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上)

 (一)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

毛澤東同志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近代以來歷經苦難鬥爭的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使億萬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滿懷豪情踏上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徵程。

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以70年不舍晝夜的奮鬥,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2019年9月24日,國慶大典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舉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說:「實踐證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新中國的70年,是一個古老民族賡續千年夢想、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也是一個國家帶領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重新走向世界的時空進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今天,天安門廣場上的「紅飄帶」主題景觀格外醒目,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在紅色基因連接著的歷史、現實與未來之中,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二)「勞動著,戰鬥著,創造著,從過去流來的海!勞動著,戰鬥著,創造著,向未來流去的海!」詩人如此歌頌70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那一場盛典,「時間開始了!」對於古老的中華民族、對於億萬中國人民,這正是在新的時間中創造奇蹟的開始。

於「漏舟之中」走向站起來,於「瀕臨崩潰邊緣」走向富起來,於「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將中華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於記憶深處,讓一個東方古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強盛,創造了中華民族從沉淪而奮起、由苦難而輝煌的命運轉折。

然而,奇蹟的起筆處,卻是「滿目蕭條,百廢待興」的「一張白紙」。毛澤東同志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人質疑,「共產黨軍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經濟上0分」;也有人斷言,「中共的勝利將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它使我們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來。從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躍居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第一、外匯儲備餘額第一、高鐵裡程第一、銀行業規模第一?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每天能創造GDP2460多億元、進出口貨物126億美元、收發1.4億件快遞、生產7.6萬輛汽車?今天的中國,已經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有超過1億個市場主體,立志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處處都是活躍的創造,處處生長美好的夢想,中華大地激蕩生機勃勃的復興氣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坦承,「在經濟領域,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

近代中國,留下「少年中國」的呼喚,留下「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期盼,留下「振興中華」的吶喊……曾經跌倒的中國人,最能體會「站起來」的歡欣;曾經貧窮的中國人,最是充滿「富起來」的渴望;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最是擁有「強起來」的自信。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傳奇。7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中,體現在向著全面小康的豪邁進軍中,體現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鏗鏘步伐中。

70年驚濤拍岸,新時代激流勇進。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把現代文明帶到時間的坐標中;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把復興的圖景描繪於前進的道路上。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有激情燃燒的奮鬥,有履險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撓的嘗試,有氣吞山河的行進,承載百餘年仁人志士艱辛的探索,匯聚億萬人民不懈的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如東方的一輪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噴薄欲出。

(三)在很多人看來,新中國70年巨變的震撼之處在於,它在規模上具有超大性:中國有近14億人口,比此前崛起的大國人口總和還要多;而在時間上,又具有超級「壓縮性」:中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

以如此大的規模跑出如此快的速度,以如此短的時間實現如此大的變化,這一奇蹟的震撼人心之處還在於,中國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確保了社會長期穩定,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有序釋放,實現了活力與秩序、發展與穩定的平衡。

現代化學說中,有一個著名的「亨廷頓悖論」: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蕩。甚至有人斷言,「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動亂,那並非因為他們貧窮,而是因為他們想致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一個國家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往往都要經歷一個社會矛盾和風險的高發期。

有人曾用「壓縮膠囊」來形容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飛速跨越的歷程,各種矛盾與問題不斷積累,如同壓縮在一個膠囊之中。更何況,以中國的體量,哪怕是一點小問題,乘以一個龐大的基數,也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輝煌的「發展奇蹟」背後,還有一個同等重要的「穩定奇蹟」:經歷複雜而又劇烈的經濟社會變革過程,我們保持了社會秩序的長期總體穩定,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和穩定,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穩定都是走向現代化重要而基本的前提條件。正如一位外國學者在對中國發展進行長期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中國政府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和中國政治體系的穩定性是保證經濟不斷增長的秘訣」。

新中國70年,我們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跨越、經濟體制的轉軌,也正面對社會的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即便經歷了一些波折,但中國總體上實現了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穩定局面。今天的中國,以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來訪的外國人感慨「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讓關注中國的外國媒體驚嘆「中國已成全球最穩定繁榮的經濟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變化的國內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是振聾發聵的,有些是盪氣迴腸的,有些是驚心動魄的,哪一項要實現都不容易,都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膽魄,都需要高超的駕馭能力和智慧。

中國歷史是一部治亂交替、分合輪迴的歷史,幾千年來亂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見。長期動蕩、戰亂頻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人民衡量制度好壞、政權優劣的最重要標準。以這樣的歷史視野看,新中國70年能夠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堪稱奇蹟!

