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2019年的日本:沒有風雨,也未現彩虹

2020-12-09 澎湃新聞

這一年︱2019年的日本:沒有風雨,也未現彩虹

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2020-01-02 09:47 來源:澎湃新聞

歲末年初,人們也往往會帶著繼往開來的胸襟,來回眸逝去的365天。非常關心世界的中國人,自然也將東鄰日本納入了視野之中。

一說起2019年的日本,人們也許會認為,噢,2019年的日本,最大的事情,那當然是老天皇的退位、新天皇的繼位,當然,還有那年號的更改。在《讀賣新聞》公布的讀者對於2019年十大新聞的評選中,此事被列為第一位。確實,一次又一次隆重的典禮,各家媒體強烈的聚光燈,以及眾多國民匯聚在皇居外面的誠摯的熱情,「平成」的謝幕,「令和」的開啟,似乎都顯示了日本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改元「令和」

可是我卻要說,新老天皇的更迭,年號的更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2019年的日本,或許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至少,是一件不甚重要的事。日本沒有王朝的更迭,年號的改元,歷來都是波瀾不驚。唯有近代以後1868年的明治改元,遷都東京,可以說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上一年踐祚的年少的睦仁天皇,在一年多之後才將年號「慶應」改為「明治」,在倒幕派的輔佐下,結束了近700年的幕府政治,天皇再度登上了權力的中心,直到1945年8月,可以說是一個以天皇為最高權威的時代。而期間明治天皇駕崩、大正天皇繼位,以及後來「昭和」的改元,可以說都是波瀾不驚,在日本的近現代史上,也幾乎不具有實際的意義,儘管明治天皇去世時,也有諸如乃木希典大將帶著妻子一起殉死的壯舉,一時成為人們的談資,但最終也只是一個時代的小插曲而已。身智羸弱的大正天皇,自然也不可能開啟什麼新時代,新即位的昭和天皇,結果與軍部的力量一起成了國家主義的強有力的推手,最終導致了近代日本悲劇的釀成。戰後,美國佔領軍的進駐,迫使原來由權力扶植起來的天皇頭上的神聖光環,逐漸崩塌。1945年9月20日,昭和天皇自己去拜會了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翌日媒體發出了兩個人的合影,身材高大的麥克阿瑟雙手叉腰,而體格矮小的天皇則恭恭敬敬地站立在一旁,讓當時還在天皇光輝照耀下的日本民眾,看了心裡好生憋屈。10月4日,佔領軍發布備忘錄,廢除對於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限制,天皇也成了民眾可以自由議論的對象。佔領軍還要求天皇在1946年的元旦發表了一個「人間宣言」,向國民公開表態說,自己是人,不是神。這一年頒布的新憲法,明確表明天皇只是國民統合的象徵,不擁有任何實際的權力。由此,皇室走向了親民的時代,據NHK放送文化研究所自1960年以來的五年一次的日本人生活實態的輿論調查,到了2000年前後,一般日本人對於天皇或皇室的感覺,已經由尊崇演變為親切,以前高高在上、如同神靈一般的天皇,已經成了和藹可親的一個存在。平成天皇的繼位,不巧成了長達30年的經濟泡沫崩潰後景氣低迷時代的開啟,但這完全怨不得平成天皇,天皇的更迭,在「萬世一系」的日本,本來就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有報導說,新天皇即位的大典那天,原本還是滂沱大雨,在天皇出場的那一刻,瞬間雨止天霽,彩虹驚現。於是就有好事者傳言,說到底是天皇的威光啊,登基的瞬間,竟有霓虹相伴。這樣的說法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福,不過,那終究是自然界的天象,與人間的凡事,其實並不相干。日本,還依然是那個日本。

