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講究的「美拉德反應」高深莫測?其實連我們的老奶奶都會用

2020-12-13 飲食部落

「美拉德反應」在西餐烹飪中是一個著名的詞彙,而且應用非常廣泛,像他們吃的各種麵包,牛排都會運用到美拉德反應。而在中烹飪裡我們卻很少聽到這個詞彙。

實際上當很多人聽到「美拉德反應」會覺得這是一種高深莫測的烹飪反應,因為我們很少聽說過,當然要想系統的解釋這個反應過程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美拉德反應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反應過程,在此過程中產物眾多,結構十分複雜,而且想要完全抑制美拉德反應相當困難。

我們不妨試試,系統的講:美拉德反應又稱非酶棕色化反應,它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表現在於很多食品烹飪時產生的「非酶褐變」現象。期間與還原糖類和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反應,最後以一種棕色或者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展現,又稱羰氨反應。

是不是很多人難以理解這種反應,覺得它高深莫測?有人說西餐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有道理的。

美拉德反應在中餐烹飪裡雖然很少說起,其實我們很早就開始用這種反應烹飪了,連我們的老奶奶都會用。當我們用中餐烹飪解釋這一原理,就很簡單容易理解,在中餐烹飪中是很常見的。

美拉德反應有幾個必備條件:蛋白質、還原糖類(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半乳糖等)高溫、較少水分。我們從這幾個必備條件上看,這非常符合西餐烹飪,蛋白質往往存在於肉類(牛排),還原糖像麵包小麥穀物大量存在,高溫、較少水分符合老外烹飪擅長的燒、煎、炸、烤。而在中餐烹飪裡非常擅長對水的運用,也稱:溼煮烹飪。當然我們也有燒、煎、炸、烤這些烹飪方式。

所以現在我們就要拋開溼煮,在中餐裡,如果我們用煮、蒸、燉通常是很難發生美拉德反應的,因為美拉德反應的高溫在120度左右,也要求了水分較少,我們知道在這之前水都氣化了(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是 100℃)。

在中餐裡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我們往往會「」熗鍋或爆香」食物。肉或者是蔬菜,以及一些調味品我們會放在熱油裡,爆香一下,然後水煮。事實上這就是在中餐裡的美拉德反應,現在是不是很好理解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吃的回鍋肉,炒糖,爆香(高溫)調味品姜、蒜等,豬肉(蛋白質)醬油(醬油的甜味主要來自於澱粉經麴黴澱粉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麥芽糖)就產生了美拉德反應,在紅燒肉收汁的時候你也會發現非常美味。

所以,「美拉德反應」雖然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在中餐烹飪裡非常常見,連我們的老奶奶都會用。