(四)發展奇蹟與穩定奇蹟,是互為因果、互相成就的:沒有發展,穩定就沒有基礎;沒有穩定,發展就失去前提。兩大奇蹟相輔相成,背後更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面對這樣的中國奇蹟,有西方學者感嘆,誰要能解釋中國,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獎。甚至有人斷言:中國是一切規律的例外。

然而,規律是什麼?規律恰恰是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繫,是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變化的、經驗的世界之下不變的、深層的結構。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

70年,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找到了一條從過去延伸到未來的道路。這種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讓中國在正確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實現了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一。

70年,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了70年改天換地的巨變。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這種與時俱進,是中國能夠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決定性原因。

發展猶如長河,由若干河流、河段組成。善於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這條「長河」的規律、自己國家發展這條「河流」的規律、所處歷史階段這個「河段」的規律,才能在歷史大潮中順勢而為、乘勢而起、奔騰向前。70年,我們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正是中國奇蹟的內在邏輯。

(五)1949年3月,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2019年9月,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觀看《為新中國奠基》主題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說:「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從執政全國的趕考,到改革發展的趕考,再到復興中華的趕考,70年趕考寫輝煌。要讀懂中國奇蹟,就要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把握。

研究中國問題的國際觀察家有個較具共識的判斷: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愈挫愈勇的政黨,具有脫離險境的神奇力量,不斷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傳奇業績。70年一路走來,我們曾遭遇封鎖與遏制,曾有過急躁與冒進,曾經歷大洪水、大地震、大疫情等重大災害的考驗,也曾面對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等國際風浪挑戰,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統一高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掌舵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帶領人民開創出百年未有的新局面,充分證明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是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對「為誰執政、靠誰執政」問題的鄭重回答。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人民政黨,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把黨和人民的關係比之為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與土地,把民心當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為執政的最大底氣。黨在理論上鮮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確要求、在實踐中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無論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完成「三大改造」,還是取消延續了2600餘年的農業稅;無論是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還是誓言把近14億人一個不落帶入全面小康,事實證明,「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

70年來,寫在中國大地上的奇蹟,凝結著一個執政黨對「如何執政」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堅信「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引入市場經濟體制,沒有按照所謂的「華盛頓共識」進行激進的「休克療法」,而是走一條漸進式改革之路;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抑制了市場經濟的周期性大起大落,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改革農村的土地制度,沒有進行私有化,而是形成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推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為農民在城市紮根創造條件,沒有在大城市形成貧民窟等問題……70年,這條奇蹟之路見證的,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永不停滯的探索與創新。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感嘆:「中國政府的『五年規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政府保持了政策的連貫性,從而得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完成了眾多關乎國計民生的大項目。」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70年來,我們黨在「趕考」路上,制定適合國情的執政目標,實施科學合理的執政方略,完善符合實際的執政方式,提供穩固有效的執政保障,交出了一份讓億萬人民滿意的答卷,在歲月深處寫下成功與光榮。

(六)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同志號召:「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循著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要讀懂中國奇蹟,就要讀懂社會主義,讀懂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把握。

當年,一位外國駐華大使曾這樣談起對中國的印象:中國有3億多人口的城市和歐洲差不多,8億多人口的農村和非洲差不多,歐洲和非洲相加,就是中國。正是立足中國國情,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1949年到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9.2倍,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為「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寫下生動而溫暖的註腳。如果說新中國的發展拓展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那麼70年一脈相承的發展目標、不斷向好的民生改善,更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價值」,這也就是社會主義的價值。

江西瑞金東北部一個叫葉坪的小村莊,是當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記錄中國共產黨人對於如何建設一個國家最初的探索。從「共和國的搖籃」出發,中國共產黨人將這個曾經四分五裂的國家凝聚成一個整體,實現國家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從「一盤散沙」到「組織起來」,催生出萬眾一心、風雨同舟的強大力量。7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以堅持黨的領導的優勢、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優勢、全面依法治國的優勢、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70年來,中國的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也豐富了社會主義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全面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的苦難和積弊中孕育生長的,它從誕生之日起,就佔據著思想上道義上的制高點。社會主義中國創造的發展奇蹟昭告世人:社會主義也一定能夠在人類發展實踐中佔據制高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為此而不懈奮鬥。

