,作種姜的,可以1年起挖,作加工原料的可以2~3年起挖。黃姜收穫時間可根據生產、加工需要和市場而定,一年四季均可起挖。一般以11月份起挖為宜,這時黃姜已基本停止生長,單位產量高,又是種植黃姜、提供姜種的理想時機。


起挖的黃姜除去泥土、雜質, 經過挑選,分出種用姜和工業用姜。工業用姜若不能馬上出售,可加工成黃姜幹待售。或埋土保存鮮姜,即一層黃姜一層細沙或細土,堆放在室內待售。

相關焦點

  • 藥材種植:黃姜的挖種、選種和栽種技術,以及田間管理
    (二)選種,選種是保證全苗壯苗,奪取優質高產的關鍵。據試驗,一年生種子較二年生種子增產11.2%,較野生種子增產72.6%。因此,選種時最好選擇一年生,其次為二年生(二年生黃姜有40%左右的比例不能作種用,一年生有20%左右的比例不能作種。因此種子價格要略高於加工用姜)。
  • 魯山縣:創新種植技術 提升黃姜產量品質
    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張海林)「以前本土張良姜畝產在4000斤左右,去年開始種植新品種,經過我們自己的方法種植,現在畝產量提到7000多斤,這個技術今年將在張良大面積推廣,使產量整體都有大幅度提升,對張良姜未來的產業發展起著一定幫助作用。」
  • 小黃姜(火頭根)價格多少錢一斤?種植一畝成本及效益如何?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黃姜,又名火頭根,可食用也可藥用,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薯蕷」的記載,現在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其中最著名的是雲南小黃姜。那麼,小黃姜價格多少錢一斤?種植一畝成本及效益如何呢?
  • 鎮寧馬廠鎮緊抓時機 做好小黃姜種植技術培訓
    走進馬廠鎮,農戶們正忙著翻土、開溝,為今年的小黃姜種植做準備。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村民穩定脫貧致富,切實推動科學安全用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馬廠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做好新一年的種植培訓。3月4日,貴州省蔬菜專班李德文、李偉、裴芸專家一行走進鎮寧自治縣馬廠鎮,為當地老百姓手把手教授小黃姜科學種植方法。
  • 鳳尾草是一種野生植物,人工種植該怎麼栽培管理呢
    本期主題:鳳尾草是一種野生植物,人工種植該怎麼栽培管理呢三農導語:鳳尾草是一種蕨類植物,它的名字的由來主要就是因為其花葉的形狀以及生態環境來命名的,在日常生活中又經常被稱作金雞尾,金雞草等,在我國種植鳳尾草主要用作藥材使用
  • 鎮寧:小黃姜產業帶來紅紅火火的日子
    「自從種了小黃姜,日子越活越紅火啦!」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和平社區居民朱凱去年種植的小黃姜喜獲豐收,賺得盆滿缽滿,這讓他笑口常開。他種植小黃姜20多年了,以前都是小打小鬧,沒有規模。當2018年貴州省委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鎮寧因地制宜選擇小黃姜作為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完善和延長產業鏈,構建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實現「訂單式」發展。良好的政策,朱凱流轉20多畝土地,種植25畝小黃姜,面積比以前增加幾倍。
  • 成也是它,敗也是它(黃姜)
    當時聽說下遊建了個水電站,開始蓄水了。也是那一年,村裡人開始種植一種叫「黃姜」的藥材。黃姜,在有些地方也叫「火龍根」或「火頭根」,這是我後來知道的。也不知道從哪裡興起的,家家戶戶都開始種植它。沒有種子,全家老少就扛上鋤頭,腰上拴個蛇皮袋就鑽進野林子裡,去挖野生的黃姜,這個行為在很多年後又重複了一次。
  • 保康的野黃姜曾經風靡一時,現如今只有自己挖回去煮一鍋吃
    我的家在保康的一個小山村, 還記得在我們讀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大約是(98年)前後,經常跟著媽媽和鄰居阿姨一起去上挖野黃姜,賺零花錢。那時候野黃姜剛從土裡挖回來,就賣給街上的外貿收購點,一塊多錢一斤。
  • 鎮寧:小黃姜「接二連三」
    「我家還有個親戚50多歲,能不能來?」午間休息剛結束,一群工人簇擁著現場管理員吳貴海七嘴八舌地問起來。 吳貴海是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青岡坡基地生薑採收的現場管理員,他大聲回應:「年齡不是問題,只要能幹活,明天早上7點來這裡登記點名。」 大家滿意離開後,吳貴海攤開手裡的名單,笑著說:「每天100多人,我得仔細核對,下午收工給他們發錢。」
  • 曾是北方野生蘑菇,今人工種植潛力大,因形似雞腿而出名
    蘑菇作為一種特色食用菌類蔬菜,因其口感豐富、肉質鮮嫩、營養全面,而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喜愛,如今,我國已成為食用菌消費和出口大國,食用菌總種植量已成世界第一,雖說蘑菇種類眾多,在我國人工種植的品種就高達60多種,其中種植量最大的依次為香菇、黑木耳、平菇、雙孢蘑菇、金針菇和杏鮑菇等。
