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琳琳 中國環境
身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梁紅最近這段時間的微信朋友圈,一直在為一部紀錄片預熱、發文和點讚。
其實,不用她的點讚預熱,眾多期待的網友知道要開播的消息,早早就在各大平臺約定了C位,希望第一時間目睹這一季的風採。它就是由央視紀錄頻道打造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選擇在這一天開播,向觀眾發送新的國寶「留言」。
翩若驚鴻的《洛神賦圖》、魏晉的「朋友圈」《蘭亭序》神龍本、風隨心動的敦煌飛天……節目一開播,網友們就激動地刷起了密密麻麻的彈幕,「還是熟悉的味道」「可愛賣萌的國寶又回來了」。
文明的物證
前兩季節目播出時,《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曾接受記者採訪並表示,影像與文明物證的索引,一直是《如果國寶會說話》拍攝的總抓手。「以文明為坐標軸,縱向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影響,橫向則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徐歡說。
在這個基本定位的前提下,《如果國寶會說話》前兩季拍攝了新石器時代、戰國秦漢等時期的50件文物。
這一季,節目組來到了開放、包容、盛大的大唐。在徐歡看來,這是中華歷史上意識覺醒、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呈現包容性、多元化的時期。
因此,創作時,主創人員不僅關注人們耳熟能詳的「魏晉風度」「大唐氣象」,還把更多眼光投向包括製造業、工程學、法治建設、對外貿易等方向的文明物證。關於貿易的有鎏金銀壺、關於天文曆法的有十二生肖、關於法治建設的有阿斯塔那俑與文書……
25件國寶中,既有人們通常認知的文物,也有造像、金銀器、兵器、文書等較為罕見的門類。它們刷新著觀眾的歷史想像,多維度展示時代的審美、文化、技藝和生活方式,也以其各自的魅力感動著它的拍攝者。
分集導演丁曼文拍攝出土於北燕皇族馮素弗與妻子合葬墓的「花樹狀金步搖」時,第一眼看到它就滿是感動。那輕如薄翼的金綴葉若即若離地掛在圓環上,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在明明滅滅間,連綴起了所用之人的深情。
分集導演崔宇則被他所拍攝的「回洛倉刻銘磚」深深觸動。這是一塊唐代的糧倉磚頭,上面記錄了12位經手人姓名、糧食品種、儲存日期、溯源地等信息,崔宇說,「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
繽紛的看點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延續了前兩季的風格,又在內容和技術呈現上取得突破創新。
比如,我們參觀博物館時,很難見到文物呈現出的細節和手工業時代的印記。而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中,則將這些發現還原,讓觀眾看到細節和印記。
法門寺地宮有一件珍藏的「蓮蕾紐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臺盤的花瓣中間,手工鏨刻的條紋如同複製出的一般,有一種令人驚嘆的秩序感。同樣出自法門寺地宮所藏的「鎏金鏤空飛鴻球路紋銀籠子」,籠壁球上的路紋全部是由三瓣花組成,異常精美。
在這個過程中,攝製組用自己的眼睛替代觀眾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體會文物的精彩。他們採用未來電視行業的發展趨勢——8k解析度對文物進行拍攝,讓畫面無限接近或達到8000像素點,使得細節更豐富,視覺效果更好,給觀眾帶來了令人驚嘆的、異質化的審美感受。
「這是對古老技藝的詠嘆。」《如果國寶會說話》策劃師師永濤說。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所在的3世紀~9世紀,中國書法、繪畫、音樂、雕塑、瓷器都迎來了一個高峰。有些領域,比如金銀器製作工藝和巨型雕塑,甚至是歷史上的最高峰。
旁白也在這個過程中幫助著影像的表達。為《如果國寶會說話》配音的電臺主持人楊晨深情地寫道:「錄音過程是很感性的。說『風』字的時候,氣息吹過口腔,與嘴唇摩擦,喉嚨發力。這股氣息要多長?這口氣與嘴唇的摩擦是多大的力度?嘴閉到多小,才是我們想要的這個『微風』呢?」這些細節都在給紀錄片增光添彩。
新穎的傳播
還記得前兩季那熟悉的「你有一則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嗎?還有「陶」醉了6000年的陶鷹鼎、「唱響我人生」的擊鼓說唱俑……其都以詼諧有趣的呈現方式火爆了朋友圈,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這一季,還是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配方,不過,國寶這次的「留言」改為了「說唱」,先導片一曲「詩詞Rap」,使得潮流國風與千年淵源文化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
「咱說圓就說一個落日圓,咱說樂就樂一個須盡歡;咱說愛就愛一個長相思,咱說恨就恨一個生狂痴。」
古樂與電音齊鳴,古箏攜馬嘯共吟。粉絲紛紛留言「rap太上頭了」,當得知詩詞裡面暗藏了15首唐詩時,粉絲「雲中景」十分驚喜,仿佛25件國寶合體發力,帶她穿越中古魏晉,直抵那個有詩有酒、分外旖旎的盛世大唐。
徐歡表示,他們並不是特別刻意地去討好、迎合年輕人,而是希望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和走近古人,以鄰家朋友的姿態、平和近人的風格講述歷史故事,傳達文明內涵。
「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性,是我們人的一種需求。」徐歡說。至此,文物的厚重分量通過最現代最流行的藝術方式得到了表達。
原標題:一則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查收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喬建華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原標題:《如果國寶會說話:喲喲~切克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