昭和天皇與麥克阿瑟

說起改元,「令和」的年號又引起了眾多的議論。日本啟用年號,最初自然也是仿效中國,最早是在公元645年,年號為大化,至今已經使用了248次,能查明出典的,都是源於中國的古典,唯有這次的「令和」,安倍晉三首相特別強調是出於日本的「國書」。遠的不說,我們就說近代以後的吧,「明治」來自於《易經》中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取之於《易經》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來源於《堯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則取之於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那麼,為何這一次不再考慮中國的古典了呢?《朝日新聞》的報導評論說:是因為構成了安倍政權支持基礎的保守派人士,期待新年號不再依據中國的典籍,而選用日本的「國書」《萬葉集》,以此來彰顯日本人的民族意識。其實,這純然只是一種情感的張揚而已。《萬葉集》記錄的確是日本人的歌,與此前問世的《懷風藻》、《凌雲集》、《經國集》等漢詩文集有異,但《萬葉集》的時代,日本的假名還沒有誕生,《萬葉集》還是一部完全用漢字撰寫的歌集,這次用作年號的原文,是梅花歌三十二首部分的序文,可以說完全是漢文,相關的是這麼幾句:「天平二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新年號的「令和」,主要就是來源於「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兩句。有人指出,其實,這兩句是對漢代張衡《歸田賦》中「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改寫,從張衡的語句中也可提煉出「令和」兩個字。這裡就不咬文嚼字了。於中國人而言,沒有必要把一切光華都攬在自己的胸懷裡;而對日本人來說,要把《萬葉集》歸類為純粹的「國書」,多少還是有些勉強的,第一它完全由漢字組成,第二選用的序文,是一篇純粹的漢文。當然,《萬葉集》出自日本人之手,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確實是一部「國書」,它與之前的年號直接選自中國的古典,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只是,其間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聯,卻不是那麼輕易可以割斷的。

說起中國文化,儘管近代以後的日本人對中國的感覺可謂是五味雜陳,主張擯棄中國的「脫亞論」者有之,倡導聯手中國的「亞洲主義」者有之,且早在18世紀的江戶時代,就有本居宣長等人鼓吹貶抑外來的儒學和佛教的「國學」,但中國文化陸續傳入日本,長達兩千餘年,已經滲入日本人精神的骨髓,至少,日本人對於古代中國文化的輝煌,一直心生敬意。於是,2019年初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持續一個多月的展出中,每日隊列如蛇陣,一般票價1600日元,不貴也不廉(1993年3月我在神戶博物館看羅浮宮畫展時,票價2000日元),中學生及以下免費。每日新聞社印製的畫冊,2852日元一本,每人限購三本。限購,說明了它的人氣。對於大唐,日本人至今依然心生憧憬;日本也是除中國之外仍在使用漢字的唯一域外國度。對傳統書畫的知識,日本人一點再也不在中國人之下,平安時代,日本就誕生了著名的書法「三筆」:嵯峨天皇、橘逸勢和空海,以後名家輩出,我曾在下關的「日清戰爭媾和紀念館」內,看到與李鴻章的真跡並掛在牆上的伊藤博文的題字,一樣的遒勁蒼鬱。明治時代的日本人,無論文人抑或武夫,漢詩漢文乃至用毛筆書寫的文字,皆有不淺的造詣(被譽為近代日本陸軍和海軍第一人物的乃木希典和東鄉平八郎,都寫的一手好字)。不過,也不必自作多情,對古代中國文化的熱愛,並不意味著日本人對今天中國的喜愛。

日本人評出的十大新聞中,居第三、第八、第九的全是體育新聞,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如此重大的大阪20國集團會議的舉辦,有多達20國以上的世界上最重要國家的首腦雲集於此,竟然都不在一般民眾的視野中。想來也是,這只是在日本某一地舉辦的一次國際會議,並未撩起一點日本人的自豪感,民眾對此也是淡然相待,這或許也是一個成熟國家的表現。整個大阪市,僅有局部的交通管制,鐵路公路進出大阪,也沒有任何的安全檢查,更沒有兩次三次以上的反覆檢查,大阪的部分市民,或許感到了稍稍不便,但一切都很快地過去了。日本政府明白,擾民,是一切措施中的下策。大家從媒體的報導中也看到,會場只是沿用原來的設施,主會場甚至有些侷促狹小,連一張氣派的座椅都沒有。但主賓各方,都沒有任何的自得和自失。各國的首腦,也只是到這裡來開一個會,並沒有對珍饈佳餚和歌舞管弦的期待。大家都知道,花太多的錢,納稅人會有怨言。

