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豐富吃喝不愁的美國大兵,自然沒有我軍吃野菜挖草根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即便山姆大叔們的戰鬥口糧花樣再多營養再合理,士兵們也能找出它難吃的理由,比如被美軍吐槽為「衣索比亞人也不吃的口糧」的MRE戰鬥口糧。
上世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美軍推出了MRE口糧,經過了多年的改進發展,這種口糧從當初的十餘種菜單變成了後來的二十四種之多。每一種都用聚酯、鋁箔、聚丙烯三層複合薄膜包裝,據說,這種口糧可在非冷藏的情況下保存5年之久。最重要的是這種口糧吃起來也非常方便,甚至無需點火加熱,只需加入少量的水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就能人口了,單單是方便程度上,在當時來說也算是開了先河。
說起這種口糧的誕生經過,還需要從1981年開始提起,在當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哈羅德·布朗(Harold Brown)要求下,後勤保障部門研究出了新型的軍用夥食,來替代當前的罐裝傳統口糧,起名為Meat,Ready to Eat,即食口糧的縮寫。這些最初包含著牛肉棒、雞肉通心粉、壓縮餅乾、巧克力、蛋糕、齊羅爾軟糖等等諸多高熱量食物在內的口糧,曾經在1983年的時候,由美軍第25步兵師的小夥子們進行了34天的MRE口糧戰地試吃評估,按照命令,這些士兵除了MRE,就不會有其他食品供給,而這種口糧難吃的言論也是這次測試之後開始流傳的。
1986年MRE正式推出了首批12種菜單。而MRE有名的單兵自熱口糧,其實一直到1990年才出現。這種自熱方式被稱為無焰加熱器(FRH),其含有極易氧化的鎂粉和少量鐵粉,使用時,只需加入少量的水,加熱器中的鎂與水發生反應後產生大量的熱量,在10分鐘左右就能將主菜包加。
最主要的是,這種口糧最加熱時連食品外包裝一起加熱,食品不會直接接觸到加熱劑,所以在缺少清水的環境下,比如沙漠、極地、山地等,實在找不到清水了,汙水髒水、甚至尿液也可以用作催化劑,不過,FRH也隱藏著危險,在其加熱時會釋放出氫氣,所以,海灣戰爭時的美國大兵更傾向用熱水或汽車引擎蓋來加熱MRE。
MRE目前已達到了24種,大兵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各種搭配或組合,但是儘管MRE堪稱是美軍第一種不論在口味還是能量補充上乃至人性化上都達到平衡的戰鬥口糧,但是仍然遭到了不少人的嫌棄,比如上面所說的「衣索比亞人也不吃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