相關焦點

  • 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高深莫測?其實連我們的老奶奶都會用
    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的美味都是來自於美拉德反應,比如煎牛排、烤麵包、炸薯條、咖啡烘焙等等等等。在烹飪的過程中,美拉德反應不僅讓食物的顏色變得更好看,還會產生成百上千個有不同氣味的中間體分子,這些分子增添了食材的風味。
  • 西餐講究的「美拉德反應」,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西餐講究的「美拉德反應」,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沒擼過串兒,還叫什麼夏天?隨著7月的步入,開啟了三伏的桑拿模式。夏日標配就是「啤酒小龍蝦」。其實,褪去了白天的炎熱,晚風裡夾雜的香氣,那就是燒烤的味道呀。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
    這些色澤誘人的食物背後都存在著美拉德反應。那麼,美拉德反應到底是什麼呢?它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食品經加熱處理後或長時間貯藏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類黑精色素。比如麵包、烤肉、燻肉、烤魚、咖啡、茶以及醬油、豆醬等調味品中都有美拉德反應產生,因為這一大類反應沒有酶的參與,故又稱非酶褐變。這些食品經加工後會產生非常誘人的金黃色至深褐色,增加人們的食慾。然後形成特殊的食品風味。美拉德反應產生的特殊的醛類還可以產生獨特的香味,如爆米花、烤麵包、烤肉等食品所形成的香味。
  • 美拉德反應
    又由於美拉德反應影響因素眾多,有效抑制美拉德反應必須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可採用以下方法抑制美拉德反應。1.使用不易褐變的原料2.調節影響美拉德反應褐變速度的因素3.降低溫度4.降低pH值5.調節水分活度6.氧氣7.使用氧化劑8.使用酶製劑等等
  • 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其實,白糖的製造過程用到的過濾、蒸發、結晶等技術均是常用的化學技術,食鹽的製造同樣要用到這些技術,醬油和醋的生產主要靠發酵,其中發生了很多生物化學反應,也要用到過濾和精製等傳統化學技術。有一門化學分支,叫食品化學,與我們的飲食關係極大。食品化學是系統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以及食品加工和貯藏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的科學。
  • 食物中的科學(下篇)——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本文學姐將重點為大家介紹兩個非酶促褐變反應,也是美食界非常著名的兩個化學反應——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想要給食物上色,比如做紅燒肉,該用什麼調味料呢?很多人的答案是醬油。其實除了用醬油,還可以直接用糖來上色。這是為什麼呢?
  • 牛排、烤肉、炸雞,好吃的秘密——美拉德反應
    烹飪中最重要的化學機理——美拉德反應,則一直到了20世紀初才被發現。為了能夠吃到所有美食,我們如何利用這個美妙的反應來提升廚藝呢?首先讓我們看看美拉德是誰,美拉德反應又是什麼。我們感官可見,就是牛排從血淋淋的紅色變成了褐色,牛油香混合焦香勾引著鼻子的每一條神經。在其他烹飪中,反應生成物之一的「6-乙醯基-2,3,4,5-四氫吡啶」就是麵包、爆米花的味道;「烷基吡嗪」使烘培後的可可和咖啡散發著堅果香;餅乾、啤酒、烤鴨、甚至醬油,處處利用著美拉德反應。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我們在這裡不再贅述。
  • 蔣華良: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我們愛化學科普文章之一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前一段時間,CCTV-8播出廣告−−我們恨化學,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作為一名化學研究工作者,沒有盡力去正面宣傳化學,向老百姓科普化學。
  • 關於美拉德反應,一篇文章說清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點擊文末「閱讀全文」,加入「寵物行業工程師聯盟」,與寵物圈人士互通交流!
  • 美拉德反應過程簡介
    在某些方面,美拉德反應是被期望發生的,例如在製作醬油、黑蒜、濃香型花生油、紅燒肉、麵包時,它會賦予食品誘人的香味和色澤。但是,就食品的營養價值而言,它又是不被期望發生的,美拉德反應使食品中的胺基酸和糖類等有效成分損失,胺基酸評分降低,營養價值下降。美拉德反應程度如果控制不好,也會產生苯並芘和丙烯醯胺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 美拉德反應概述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二、影響美拉德反應的主要因素美拉德反應機制相當複雜,不僅與參加反應的糖類的羰基化合物及胺基酸等氨基化合物種類有關,而且還與溫度及反應時間、水分活度和pH、金屬離子和化學試劑、輻照等外界因子有關。了解這些因素對美拉德反應的影響,有助於我們控制食品褐變,對食品工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美拉德反應的產物被人類認為是「美味的」
    每一次只要去擼串都會特別開心,是的,這世上沒有什麼事兒是不能通過擼串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01.燒烤大都很好吃,其實是託了香氣的福平時我們吃到好吃的肉串其實都是因為肉類在加熱的過程中產生了化學變化。
  • 一口氣看懂牛排那些事,優雅吃西餐
    如今人們生活的水平是越來越高了,對於美食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很多的西式餐飲也逐漸向中國滲透,如今吃上一頓西餐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說到西餐,讓人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紅酒和牛排了,的確很多西餐廳中都是有牛排這種美味的,作為西餐的一種代表,牛排也是有著很多講究的,比如說牛排有多少種?它應該怎麼做才好吃,這都是有一些說道的。
  • 烘焙中的美拉德反應,麵包烤制過程裡你要知道的冷知識!
    這個我覺得沒法用語言來形容,還是要您親手操作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我說的狀況。割包的工具您可以買專業的刀具,也可以自己做。自己做很簡單,用鋒利的刮鬍刀片加一根竹筷子就可以了。這個我們也不多講,以後實踐到哪個需要割包的品種,我們在詳細展開來分析。
  • 吃西餐該注意哪些禮儀?入座很講究,餐具要這樣用
    吃西餐該注意哪些禮儀?入座很講究,餐具要這樣用隨著中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和與國際社會的接軌,吃西餐已經變得非常平民化,早已不再是只有有錢人才能吃得起的了,便宜的幾十塊一兩百塊也有,當然還是有點小貴,不過偶爾吃吃也不算太破費。
  • 中國人吃飯為什麼會用筷子?聽到這位老奶奶一說,網友:恍然大悟
    中國人吃飯為什麼會用筷子?聽到這位老奶奶一說,網友:恍然大悟。經常會來到我們中國,想要去學習一些中國的文化,體驗中國的味道。時代的一個發展,其實也都是能夠讓每個地方他們都是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就餐方式了,西餐裡面所吃飯的會用到刀和叉,因此這樣的一個問題就來到了,為什麼我們中國會用到筷子呢?不知道你們在近段時間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這樣的一個廣告就是在馬來西亞了,他的一個廣告呢?
  • 美拉德反應,醒肉和回溫,翻面時間和頻率,這就是煎牛排嗎?
    美拉德反應,醒肉和回溫,翻面時間和頻率,這就是煎牛排嗎?現在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聽說過,吃過牛排吧,我們其實到現在為止也還記得我第一次吃的那一塊牛排,那是在我們上學的時候,那一次還是在一個自助餐廳裡面,套餐裡面自帶的一塊牛排,但是其實那一次的牛排經歷並沒有給我很大觸動,我在吃那一塊牛排的時候並沒有那種裡面飽含汁水的感覺,而且裡面也不是滿滿的粉紅色,其它的就有點忘了,因為那也是我第一次吃牛排,在網上就看到了說要看是否含有汁水
  • 吃西餐都有哪些講究,喜歡吃西餐的朋友學一下吧
    吃西餐都有哪些講究,喜歡吃西餐的朋友學一下吧人們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而且隨著飲食文化的發展,西方的美食傳入中國,很多年輕的朋友都很喜歡去吃西餐,優雅的西餐廳成為很多人約會吃飯的首選,牛排,意面等等都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對於很多沒吃過西餐的朋友都覺得吃西餐很麻煩,怕吃不對丟人,接下來就教大家幾個要注意的點,讓大家懂得如何吃西餐,吃到好吃的西餐,享受一把浪漫的西餐約會。
  • 家裡烤麵包不出饅頭味,深入了解美拉德反應,以後做麵包香味撲鼻
    上次說過麵包香味的由來之一是「美拉德反應」。這個化學反應裡面的東西,我們不需要認識,但我們需要知道這個反應,完美進行的條件及影響因素有哪些。01底物和溫度底物、溫度、反應時間、水分pH等是美拉德反應的主要4因素。
  • 老外吃西餐大有講究,吃前送上來一份麵包,意義非凡!
    老外吃西餐大有講究,吃前送上來一份麵包,意義非凡! 如果經常去吃西餐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好多西餐店都會在用餐前給大家送上來一份麵包這份麵包吃完以後確實還有一定的飽腹感有沒有想過這塊麵包的作用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