大阪20國集團會議侷促的會場

說起納稅,2019年10月開始消費稅的上調,列在了上述調查的十大新聞第四位。消費稅從8%上調到了10%。增稅,往往是引起民眾劇烈不滿的導火索,消費稅又牽涉到了每家每戶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可在日本,竟然沒有攪起一點波瀾。我初到日本的1991年,記得消費稅是3%(那是1989年才剛剛開始有的),後來先後調到5%、8%,現在竟然10%了。而據我看到的一份研究,一般日本人的收入,較30年之前,實際下降了5%左右,一進一出,日本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其實下降了15%(還不包括物價的微漲)。為何日本人就那麼俯首帖耳,對政府的舉動不做一點反抗?我覺得如今的日本人真是一個明理的民族。日本從1980年前後,就開始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社會,隨著醫療營養水準的提升,人的平均壽命也一延再延,如今成了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與此同時,一個同樣嚴峻的問題就是少子化,家庭生育率從戰後初期的4.32人,下降到了2016年的1.44人(還在繼續下降),有效勞動力嚴重不足,創造的社會財富自然就會縮水,而退休者的養老金、必須的社會福利卻不能緊縮。日本政府就在今年12月20日剛剛通過了一項2020年度的預算案,財政支出較2019年增加1.2%,其中社會保障方面支出的費用大幅度上升5.1%,消費稅稅率提高獲得的財源將主要用於高等教育、幼兒教育和保育的免費。得之於民用之於民,增稅的最大受益者,還是納稅人自己。

是的,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於外界、尤其是政治的關切度日趨減低,對於奢華和虛榮的熱情也在逐漸冷卻,大多數人消失了前輩的昂揚鬥志和勃勃雄心,但是他們對於社會的公平公正,還是非常在意。好在,經過了全體日本人的努力,戰後相對公平的社會肌體並沒有受到損壞,人們依然在平淡平凡的日常中,享受著可能會有的小確幸。也許,過度的奮鬥,或許可以換得炫耀的光環,然而也有可能導致身心疲憊。今天的日本人,已經不想活得太疲憊。炫目燈光下的榮耀,與日常的一點幸福感,其實在內質上是一樣的。日本這個國家,日本人這個民族,整體上已經變得成熟了。如果七彩的霓虹一定要在猛烈的暴風驟雨之後,那這彩虹,不要也罷。

