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過《使徒行者》或者同名tvb劇版的觀眾,或許是會不喜歡這部《使徒行者2》的。
在前作裡,吳鎮宇、張家輝和古天樂三個人的對手戲,有原劇那種扣人心弦的懸念和經典香港警匪片的反轉,看得曾先森熱血澎湃。
雖然,那部影片在目前看來,在豆瓣上的評分似乎並不高,但是導演文偉鴻,編劇關皓月藉助一宗神秘案件,一步又一步對「使徒行者」的身份層層揭曉,讓電影有凌厲的影像語言,有縝密的智商比拼,更有暗湧的人性悲歌。《使徒行者》這部前作,還是可以算得上是當年的佳作。但是,昨天上映的《使徒行者2》最終只淪為被場面和情緒充斥著的,崩壞了的及格作品。 照例,先說說優點吧。
這部影片裡,我最喜歡的是古天樂和張家輝的對手戲,兩個人亦敵亦友的狀態,和七情上面、熱血激昂的對決還是有看頭的。
至少,這部電影在烘託情感,在節奏把控上,比起古天樂,半個月前和劉德華合作的《掃毒2》是更好一些的。
畢竟,當古天樂和張家輝在影片最後時刻的真情流露時,我還是有點被打動了。但是在這一切情感基礎建立之前的敘事,可以說是糟糕的。
2不難看出,勞模古天樂在用猙獰的面孔演複雜的情緒。目前他在演繹這種角色上,是很有功力的。但是這種精彩,更多建立在古天樂和張家輝兩個影帝的表演默契上,而不是建立在劇本上,甚至不是建立在導演的執導上。 可以看出,兩個影帝盡責盡職地完成了自己的戲份,還順便分擔了對手戲時的人物情感建立任務。但是,從故事上看,這兩個人物,編劇寫得都相當的不好。
所以,這部電影的敘事必須要講一下,缺點還是有不少。 兩集一比較,這集的套路化很明顯。 突出表現為,角色的行為沒有太多的變化。 吳鎮宇這個角色總是要死的,比起上一部更加沒有存在感,莫名其妙的出現,又莫名其妙地死去。
張家輝這個角色總是會為古天樂擋槍,古天樂的女兒總是被威脅。
影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在整個敘事衝刷下只留下情感,而沒有完整的背景、立場、性格以及必要的人物關係。 從角色任務上看,上一部是揪出臥底,這次是揪出黑警,其實臥底和黑警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個所謂的反派。
但是影片中的反派這個形象卻可以忽略不計,也幾乎沒有建立起傳統意義的反派。
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是反派沒錯,但是至始自終他和正派吳鎮宇以及張家輝之間的矛盾關係搭建得相當模糊,不能因為他是臥底,所以一邊欲蓋彌彰他的身份,一邊不斷弱化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戲劇衝突。而黃志忠飾演的大頭目,完全是靠著一副裝腔作勢的皮囊在張牙舞爪的建立角色,還是太浮於表面。
換一句話可能更能表明這個問題,影片是在用兄弟反目的友情,屏蔽掉正反兩派的戲劇矛盾。這應該是本片最大最大的問題了。 影片主創也糾結在兄弟之間的比拼,糾結在臥底和真警察之間的對抗。 想講兄弟情,就真的能靠兄弟情完成和觀眾的情緒對話和一個導演的表達主題嗎?或許是可以的,在不少的經典的港片裡我們還都見到過,但是問題在於劇本真的缺少推敲。3
曾先森簡略交代下,影片的故事結構。 緣起童年夥伴的意外失散,30年後因一樁罪案,曾經的兄弟再度相見,卻已身處不同陣營,還有神秘的恐怖組織介入。
故事伊始,以圍繞一個記錄著恐怖分子資料的硬碟展開,警隊的精英和恐怖分子安排在警隊中的內奸爭奪這一塊磁碟,最終,警隊精英還要偽裝成為犯罪者與恐怖分子交易。中間再穿插一條兄弟的友情線, 當年在東南亞國家孤兒院生活的兩個好友平時的愛好就是玩魔方,但是一次意外讓其中一個人,竟然被恐怖分子帶走並且培養成為了恐怖分子,而兩人誤打誤撞都進入了香港警隊,身處要職,幾十年沒有見的他們最後還是認出了彼此。
而結局是在兄弟情中結束,這個環形結構敘事,在執行過程中顯然是生硬的,只是拼命地拽著收尾的呼應,一味地靠著情緒帶動敘事,中心思想和內核訴訟核心也沒有啟動。 更加無趣的地方是,這種東西,套路得能從很多以前的港片裡找到相似的影子。儘管前作1有些爛尾,但對於粉絲而言,已經算很不錯了,至少是在合格線上。
而這部《使徒行者2》卻敗在想要亂中取勝的急功近利,雖然手握三個影帝,但也勉勉強強落得個熱鬧、不悶的下場。
最後誇誇古天樂吧,太勤勞,今年這麼多同類角色,還能走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