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黃姜人工種植的八個技術關鍵!
【公眾號】種植牛人2018-01-29 13:43:29
閱讀(10794)
根據黃姜的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以及對氣候、海拔、土壤等條件的要求,經過多年的技術探索,得到了大量的實驗數據
根據黃姜的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以及對氣候、海拔、土壤等條件的要求,總結以下野生黃姜人工種植的八個技術關鍵:
土壤
(1)選地
經過多年野生黃姜人工種植試驗觀察表明,黃姜是一種地下根莖橫向生長的塊根作物,根莖粗壯、分枝較多、根系發達,並隨年份增加而分層生長,且怕漬耐旱。因而,黃姜種植應選擇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層深30cm以上、質地疏鬆、不易漬水的土地種植,以砂壤為宜,平地、坡地(限30度以下)均可。
(2)整地
整地一般要求兩犁兩耙、整平細耙,撿盡石塊,防止壓苗。土層深翻整細後,活土層不淺於25cm,並開溝起壟,壟寬視種植行數而定。通常情況下,種單行姜的壟寬40~60 cm即可,種雙行姜的壟寬要60~80 cm。廂溝深15~25 cm,起好排水廂溝、圍溝和邊溝。坡地要按沿流水溝方向整地,尤其要深挖流水溝,以免漬水,造成爛根。
施肥
(1)底肥(也稱基肥)
底肥以長效性肥料為主,速效肥料為輔,底肥在總施肥量中佔70~80%,以農家肥、黃姜專用肥為主,據情況巧施元素肥。如:硼、鋅、鐵、銅肥等,有的可以浸種,有的可以噴葉,有的可以拌肥追撒等。
各種肥料大田栽培對比試驗數據表
單位:畝、斤
肥料
面積
產量
肥料
面積
產量
豬肥
0.01
16.0
土雜肥
0.01
19.7
牛肥
0.01
16.8
塘泥肥
0.01
20.1
羊肥
0.01
18.2
腐殖土
0.01
10.7
雞肥
0.01
19.0
尿素
0.01
15.5
大糞
0.01
17.2
磷肥
0.01
10.4
火糞
0.01
14.3
鉀肥
0.01
12.7
餅肥
0.01
16.4
復混肥
0.01
18.8
草木灰
0.01
8.7
碳酸氫銨
0.01
14.2
楊叉灰
0.01
11.6
氯化銨
0.01
7.0
在大田生產中,要十分注意農家肥的使用。一般每畝1000~2000公斤腐熟農家肥,農家肥不足也可用莊稼桔杆開溝深埋代替。黃姜專用肥每畝必須保證150~200公斤。據試驗,大約每生產1000公斤鮮姜,需要氮肥,如尿素12公斤,過磷酸鈣18公斤,硫酸鉀20公斤。因為化學肥料的利用率高低不一,試驗中總體概算,按每畝產鮮姜2000公斤計算,大約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鉀肥60公斤。使用農家肥較多的田地,可適當減少化肥使用量。
(2)追肥
追肥因苗而異,佔總施肥量的20~30%。可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等階段施用,狀苗、大苗儘量少施,以尿素、硫酸鉀為主,也可結合葉面噴肥,注意在盛花期不得追施氮肥。
播種
(1)選種
俗語講「好種出好苗」,種子的好壞,對產量影響很大。作為塊莖作物種子,要選一年生或兩年生的均可,重點要把握好種姜粗細均勻、有2~3個龍頭、表皮顏色一致、根鬚髮達、無病蟲害的為好。
(2)播期
春秋兩季播種均可,以秋播為宜。春播在2月底至少月初,秋播在頭年的11月份。
(3)播種量
畝用種量以種子質量和地力差異而定,一般200~300公斤為宜。具體講,平田平地高產地塊,畝用種量300~350公斤,地力較差地塊,畝用姜種200~250公斤,薄地畝用種150公斤左右。
(4)播種方法
根據實踐總結,不同的播種方法與技術對黃姜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犁地溝種法,深淺難控,出苗不齊;
挖窩種植法解決了種植深淺不一的問題,但不易排除土壤中的明水,長期潮溼易造成爛種,死苗現象;
扒堆穴種法,費工費力不說,還難以保證密度,唯有深溝高壠種植法和夾層種植法,能勻播種子,保證密度,及時排漬,便於管理,且高產穩產,種植密度根據地力不同,以8000~10000株為宜。
現將高壠種植與夾層種植法具體介紹如下:
A、高壠種植法:一般以2尺寬為一廂劃線,先在廂中開溝深埋農家肥,注意姜種不要直接靠近化肥,防止根系灼傷,造成爛種。然後在行中撒上專用肥,合壠後薄土蓋肥,上面按大行一尺,株距5~6寸,均勻的擺上姜塊,高產園每畝一般1~1.2萬株左右,低產園一般6000~8000株。再在兩邊取溝土覆蓋。根據土壤厚度,一般廂高5~6寸,蓋土深度1寸左右,太深太淺,都不太好。
B、夾層種植法:先按2~3尺一廂劃線,然後在廂中均勻的撒上農家肥、專用肥與黃姜種,姜種撒不均勻時,應用手適當擺勻,並注意不要將種姜擺放到溝邊沿線上,防止取溝高壠時姜種外露;最後按每廂邊線取溝土覆蓋兩邊,並把姜種與肥料蓋嚴蓋實,且完全包裹在夾層中。此種種植方法,可每畝節約工時3~5個,產量無明顯差異。
搭架
黃姜屬攀緣植物,在自然生長中,其攀附喬本的本領極強,因而人工搭架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葉面的光合作用,促進代謝,同時有利於減少褐斑病的危害,促進產量的提高。
搭架材料:搭架以竹棍為好,樹枝雜材次之。
搭架方法:在苗芽3~6寸高時,要及時搭架,架杆一般1.2米左右,3~4桿為一架並紮緊,每畝大約需架杆3000~4000根。桿頭插地時,要注意防止刺傷種姜,引起腐爛。
除草
黃姜雖屬野生植物,但特怕雜草欺荒,荒草可使黃姜減產30~50%,因而及時消除草害特別重要。
每畝姜地,一般除草至少需要10~15個工日,而化學除草可以大大節約勞力。
其主要方法:應以雜草的類別對症用藥為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姜的雜草危害具有普遍性,但地域不同,田塊不同,雜草種類也不盡相同。化學除草能否達到理想效果:
一是對雜草類別進行普查,有什麼草就用什麼藥;
二是要把握用藥關鍵時期。一般講,一是出芽前,每畝可用90%「禾耐斯」、45毫升「乙草安」,畝用50%乙草安乳油70毫升加水40公斤、「都爾」125毫升,按說明兌水噴霧。出苗後,可用12%「收樂通」乳油40毫升、10.8%「畝效蓋草靈」乳油30~40毫升兌水60公斤,直接對草噴灑效果較好。同時對少量闊葉草、人工拔掉。每畝成本一般5~8元左右。可以有效節約大量勞力成本,便於農戶規模種植;
三是要把握晴天用藥。一般講,天氣晴朗,溫度較高,用藥效果就比較理想,反之則差。如遇陰雨天氣,葉面藥物被雨水衝掉,就達不到防治效果。在實踐中,一般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時段噴藥殺蟲效果最佳。春夏雨季一般兩次均可;四是要嚴格按農藥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防止用量不足或兌水太多等,影響除草效果。
培土
播種之後,雨水衝刷,溝土於塞。出苗或藤蔓上架時,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壅蔸, 壅蔸土層厚度10~15cm,以覆蓋植株基部為宜.。7~9月為塊根膨大期,要注意培土壅蔸,防止淺根外露影響生長,同時也有利於防止土壤溼度過大,積水漬根,爛種死苗影響產量。
黃姜根狀莖含有75%左右的水分,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不耐積水。如遇雨水過多或水量充足時,應及時清淤排漬,防止土壤漬水引起爛根,導致植株死亡。
病蟲害防治
黃姜病蟲防治,重點在重茬地,新播地塊病蟲較少,重茬地在播前要進行土壤消毒。重茬地為什麼病蟲較多,尚需研究,因而要注意重茬地土壤防害,重點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蠐螬蟲等。方法上可有多菌靈拌種,減輕病害,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噴殺防治,效果較好。
收穫、儲藏
黃姜收穫主要視黃姜的用途和種植年限而定,作種姜的,可以1年起挖,作加工原料的可以2~3年起挖。黃姜收穫時間可根據生產、加工需要和市場而定,一年四季均可起挖。一般以11月份起挖為宜,這時黃姜已基本停止生長,單位產量高,又是種植黃姜、提供姜種的理想時機。
起挖的黃姜除去泥土、雜質, 經過挑選,分出種用姜和工業用姜。工業用姜若不能馬上出售,可加工成黃姜幹待售。或埋土保存鮮姜,即一層黃姜一層細沙或細土,堆放在室內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