在我看來,日本的2019年,就是這樣一個平平淡淡、卻有滋有味的年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皇退位,令和,日本社會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風雨過後,方見彩虹
    ——馮鞏——題記​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現總是在風雨之後,出現在天空中。這種自然現象告訴我們,一個人成功的背後總是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所以我們應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麼多年來,在沒有比疫情期間教育更公平的了。疫情過後某市開學聯考,結果顯示疫情前優秀學生成績明顯進步,疫情前普通中下等成績學生成績明顯下滑。這就表明成功的人總有方法變得更優秀,失敗的人總有藉口讓自己變得更普通。事實證明付出總有回報,不是不報,可能是時間未到,不付出肯定沒有回報。
  • 一生如果沒有經歷風雨,你怎會知道彩虹就是彩虹!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財富名利時起時落,就好似過山車!當我們遇到挫折磨難時,不要急躁,因為所有困難都會過去,就當這是上蒼對我們的磨鍊,這些苦難終將雕琢我們的精神,成就我們,變得堅強。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困難與挑戰,那麼即使見到了彩虹也不知道它是彩虹。
  • 風雨送春歸,夏天爬上彩虹(現代詩歌)
    >金蟬挖著柳下的土憋了三年的它們都想一鳴驚人夏天伴著金蟬的出土東風趕著一片墨雲雨急得說下就下雷聲,雨聲,風聲風雨之後突見彩虹夏天來了,爬上彩虹2020年5月2日作者朱秀章(天山牧者),河南虞城縣人,生於1955年,1974年12月入伍,現已退休居虞城李老家。
  • 本科學長的真情告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編者按:自從《本科學長的真情告白》專欄發布了王金鷺同學的真情告白,之後引發了2018級、2019級同學的廣泛點讚,同時也贏得了初中學校師生的高度關注。為進一步為2018級、2019級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借鑑,我們遴選實現本科大滿貫的2017級「3+4」班中的10名學生、5名參加春考超過本科線的學生將陸續向學弟、學妹們真情告白,向有意向或即將步入歷城職專就讀的初中學子寄語。
  • 再見2019迎接2020年的心情句子,祝你一年更比一年好!
    、風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人生就像一齣戲,可惜沒有彩排,也沒有重播,時間會濾過一切,包括你捨得與捨不得的。時間也會改變一切,不管你能不能及時的適應。人是會成長的,而且我發現,還是背向的。2020新的一年,加油。
  • 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的星座,人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這一類型的白羊座無論做什麼都有自己清晰的目標,因為從小養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強大的適應能力,讓這類白羊座很容易在一個新環境中成為別人矚目的焦點。而在以前的圈子裡,因為他們爽朗的性格,使得他們不會被遺忘。赤子白羊這類白羊座是「別人家的孩子」,求學、戀愛、結婚,每一步走的都很穩當。這類白羊座同樣有清晰的目標,但他們並不一定要擺脫束縛。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目標拼盡全力。他們很像那些在溫室裡成長的花朵,有家人的關愛,但每一步,既不會完全聽從別人的意見,也不會一個人擅作主張。
  • 《向著幸福前進》溫情收官 吳奇隆風雨之後擁抱彩虹
    這段坎坷曲折的故事終以溫情落幕,韓笑(唐於鴻飾)提前產下女兒,用臍帶血挽救了叮噹的生命,也打開了婆婆李玉梅(許娣飾)緊閉的心門。文博(王新飾)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安琪也在這段經歷中得到了成長。沛青(吳奇隆飾)帶著兩個孩子找到了獨自生活的韓笑,這對苦命鴛鴦在歷經磨難後終歸破鏡重圓,風雨之後終現彩虹。
  • 《向著幸福前進》收官 吳奇隆風雨之後擁抱彩虹
    這段坎坷曲折的故事終以溫情落幕,韓笑(唐於鴻飾)提前產下女兒,用臍帶血挽救了叮噹的生命,也打開了婆婆李玉梅(許娣飾)緊閉的心門。文博(王新飾)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安琪也在這段經歷中得到了成長。沛青(吳奇隆飾)帶著兩個孩子找到了獨自生活的韓笑,這對苦命鴛鴦在歷經磨難後終歸破鏡重圓,風雨之後終現彩虹。
  • 3月1日《每日英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英語如何表達?
    每天一句英語口語,一年就是300多句哦!趕快關注公眾號,加入到學英語的隊伍中來吧!點擊音頻跟Mr.No cross, no crown.本意是「不經歷十字架,就得不到皇冠」!cross是指來自基督背負十字架的典故,引申為極大的苦難。
  • 彩虹總在風雨後,回報總在努力後
    中國青年網湛江8月14日電(通訊員 馮英萍)又是一年一度的暑假時期,每一次的假期都是對於每一次學生都是彎車超道的好機會,用別人在玩耍的時間來學習,彌補自己的學習短板,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很美好,但假期也是考驗學生自律能力的一個機會,但在今年,「穿知引線」社會實踐隊全員30位成員在「線」上陪伴學生們一起努力