  • 聚焦出口43個國家的小黃姜 「雲嶺小康展畫卷」直播全網閱讀過2億
    雲視網直播團隊在羅平縣上午,雲視網直播團隊來到了羅平縣一處生薑種植基地。在田間地頭,只見還未採收的成片生薑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有生機,姜農們正在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搶收,幾十名姜農正忙著拔姜、脫泥、去莖稈、裝箱、裝車。一堆堆剛拔出來的鮮姜個大飽滿、香味濃鬱,黃澄澄的顏色看上去令人十分欣喜。
  • 六枝特區木崗鎮小黃姜喜獲豐收
    過去,六枝木崗鎮小黃姜面臨著有市無價、自產自銷的困境,有時小黃姜沒有外邊收購商來時,價格甚至低賣到6、7角錢一斤,有些姜農甚至就讓其爛在田間地裡,近年來為扭轉這一格局,六枝特區結合當地的特色,對照產業革命「八要素」,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將小黃姜打出了知名度。
  • 全國最大軟紫草人工種植基地落戶裕民
    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13日電 (通訊員:羅玲蘭 崔曉娜)今年以來,裕民縣結合當地實際,大力引進新疆軟紫草進行繁育種植,建成全國最大軟紫草人工種植基地,有力帶動當地低收入群眾脫貧增收。  軟紫草是傳統的中藥材,屬於我國二級保護植物,根部富含紫草素,具有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市場前景較好。
  • 吳剛平到鎮寧關嶺調研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
    吳剛平一行來到鎮寧、關嶺相關街道的小黃姜種植基地,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小黃姜種植情況,與相關負責同志座談,詳細聽取相關縣區小黃姜產業發展情況及規劃,就如何優化產業布局、厚植產業優勢明確了指導要求。座談會上,在詳細聽取匯報後,吳剛平對鎮寧、關嶺小黃姜產業發展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 有著美白功效的刀豆,人工是如何種植的?這5個種植技術很重要!
    有著美白功效的刀豆,人工是如何種植的?這5個種植技術很重要!它不僅營養豐富,並且口感還是非常的好,並且如果長時間食用刀豆的話,就有美白的功效,受到了很多女性朋友的一致好評,那麼很多人逐漸抓住了這個特點,加入到了種植刀豆的行列當中,那麼人工是如何種植刀豆的?這五個種植技術很重要,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雲南主要土特產盤點:茶葉三七天麻黃姜石榴青棗火腿野生菌
    其中包括歷史上經自然發酵而成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種加工方式),也包括現今人工發酵和自然發酵的普洱茶。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
  • 銀耳野生和種植的怎麼區別是什麼?
    銀耳的品種有很多種,除了野生銀耳之外,如今市面上大多數的銀耳都是以人工種植為主,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工種植的銀耳產量高,商業價值很大,而野生銀耳對自然環境要求比較高,並且產量相對來說比較低,並且還難以保存,季節性比較強。那麼,銀耳野生和種植的怎麼區別呢?
  • 羅平板橋鎮小黃姜產業園冷鏈物流中心小黃姜將直達北京家樂福超市
    12月14日,羅平板橋鎮小黃姜產業園冷鏈物流中心的15噸優質羅平小黃姜搭載冷藏車直達北京家樂福超市,原汁原味走進城市餐桌。走進小黃姜產業園冷鏈物流中心冷庫,40多名工人正圍著小黃姜進行挑揀、脫土、打包、裝箱、稱重。
  • 菜品中的「珍品」竹筍,人工種植時這4個種植技術缺一不可!
    菜品中的「珍品」竹筍,人工種植時這4個種植技術缺一不可!並且它有著非常多低脂肪多纖維的特點,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於消化並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預防一些腸胃癌的特效,受到了很多人的嫌疑及一致好評,很多人逐漸抓住了這個特點,加入到了種植竹筍的行列當中,那麼人工在種植竹筍的時候這四個種植技術是缺一不可的,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野生藥材蒼朮,需求量越來越大,人工種植的話該如何做?
    現在的野生蒼朮已很難尋覓,市場供應的基本都是人工種植的家種品。作為一種常用的大宗中藥材,蒼朮的價格一直據高不下,疫情上漲的高峰期過後,現在的蒼朮市場報價仍為130/公斤左右,所以本人認為,如果對中藥材種植感興趣的話,在今後幾年,均可選擇種植蒼朮。那麼,該如何種植蒼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