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音樂劇在一線城市的集中爆發預示著它在中國的潛力值,並被認為是未來20年最有望實現產業化的現場藝術樣式。
「洗腦」的旋律、炫目的燈光、眼花繚亂的舞美,一年四季的舞臺被不同風格的音樂劇佔領。在上海,綜合了多種藝術門類的音樂劇已經成為不少觀眾觀劇首選。剛剛送別法式風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文版《灰姑娘》《長腿叔叔》《周日戀曲》應接不暇,源自倫敦西區、百老匯的《貓》《芝加哥》《長靴皇后》紛至沓來。
作為百老匯經典劇目之一,《芝加哥》源自上世紀20年代「牢獄姐妹花」的真人真事,被幾度改編登上舞臺和大銀幕。1975年,在編舞奇才鮑勃福斯的導演下,《芝加哥》登陸百老匯並一炮走紅,成為角逐當年託尼獎的大熱之一。2002年,由凱薩琳澤塔瓊斯、芮妮齊薇格聯袂出演的電影版上映,橫掃奧斯卡,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打破了35年歌舞片無緣登頂奧斯卡的局面。
《芝加哥》成為新世紀以來最精彩的歌舞片,不僅讓式微的歌舞類型片重煥光彩,也將其水準提升至後來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劇中最為聞名的段落「All That Jazz」,一眾女演員戴著禮帽,身著短裙,舞姿曼妙身段性感。它在百老匯長演不衰,迄今仍然是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之一,僅次於《劇院魅影》。
2004年,《芝加哥》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並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演出,包括劉歡在內多名知名音樂人、樂評人給出極高讚譽,有媒體認為「該劇尺度是北京演出之極限」。然而,對音樂劇不甚了解的普通觀眾並沒有表現相應的熱情,實際上,人民大會堂寬闊的舞臺,對這場充滿黑色幽默與針砭時弊的演出而言並不非常適合。
十多年來,隨著《劇院魅影》、《貓》等原版經典音樂劇的引進,中國觀眾對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2014年,有消息傳出《芝加哥》將來華巡演,引發了音樂劇迷的集體沸騰,卻最終抱憾取消。今年,百老匯原版《芝加哥》引進中國的消息日前落地,宣布10月起將從重慶開啟中國八城巡演的序幕,收官於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海站演出時間橫跨聖誕與元旦。截至6月4日,首輪開票僅上海站票房已經突破310萬元。
音樂劇正熱切擁抱中國市場,無論經營者還是觀眾都期待著下一個爆款誕生。
百老匯新經典零時差引進
有著「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美譽的作品,除了《西貢小姐》未曾在中國進行全劇演出,《貓》《劇院魅影》《悲慘世界》都曾來華巡演並引發觀劇熱潮。而在長盛不衰的經典音樂劇之外,正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當紅音樂劇也陸續到訪中國:韋伯創作於2015年的最新作品《搖滾學院》將於明年2月來華巡演;斬獲六項託尼獎、三項奧利弗獎的《長靴皇后》也即將於下月登錄中國,於北上廣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巡演。
《長靴皇后》自2013年登陸百老匯即引起轟動,今年1月迎來了百老匯第2000場和倫敦西區第1000場演出。它的創作靈感同樣來源於真人真事,傳統鞋廠的繼承人查理背負起拯救家族產業的重任,舉步維艱的時刻遇見了「變裝皇后」蘿拉,從而發現小眾市場的商機,二人合作設計出適合男性的閃耀紅色長靴,在國際T臺大獲成功。《長靴皇后》的故事足夠新鮮、前衛和先鋒,對於國內觀眾而言,「變裝皇后」(Drag Queen)的主題相對陌生和小眾,但華人夢想副總經理李真告訴第一財經,這部音樂劇具有爆款潛質。
李真在百老匯觀看《長靴皇后》首演時就下決心將這部戲帶到中國。「它非常燃,非常歡樂和正能量,和《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不同,它是大百老匯的體驗,講述創業的勵志故事,而內核是愛,告訴人們如何做真實的自己,也符合當下中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提前在百老匯觀看原版的觀眾形容主角的表演:「從沒想到Drag Queen能夠唱出如此高亢有力的聲音,男人的軀殼女人的心,擋不住他全身散發出來的自信與魅力。」
相對於那些耳熟能詳的音樂劇,《長靴皇后》在國內知曉度並不高。李真認為,與具有一定時間沉澱的音樂劇區別,《長靴皇后》代表著百老匯的流行趨勢。「這幾年引進中國的很多音樂劇都是超過十年以上的作品,知曉度很高,它們代表曾經的輝煌,是非常經典的劇目,能夠連演三四十年也一定有它的魅力。」李真告訴第一財經,華人夢想想要打造「新經典」:「中國觀眾並不了解當下正在百老匯、倫敦西區流行的劇目,這樣的劇目也有必要引進中國。」
