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強大的明星陣容,
《有一天》成為了國內有史以來關注度最高的一部公益電影。
周迅、
斯琴高娃、
張涵予、
韓庚……十二位大牌明星,演繹了九個關照弱勢兒童的小故事;前後拍攝共900天,所有明星零片酬,華誼兄弟零分帳,一張電影票只收五塊錢(用於補貼院線放映成本);沒有捐獻票房的許諾,沒有捐款捐物的號召,影片所傳達的理念樸素而簡單——關注就是力量,孩子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眼神,讓他們不再感覺自己是一個小怪物。
作為一部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的公益電影,《有一天》能夠搬上大銀幕自然要突破重重困境,首先製作成本就是很大的一關。據了解,該片的首批資金來源於時尚女王
蘇芒張羅的一臺慈善晚宴,對於動輒投資幾個億的華誼兄弟來說,出品一部資金有限的電影也算是一個特殊的挑戰吧。也正是由於資金的問題,影片中九個獨立的短片也都只有普通微電影的製作規模,雖然有十二位大明星零片酬出演,但創作團隊也並不是華誼所習慣的那種頂尖大咖,九個短片分屬九個青年導演,而這些導演們的水準也確實是參差不齊。尤其是把這麼多短片集中在一起播放,就難免會讓觀眾產生比較,隨後便高下立見了。然而這也是國內院線中少見的放映模式,觀眾能坐在影院裡花五塊錢當一回「慈善微電影大賽」的評委,也還是個不錯的體驗。
在這九個導演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要數叫獸易小星了。他執導的短片名為《獨唱樂團》,講述的是一群聾啞兒童參加歌唱比賽的故事。在這個短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紅遍全網的王大錘,還有諷刺「好聲音」中不比歌聲只比慘的橋段,確實都是
易小星慣用的手法。美女導演田原則在《看不見的畫》裡把韓庚、
熊乃瑾拍得十分清新脫俗,對盲童作畫的鏡頭表現也充滿童真,整個短片一看就是出自一個文藝女青年的手筆。
不過,全片看下來還是
李睿珺執導的《禮物》最見功力,短片以兩個裕固族小男孩為視角,表現了這一古老民族文化的逐漸消逝。片中詠梅的表演完勝其他所有大明星,也只有她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吹一會兒空調煽一會兒情便草草了事,裕固族語言和牧民婦女造型都非常到位。比如這樣一個鏡頭:詠梅騎著駱駝在沙漠中款款而來,背囊裡裝滿了公公每天輸液用的藥,這個畫面粗糲而充滿溫情,比那些都市男女的浮躁煩惱要深刻而高級太多了。
說到演員方面,周迅和斯琴高娃的飆戲還是頗為精彩的。在最後一個短片《太陽會飛》中,周迅飾演的是在「太陽村」中長大的一個孩子,這個「太陽村」是一個收養服刑人員子女的民間慈善機構,撫養這些孩子的是一個嘴硬心軟的老人,也就是斯琴高娃飾演的張奶奶。張奶奶多年來養大了許多犯人的孩子,見慣了人間冷暖,一句「別叫我張奶奶,我沒你們這麼多孫子!」震懾力極強。周迅也在這位戲骨面前表現出了隱忍而有力的表演功力,隨著她演唱的片尾曲《給小孩》緩緩響起,也算是給這個公益電影畫上了一個品質尚佳的句號。
回到影片的拍攝初衷,《有一天》登陸商業院線,並不是為了要捧紅這些新導演,也不是為了炫耀這些大明星的加盟,甚至不是為了創造票房神話佔領商業市場,通過這部電影你可以了解到兒童肥胖症、失語症、先天性讀寫困難等罕見的疾病,也可以看到被拐賣兒童和服刑人員子女們的真實生活,每一個短片裡的孩子們都用他們的純真流露出最自然的樂觀與堅強,這是一股強大的內心力量。因此,即便這些故事會因為製作經費或影片時長等客觀因素而出現各種小小的遺憾,但每一個弱勢兒童的故事其實都可以拓展成一個非常好的劇本,如果電影創作者們真的能夠靜下心來描述真實世界中的這些角落,而不是一味地在某些熱門話題上尋求出路,中國電影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文/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