  • 野性又迷人的句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野性又迷人的句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野性又迷人的句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 風雨過後見彩虹,這5大星座困難道路上不放棄,堅持迎來成功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到了9月份,9月份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前段時間很多小夥伴可能沒有播種,但是不要擔心,你們也一定會收穫到不一樣的東西,進入到美好的9月,也讓以下這5個星座的小夥伴收穫到了很多果實。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5個星座,在困難的道路上不放棄一直堅持自我,也終於讓你們獲得了成功,這也驗證了那句話,風雨過後遲早會讓你們見到彩虹,所以在未來的道路上遇到再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放棄,只有堅持下去才會讓你轉運。好了,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五大星座吧,期待你們的到來,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這5大星座困難道路上不放棄,堅持迎來成功。
  • 彩虹象徵著希望,風雨之後必然是彩虹
    在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的信念:「只要心存希望之光,黑暗就沒有什麼可怕了。」長夜的盡頭是白晝,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寶貴的信念和希望,無論多麼失望,都不絕望。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希望,就要向著光走下去。「人生一開始便是苦痛和黑暗的,然後才會得到希望和光明。痛苦並不可怕,因為人只有痛到了極點,才有機會真正品嘗什麼是幸福。」《塔木德》如是說。猶太人的意識裡永遠充滿了對痛苦和現實的擔憂。
  • 日本彩虹樂團主唱HYDE北京開唱,最欣賞瑪麗蓮·曼森
    繼2018年的「黑彌撒亞洲巡演」之後,3月29日晚,日本國寶級搖滾歌手HYDE將再度現身北京,在世紀劇院拉開「HYDE世界巡迴演唱會2019」北京站的帷幕。身為日本頂級搖滾樂團L』Arc~en~Ciel(彩虹樂團)的主唱,HYDE在亞洲擁有萬千歌迷。
  • 小學生畢業典禮,風雨中見彩虹
    下午5點半,全體畢業生齊唱校歌《這裡揚帆,這裡啟航》,畢業典禮正式開始,由於天空下著小雨,全體學生打著傘站立在操場上,在風雨中迎接自己人生中第一個畢業典禮六年裡,孩子們在學校的悉心關懷下,茁壯成長;在老師的細心教導下,健康成長;在同學的愛心幫助下,快樂成長。在感念師恩環節,全體畢業生收起雨傘,向畢業班任課教師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謝老師小學階段的含辛茹苦和悉心教導。
  • 經歷風雨後的彩虹會更美
    文/瘦妖姬bb圖/來源於網絡5.3經歷風雨後的彩虹會更美一句話可能會成就一個嶄新的人而自己卻什麼實際行動也沒有。有一次她們學校舉行英語口語競賽。學校派班級裡成績比較好的幾名同學一起參賽。他們都很用心認真地準備這次競賽。希望能取得一些好成績。放學回家以後幾乎把一半的時間花在了練習上面。並且虛心去請教老師。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離競賽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格桑的心情總是很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
  • 張韶涵《阿刁》風雨過後也終有彩虹
    《阿刁》是由趙雷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收錄於趙雷2016年12月21日發行的專輯《無法長大》中2018年《歌手》的舞臺上,絢麗回歸的張韶涵,演唱了這首由趙雷作詞作曲的《阿刁》,結合張韶涵的悲喜經歷,我不禁落淚,曾經因為一首《隱形的翅膀
  • 三十而立(21)蔡曉敏:風雨之後見彩虹
    編者按:2020年,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作為社會和家庭的中堅力量,被賦予了太多的責任和期許。大眾網東營·海報新聞推出「三十而立」人物群像系列報導,聽聽那些1990年出生的人們的生活感悟。【人物卡片】姓名:蔡曉敏出生日期:1990年4月13日職業:導檢護士人生關鍵詞:風雨之後見彩虹致十年後的自己:用行動證明一切護理專業畢業的蔡曉敏2017年來到東營康惠健康體檢中心國貿分院,目前擔任導檢、帶教和管理倉庫工作
  • 《暴風雨之夜》:風雨之後方能見彩虹
    而且即使遭遇挫折,只要心懷善良,克服困難,終能越過風雨,迎接彩虹。最喜愛童話的當屬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之所以熱愛,因為他們相信萬物有靈,相信日月星辰、花鳥魚獸都像人類一樣具有生命。而童話呈現的方式,也恰好呼應著孩童思考和體驗世界。童話故事能夠帶給孩童的撫慰,遠勝於任何試圖用成人的說理和觀點能帶來的安慰。孩童信任童話告訴他的,因為童話的世界觀和他的一致。
  • 新城市集團:風雨過後 必見彩虹
    2020年的春節,註定與以往不一樣。新年伊始,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本該歡樂團聚的春節變成了「春劫」。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社會都在與時間賽跑,令人尊敬的醫護工作者、戰士們逆向而行,正面迎擊疫情。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社會性「黑天鵝事件」,無疑對社會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房地產行業也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