作為歐美現場娛樂產業中較為重要的一環,音樂劇的表演形式集音樂、歌舞、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於一體,兼具藝術品質與大眾審美,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現場演出的震撼和網絡影視不一樣,它是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每一場的氣場不同,觀眾的每一次觸動都不一樣,它非常鮮活。中國觀眾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對現場娛樂是特別利好的消息。」在李真看來,音樂劇能夠迅速融會貫通當下最流行的藝術樣式,它是大眾化的藝術,這是它能夠實現產業化的關鍵。
產業化製作中文版和原創音樂劇
近兩年,音樂劇的浪潮洶湧,也引發業內人士的冷思考,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是,一些在英美本土備受追捧的原版音樂劇來到中國,不同國家、不同城市觀眾的審美趣味不盡相同,文化差異有時會導致「水土不服」。甚至有某些劇作出現票房滑鐵盧的現象,另一方面,引進原版音樂劇成本較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李真看來,要想真正實現音樂劇的產業化,做中文版和原創音樂劇是必經之路。「中文版可以通過長時間的演出,用時間換空間,拉平成本。」
2011年,集合中國頂尖音樂劇人才的中文版《媽媽咪呀!》亮相,打破了觀眾對音樂劇本土化的質疑,由於沒有語言障礙,很多觀眾第一次走進了劇院,該劇也創造了連演三年巡演600場的票房奇蹟。7年過去,不斷有原創和中文版音樂劇作品湧現,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數量並不多,目前市場上音樂劇良莠不齊,甚至會讓觀眾產生「中文版是不是山寨」的誤解,在觀劇時往往將中文版視為備選。
倫敦西區和百老匯對音樂劇作品有上座率要求,要求低於85%的戲自動退檔,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淘汰機制和投資方式。與鄰國日本、韓國相比,音樂劇在中國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長靴皇后》在百老匯走紅之後,日本、韓國幾乎同步推出了本土版,並邀請本土明星主演,日本版《長靴皇后》的主演是當紅明星三浦春馬和小池澈平。
華人夢想也有將《長靴皇后》中文版的考慮,在李真看來,中文版製作的瓶頸主要在演員。「好歌手不一定是好的演員,好演員不一定會唱歌,就算又會唱歌又會演戲,他可能肢體動作不協調,音樂劇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明星也有很多顧慮,比如他出演能否成功,而且明星費用也相對較高。」在李真看來,明星演音樂劇是文娛產業豐富的體現,中國市場很大,明星機會很多,音樂劇往往不會是他們的首選。
反觀好萊塢,很多觀眾所熟悉的明星職業生涯都從音樂劇舞臺起步,休傑克曼、茱莉亞羅伯茨等都因音樂劇為人知曉,而像梅麗爾斯特裡普這樣已經成名的演員,也會選擇反哺音樂劇舞臺,在舞臺上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這樣的複合型演員在中國較為稀缺。「音樂劇是綜合性的產業,會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臺前幕後的人都特別重要,創作、人才、市場相輔相成,有好的作品,市場才會慢慢變大,良性運轉進而孵化更多好的作品。」李真透露,2018年除了引進《長靴皇后》,華人夢想也在緊密籌備《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復排和回歸,力圖讓經典IP煥發新生。
利好的消息是,由於音樂劇市場近兩年相對穩定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多臺前幕後的人才進入音樂劇產業,同時也推出了諸多小有名氣的明星,比如在《夏洛特煩惱》中走紅的尹正曾經就是《媽媽咪呀!》的群演。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馬晨騁告訴第一財經,在上海提出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當下,類似《芝加哥》這樣經典的、符合亞洲演藝之都標準的演出都會引進;與此同時,文廣演藝也正在不斷謀求中文版、原創音樂劇的製作,過去幾年在音樂劇領域的深耕已經儲備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人才,去年與音樂劇大師韋伯所創立的英國真正好集團(The Really Useful Group)達成戰略協議後,首個中文版作品《周日戀曲》本周揭開面紗,這部音樂劇從頭到尾只有一名女演員和六名樂手組成的樂隊演出,此次邀請婁藝瀟、譚維維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同時繼續將徐麗東、李煒鈴這樣成名於音樂劇舞臺的演員推向主角位置。
內容製作、人才選拔,音樂劇的軟體儘可能與國際接軌,而在硬體方面,上海文化演藝地標也在不斷湧現,滿足觀眾的觀劇需求。李真透露,位於西岸的「上海夢中心」即將於明年下半年啟幕,這是一個對標百老匯、倫敦西區打造的劇場群,容納六個大小不一的劇場,針對音樂劇在內的不同演出類型量身定製。未來,在上海,國際級的劇場和一流的演藝人才匯集,打造亞洲百老匯、演藝之都的夢想都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