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灌注樁鑽孔施工中,灌注樁後壓漿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注樁的承載力,減少樁基的沉降,該技術特別適用於土壤空隙較大和在軟土層或礫石層中具有良好擴散性的區域,可以大大增加樁的強度,那麼這種技術是如何施工的呢?施工期間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後壓漿法施工步驟
鑽孔灌注樁的施工→鋼筋籠的預設注漿鋼管→樁體混凝土澆筑後12h之內清水疏通注漿管→7天後打開注漿管,均勻加入漿液,加固土體→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後,不再注漿。
二、注漿管的布置
根據圖紙要求,兩個注漿管對稱地綁在鋼筋籠的外部,形成孔後對孔進行清理,提鑽,下鋼筋籠,在吊裝和安裝鋼筋籠期間,需要著重保護注漿管,不得扭曲鋼筋籠,避免造成壓漿管在絲扣連接處鬆動,切勿摩擦孔壁,以免因車胎破裂而堵塞注漿孔,根據規範灌注混凝土。
三、壓漿時間的選擇
根據以往的工程實踐,在碎石層中,漿液在工作壓力的作用下會影響較大的面積,為了防止壓漿中漿液從附近的薄弱點冒出來,通常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後7天壓漿,並且在樁周圍至少8m內沒有鑽機進行鑽孔操作,在此範圍內的樁混凝土灌注也應在3天之前完成。
四、灌漿施工順序
壓漿時,建議採用一次性對整個承臺群樁壓漿,壓漿過程中先對中間裝施工,再對周向樁施工,注漿時,用兩根樁進行循環壓漿,即第一根樁的A管先壓漿,壓漿量約為壓漿總量的70%,壓漿完成後,再對另一樁的A管壓漿,然後依次壓第一樁的B管和第二樁的B管,這樣,可以確保同一樁的兩根管之間的壓漿時間間隔超過30至60分鐘,從而使漿液有時間在礫石層中擴散,壓漿時應做好施工記錄,記錄內容應包括施工時間,壓漿施工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壓漿量,異常情況和處理措施等等。
五、壓漿工藝標準
1、項目的灌注樁為樁端後壓漿,用於壓漿的水泥為42.5級新鮮普通矽酸鹽水泥,漿液水灰比控制在0.6,每樁水泥消耗約1.8噸。
2、在灌注樁身混凝土之前,先將兩根φ50x3.8的底端帶單向筏的注漿管進行預埋,注漿管需要準確定位,以確保注漿頭暢通無阻。
3、注漿管應與鋼筋籠的加強筋固定或焊接,上部注漿管應用絲扣進行連接,注漿管底部的噴漿頭應插入樁孔的底部,待樁體的混凝土初凝之後,用高壓水開塞,並在一周後開始壓漿,需要將壓力控制在2至5MPa。
4、後壓漿閥應具有以下特性:
1)需要可以承受1Mpa以上的靜水壓力;
2)外部保護層應能夠抵抗諸如沙子和礫石之類的堅硬物體的刮擦而不會損壞;
3)應該具有逆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