(七)2019年8月,一則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消息,備受關注。從當年的特區到今天的示範區,深圳的發展變遷,正是中國奇蹟的一個縮影。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實現現代化,沒有先例可循,必須走一條新路,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要讀懂中國奇蹟,就要讀懂中國道路,讀懂我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

1978年初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帶領中國代表團走訪西歐五國25個城市,回國後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匯報,足足講了7個半小時。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在1978年,中國政府派出的各種出境考察團就有529個,人數多達3200餘人。正是這樣熱切的發展期盼、急切的學習渴望,讓中國在改革開放40多年間,不斷敞開胸襟向世界學習。

「中國以後要變成一個強國,各方面都要強」,這是一個大國的雄心壯志與歷史擔當。百餘年前,有人把中國的落後,概括為器物、制度、觀念三個層面的落後。如今,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再到世界平臺,中國的發展釋放出越來越大的「溢出效應」。而支撐中國發展的中國理念,被寄予了開掘人類發展動力的厚望。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性之光,正以廣闊的人類視野、超凡的政治智慧、卓越的戰略眼光,吸引了整個世界的關注。今天,中國共產黨人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把握和運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境界。美國學者主編的《習近平復興中國》一書中說:習近平正在領導中國完成三大治理——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

中國大地上不斷湧現的新的奇蹟,甚至讓一些曾斷言「歷史終結」的人也開始「修正觀點」。在各個國際會議上,中國的聲音備受關注,中國的發展模式成為中心議題。2016年,在「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的特別學院學習時,莫三比克財政部顧問說:「我想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找到適合我們國家發展的道路。」1979年,中國的人均收入,還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1/3;而今天,非洲的許多國家正在學習中國,孵化出自己的「模式」。有外媒如此描述中國的發展:這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故事,不只是中國人的故事,也是全人類的故事。這些來自世界的聲音,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寫下生動的註腳:「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綜合國力的提升,更是一次包含了豐富內涵的「文明的崛起」。今天,面對逆全球化、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中國堅信「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自信地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自信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自信地與世界各國分享自己的發展經驗,自信地扛起維護自由貿易、多邊機制和經濟全球化的旗幟……中國奇蹟的啟示正在於,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只有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才有光明美好的未來。這樣的規律性認識,對於人類社會具有極大的意義。

回首歷史,中國共產黨是最具開放意識、開放胸懷的政黨。我們信仰的馬克思主義,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我們堅持的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美好願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並結合中國實際加以運用。面向未來,立志於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推動中國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繼續通過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同世界分享,更好承擔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崇高使命。

 (八)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啟事:新政協籌備會向全國徵集國旗圖案。此後一個多月時間,籌備會收到了國內外寄來的應徵國旗設計稿件1920件,圖案2992幅,有的是工人在車間的工具箱上描繪的,有的是戰士在前方的戰壕裡繪製的,還有的是由知名人士、專業人士設計的。對這些作品進行篩選並討論修改後,最終確定五星紅旗為新中國的國旗,而其設計者正是上海市供銷合作社一名32歲的普通職員。

70年來,這面代表人民並由人民設計的旗幟,始終在神州大地高高飄揚,見證一個浴火重生的大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見證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在億萬人民的奮鬥中,朝著復興夢想闊步前行。

奇蹟是什麼?歌德說,奇蹟是信仰最寵愛的孩子。正是憑藉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我們成就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2019年初,「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探測器上鮮豔的五星紅旗,閃耀於月球背面那片從未有人類涉足的亙古之地。這仿佛是一個象徵:70年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如今已經抵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正向著更遼闊的時空進發。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向世界再次宣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與信心,宣示新中國在奮鬥徵程上的雄心壯志——

