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總動員4.影評】主旋律千篇一律感人場面遠遜上集
「玩具總動員」系列來到第四集,大家最關心的是,究竟如何拍出新意?畢竟,經過此前三集,玩具們與主人安迪(Andy)的情義已難發展下去。幸好,《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仍能拍出新意,尤其言志上還升華到新的層次。只不過,如果大局一點看,迪斯尼和彼思其實在重複自己。
近年迪斯尼和彼思的作品,目標觀眾多是成人而非小孩,「玩具總動員」系列自不例外,甚至是個中先頭部隊。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無疑是出經典大作,劃時代的流暢3D動畫既令人耳目一新,整個系列圍繞著孩提時候與玩具的感情,更牽涉到觀眾的集體成長回憶。
反鬥奇兵系列的目標觀眾多是成人而非小孩。(《反鬥奇兵4》電影劇照)
然而,由第一集談胡迪(Woody)和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如何合作回到安迪身邊,到第二季談巴斯光年如何率眾救出胡迪回到安迪身邊,至第三集談兩人連同一眾玩具如何回到安迪身邊—如果當中沒有加入安迪已經長大,並將玩具轉贈他人,「反鬥奇兵」系列不過是無限輪迴「失而復得」的冒險戲碼,相關結局理論上是完美收筆。
「反鬥奇兵」系列重複出現「失而復得」的冒險戲碼。(《反鬥奇兵4》電影劇照)
《反鬥奇兵4》的最大驚喜,乃在死胡同裡闢出新途,並引伸出更深層的哲學道理,創作團隊的創意值得一贊。然而,除此以外,電影別無驚喜,動作冒險場面既已看膩,角色互動笑料亦遜色得多,連帶感動場面也遠遜上集。若非掛上「反鬥奇兵」牌頭,本片肯定不是大家入場首選。
巴斯光年的重要性及戲份大大減少。(《反鬥奇兵4》電影劇照)
迪斯尼和彼思高舉兩大意識形態—存在主義及女權主義,《反鬥奇兵4》正正將兩個主義滲入其中,進而構成故事與人物主軸。胡迪對主人安迪有情,源於其先天的玩具身份。可是,「存在先於本質」的哲學,卻指身份應由後天決定。就似前年《玩轉極樂園》的主角縱然生於鞋匠之家,但也可發展自己興趣,投身音樂事業。胡迪起初對「叉仔」洗腦,認定他是「upcycling」後的「玩具」而非「垃圾」,因為這是「叉仔」被創造,以及存在的原因,所以他要履行「天職」為主人邦妮(Bonnie)帶來快樂。
可是,當胡迪重遇流浪七年的牧羊女寶貝(Bo Beep),才驚覺自己人生應為自己而活,要自由地放眼世界,後天自主自決自己命運。如巴斯光年所言,胡迪不再「迷失」了,理由是他終於找到「自我」。某程度而言,胡迪一直是件「擬人化的玩具」;受存在主義啟蒙後,他的精神意志才真真正正升華為人。
而在女權主義大旗下,今集所有重要角色皆交由女性飾演。跟去年兩齣迪斯尼作品相似,《超人特攻隊2》主角變成媽媽Elastigirl、《無敵破壞王2》又有型女車手、公主們還勇救了男主角,本片的牧羊女寶貝固然是「新時代公主」,原本的長裙原來內藏長褲,靈活運用牧羊棒的她還有一副好身手,武力值甚至把牛仔、太空戰士比下去。
牧羊女寶貝是「新時代公主」,原本的長裙內藏長褲,還有一副好身手。(《反鬥奇兵4》電影劇照)
此外,新主人邦妮的設定亦為女性,否則胡迪就未必失寵;新奸角則由女洋娃娃蓋比蓋比(Gabby Gabby)擔任,有別前三集的虐待兒、機械人、玩具熊俱為男性。最後獲胡迪加持,接棒「玩具老大」角色,亦為女牛仔翠絲(Jessie)而非巴斯光年。倘若撇除舊男角們的殘影,《反鬥奇兵4》已由女性主導。
巴斯光年的重要性及戲份大大減少,肯定令粉絲大失所望。事實上,他的智商被大幅調低,除帶出聆聽自己心聲(自我)外,戲中無甚功能可言。相對地,公爵車手反思真正自我,蓋比蓋比談不宜目標單一而要放眼更多,連體公仔則諷刺沒有雷射眼就不要過度空想,小小女警亦扮演了牧羊女寶貝的反面心聲。
那麼,在迪斯尼主題公園獨當一面的巴斯光年,為何竟淪為芸芸配角之一?其餘彈弓狗、抱抱龍、薯蛋頭夫婦、三眼仔等亦欠出場機會,綠色士兵更在女生房間內失卻蹤影。
總的來說,《反鬥奇兵4》雖然不乏新意,但這始終是迪斯尼和彼思的舊調重彈。不禁要問:兩家公司有沒有必要在所有作品中都不斷強插及強調相關命題?展望將來,由《冰雪奇緣2》到《花木蘭》,一再重複相近主題似乎勢所難免。說到底,存在主義及女權主義不是不好,只是作為觀眾,並不希望所有作品變得千篇一律,並且鵲巢鳩佔了原作及原系列的風格。《反鬥奇兵4》雖然拍出新意,但笑料及感動場面遠遜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