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錄取的3815名本科新生分別在學院路和沙河兩個校區報到。
北航通過信息化手段將迎新和防疫管理工作關口前移,此前,新生已通過學校的信息系統連續14天打卡「報平安」,並上傳了核酸檢測證明,獲得了啟航通行證,今天,在校門口出示通行證、測體溫、刷臉驗證之後即可入校。
最小新生15歲
今年,北航共錄取本科新生3815人(不含第二學士學位和雙學籍飛行員),生源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新生男女比例為3.04:1。其中,理工科類學生2772人,文科類學生226人,綜合改革類學生747人,藝術類學生70人;年齡最小的僅15歲;工科試驗班類(航空航天類)專業錄取考生1210人,工科試驗班類(信息類)專業錄取考生1016人,理科試驗班類專業錄取考生416人,社會科學試驗班專業錄取考生241人,四個大類專業錄取人數佔普通類專業錄取總數的87%。
記者從北航招就處了解到,今年,北航通過國家專項和高校專項錄取340多人,錄取人數和成績都比去年有所提升。
報到前14天打卡「報平安」
鮮豔的橫幅迎風飄揚,整齊的迎新站點並列,便利的擺渡車來回穿梭……今天,北航校園熱鬧不已。上午9點多,來自貴州的北航新生馬仕成抵達北航學院路校區,從東三門排隊來到學校統一設置的入口集散區,出示啟航通行證 、刷臉認證並測體溫之後,大概十來秒之後,就順利入校。
「原以為進校門會很複雜,沒想到這麼便捷高效。」入校的同時,他還收到了一份內含口罩、消毒液的貼心「護航包」。和馬仕成一樣,今天上午,很多北航新生都體驗了流暢的進校流程,之後,他們可以到相隔不遠的學院點位辦理報到手續,並領取校園卡以及相關資料,再來到宿舍辦理入住手續。記者在學生公寓5號樓看到,學生在此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並報上房間號登記即可入住。
北航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張青竹介紹,在新生入校之前,學校的防疫管理措施力求精準推送、精準對接。新生入校之前,在學校的信息系統獲得專屬「身份證」之後,可以點對點接收學校推送的防疫、入校等相關通知;報到前,他們需要提前14天在系統內打卡報平安,學生做完核酸檢測之後也可拍照上傳到系統裡,經過審核通過之後就能獲得啟航通行證,用於入校核驗。
對於入校後的防疫措施,北航學生處處長董卓寧介紹,入校以後,學生進出所有樓宇都要測溫,都要通過刷臉或者掃碼的方式記錄軌跡,「這樣能確保學生在校園內的所有行蹤軌跡可記錄可追溯。」他說,學生進入教室上課要佩戴口罩,食堂設置有擋板,另外圖書館也根據面積核算出適宜學習的人數,會適時採取限流措施。
家長探望學生可申請出校
對於學生普遍關注的如何出校問題,董卓寧表示,總體而言,只要學生有合理的需求,提出申請經批准後都可以出校,比如實習、採購物品、就醫或者接待來看望的家長等,學生進出校門都要掃碼登記,以便學校掌握行蹤。
今年迎新,同樣關口前移的不僅有防疫管理,還有「綠色通道」,北航將資助政策宣傳折頁放入新生錄取通知書,開通線上預約服務和資助熱線電話。
北航面向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學生、洪災波及地區學生、專項計劃錄取學生開展電話家訪,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並落實建檔立卡、低保、殘疾人子女、孤兒等資助工作。
今天的迎新現場,北航學院路校區的「綠色通道」設置在新主樓附近,可為申請助學貸款新生辦理「緩交學費手續」,並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發放裝有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的「愛心禮包」,還為尚未準備好生活費的學生發放「校長助學金」,並準備了「勤工助學崗位預約」「學校資助政策介紹」等服務。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任敏 和冠欣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