「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責任編輯: 錢中兵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初心鑄就千秋偉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9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初心鑄就千秋偉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下)(一)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諄諄告誡全黨同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 網友熱議任仲平文章——守初心者行必遠
    本報北京9月30日電 (何旭)人民日報30日要聞4版推出任仲平文章《初心鑄就千秋偉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下)》。網友「餘磊」: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感謝黨和國家,感謝這個輝煌的時代,感謝每一個奮鬥者!網友「大樹」:不忘初心,向所有努力的人致敬。同時也不斷鞭策自己努力!網友「雲」:守初心者行必遠。
  • ...廣視角·融媒態——數說中央主要媒體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導亮點
    為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報導,中央各主要媒體聚焦慶祝活動主題,努力提高報導站位,推出了一批濃墨重彩的報導,有力發揮輿論引導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留下了精彩篇章、永恆畫面、鮮明印記。10月2日,人民日報共推出8個版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展現慶祝大會、閱兵儀式、群眾遊行和聯歡活動盛況。
  • 高站位·廣視角·融媒態——數說中央主要媒體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0月2日,人民日報共推出8個版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展現慶祝大會、閱兵儀式、群眾遊行和聯歡活動盛況。2日起刊發《為祖國自豪 為祖國祝福》《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不可阻擋的前進步伐》《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系列評論,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16家中央媒體這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歷經70年發展,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各行各業、人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播君盤點16家中央媒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專題,以饗讀者。新華社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華社客戶端推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題。
  • 丹麥奧爾堡學聯舉辦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神州學人網訊 丹麥奧爾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奧爾堡學聯」)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國同夢』留學生徵文」比賽、「我和我的祖國」經驗交流分享會、我對祖國有話說等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新華社「鍾華論」齊發聲!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日報》頭版隆重推出任仲平署名文章。今天刊發的上篇《奮鬥創造人間奇蹟》指出,於「漏舟之中」走向站起來,於「瀕臨崩潰邊緣」走向富起來,於「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將中華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於記憶深處,讓一個東方古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強盛,創造了中華民族從沉淪而奮起、由苦難而輝煌的命運轉折。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激發廣大民警奮鬥熱情
    回眸偉大曆程 凝聚奮進力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激發廣大民警奮鬥熱情70年風雨兼程,天安門廣場上的紅飄帶寓意著紅色基因連接歷史、現實與未來。70年砥礪奮進,張張照片、件件實物串聯成一部中華兒女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2019年12月31日,歷時100天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閉幕。
  • 清華大學舉行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
    清華大學舉行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記者 曲田 攝影 李派)9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離退休老同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座談會在老年活動中心舉行。今天參加座談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都是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了新中國成立和建設付出一生努力的功臣。我校離退休老同志為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如今依然心繫國家、心系清華,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繼續力所能及地作著貢獻,是清華園的寶貴財富。
  •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多少周年 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會有大閱兵嗎?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是在1949年的10月1日。2019年是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符合「十年一大慶」原則,應該會舉行閱兵。屆時哪些國家政要將出席閱兵?我軍又會有哪些先進武器裝備亮相……  @人民日報:【重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10月1日舉行】重磅!
  •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
    中國駐大阪總領館27日在日本大阪市新大谷酒店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大阪府副知事新井純等地方政要、駐關西各國總領事、華僑華人、友好團體、中資機構及留學生代表等600餘人參觀了此次展覽。
  • 中國科技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
    中國科技館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自2020年1月27日起,中國科技館暫停對外開放,市民朋友可線上參觀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  圖片來源圖蟲網(編號:774085177049481228)  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https
  • 「甘甜中國夢,共愛一個家」——甘家口街道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馬健) 今天上午,在祖國即將迎來七十華誕之際,由甘家口街道與人民日報社《諷刺與幽默》報聯合主辦的「甘甜中國夢,共愛一個家」——甘家口街道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主題嘉年華活動在中央電視塔廣場隆重舉行。
  • 國科大師生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國科大學子將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科技報國精神,努力學習,不懈奮鬥,牢記強國使命與擔當。現場合唱「祖國,我想對您說」  2016級本科生譚鋼:  新中國成立站起來  2017級本科生趙芃康:  70載風雨兼程,70載艱苦奮鬥,我的中國,你以一種令世界驚嘆的速度重新站了起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再譜錦繡華章!
  •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
    伊春中院第三黨支部集中觀看「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 2019-11-28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昨晚,壽寧舉辦文藝晚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這裡是今日壽寧,感謝關注點擊觀看視頻壽寧新聞網訊 陳彩雲 葉壽長 張惠濱 吳雨珍(文)葉虎平(圖)15日晚,由縣委、縣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縣政協辦公室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政協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在縣體育館隆重舉行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 2019-11-14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教育整頓】太陽山分局「誦經典 唱紅歌」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
    【教育整頓】太陽山分局「誦經典 唱紅歌」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 2020-09-28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任仲平:初心鑄就千秋偉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日報》隆重推出任仲平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