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天氣日漸寒冷,氣溫變化較大,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可表現為高熱、頭痛、全身酸痛、咳嗽、咽痛、流涕等,部分病例可進展為支氣管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在呼吸、咳嗽、噴嚏時將帶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氣中,易感的人隨呼吸吸入或接觸等方式感染後,經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就會發病,因此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很重要。
流感是生活中常見的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但由於不同人群患流感後的併發症發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不同,患流感後併發症發生風險較高以及有較大機會將流感病毒傳染給高危人群的有以下五類人群:
兒童:兒童感染機會最多,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越是在集體單位的兒童越易感,比如幼兒園的兒童比散居兒童容易發病。在校兒童特別容易互相感染,而且感染以後是高效傳播者。兒童得了流感以後症狀也比較重,也最易引起家長的擔憂。
孕婦:感染了流感後果最嚴重的是孕婦。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孕婦和一般育齡婦女相比,得流感的機會多,而且症狀更嚴重,病死率也高。
老人:老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差。一般60歲以上的老人,年齡越大得了流感以後症狀越重。
慢性病患者:這裡的慢性病患者指肝臟病、腎臟病、心臟病、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患者,以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這些人一旦得了流感後果嚴重。
接觸流感病毒機會多的人:最常見的是醫護人員,因為經常和病人接觸,醫護人員患流感的機會是一般人的3至4倍。此外,在人群密集地方工作的人也容易被感染,比如超市、公交車等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人群多的地方容易受感染,也容易把自己的流感傳給別人。
流感如何預防?
專家認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控制流感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流感疫苗在山東大多數地區為非免疫規劃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願、自費接種的原則。上述五類人群是推薦流感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
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社會疫苗」即個人日常採取一些防護措施也可以有效減少流感的感染和傳播。
一是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平衡心理,保證充足睡眠,從而提高身體抵抗力;
二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勤通風,保持生活、工作、學習環境的空氣流通;做好環境消毒;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鼻、眼等部位;不與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個人物品;
三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季節,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活動,佩戴口罩並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接觸呼吸道症狀病人;
四是注意「呼吸道禮儀」,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紙巾等遮住口鼻,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要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咳嗽或打噴嚏後可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可用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隨時清潔手部,保持手部衛生;
五是提倡「口罩文明」,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或是電梯時、患病外出或接觸流感患者時需佩戴口罩。
六是每日進行健康監測,一般輕症患者可居家休息,對症治療,老年人、兒童、孕婦和有基礎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發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不提倡帶病工作,避免疾病的傳播。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於新悅 通訊員 閆鵬飛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