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原本就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季節,再加上零星出現的「新冠」病例作祟,我們更是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
12月1日,記者來到我市各大醫院「溜達」了一圈,帶大家看看現在醫院看病怎麼個「看法兒」。
市第一醫院北院
記者在醫院門診入口處發現,醫院設有體溫檢測,有紅外線測溫儀和電子額溫槍。由保安人員負責提醒進入醫院人員填報「龍江健康碼」、「國務院大數據碼」並審核是否為綠碼及佩戴醫用口罩。
門診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醫院正式上線了第一醫院自主開發的電子流調APP。掃過龍江健康碼之後,入院人員還需掃碼進行流調工作。同時,預檢分診護士對各種原因不能掃碼進入人工流調通道的人員進行電子額溫槍檢測的同時進行流行病史的詢問排查。如體溫或紅外線監測≥37.3℃,或有乾咳、乏力等呼吸道症狀,有流行病史,預檢分診護士將患者帶入測溫區,給予患者手消毒,複測腋溫的同時,按照流調表的內容詳細排查登記信息,由支持中心護送至發熱門診。
市中醫醫院
在中醫醫院,同樣把好入院關口。為加快患者入院速度,減少人員聚集,採取電子流調單。運用信息化手段,開通多渠道分時段預約診療;所有門診診室及醫技、採血等窗口安裝二級顯示屏,設置叫號系統,一醫一患一診室,保障患者有序就診。同時,運用電子膠片、手機推送報告等形式節約患者就診時間,減少人員聚集。
此外,在核酸檢測方面,中醫院核酸檢測報告出具時間:發熱門診和急診患者4—6小時;普通門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人群12小時內;「願檢盡檢」人群24小時內,降低可能發生的交叉感染風險。
齊醫附屬二院
為全面做好醫院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壓實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附屬二院各住院病區執行封閉式管理,住院病區嚴格執行門禁管理制度,實施24小時封閉管理。按照分區管理要求設置過渡病房,對新收入院的患者進行單間收治,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後再轉至常規病房治療。
同時,加強病區通風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清潔消毒,保證消毒液濃度,增加清潔消毒頻次。禁止快遞、外賣人員進入醫院,實現「無接觸交接」。各病區為住院患者安排訂製食堂盒飯,組織送餐進病區。為保證院外送來的餐食、日用品能夠及時送到患者和陪護家屬手中,各病區護士們每天早中晚三個時間段用送餐車、物品車為住院患者送餐及日常用品,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
齊醫附屬三院
由於目前天氣寒冷, 齊醫附屬三院在室外搭建了防寒保暖棚,為患者提供溫暖的候診環境。為嚴把入口關,所有人員進入醫院必須戴口罩、掃碼、測溫、流行病學史調查必不可少。並加強預約掛號宣傳力度,由志願者引導患者分時段就診。
同時,所有門診診室及醫技、採血等窗口安裝二級顯示屏,設有叫號系統,一醫一患一診室,有序就診;針對住院患者,醫院要求住院患者及陪護必須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排除新冠肺炎後方可住院。
看齊記者 張鑫 孫楊
編輯: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