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作家石鐘山小說「幸福三部曲」首部《幸福像花樣燦爛》改編的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目前正在BTV—4黃金時間熱播。不料該劇的熱播竟引起了原著者與編劇之間的意見分歧。昨天在接受採訪時,石鐘山認為劇本發揚光大了原著小說「陽光向上的靈魂和精髓」,改編較成功,編劇王宛平則認為劇本的成功與原著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編劇王宛平
四年寫劇本 故事均原創
王宛平表示,劇本和原著有質的區別,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劇本只是借用了原著的一個「殼」,使用了原著中的人物姓名和時代背景而已,故事完全是原創的,自己在改編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沒見過石鐘山,在該劇的首播新聞發布會上才見到了石鐘山的「廬山真面目」,此前兩人並沒有進行過溝通。
王宛平說:「我接手這個劇本時,原著只有兩萬多字,要改編成20多集的電視劇,難度非常大,創作歷經4年時間,曾經4易其稿。最大的困難在於原著基調暗淡、人物極不可愛,是以批判為主的作品。因此,劇本改編不僅要增加大量情節人物及細節,要進行大量採訪,最根本的改變就是重新確立了作品的靈魂。在與製片方經過反覆論證後,我們確立了『純真年代,質樸愛情』的主題。原著時間跨度20多年,我們只取人物的青春一段。在劇本中,人物經歷了大悲大喜,但情感是健康、美好的,人物命運最終充滿了陽光和幸福。」
劇中人物也都經過了重塑。王宛平說,原著中杜娟性格極被動,「是個祥林嫂式的怨婦」。劇中的杜娟成了一個性格鮮明、形象陽光的小女兵。鄧超扮演的白楊是劇本改編得最徹底的角色,原著中他是個地道的花花公子,基本是負面人物;在劇本中他成了一個很受女孩歡迎的賈寶玉式的大男孩。辛柏青扮演的林彬在原著中形象模糊,其戰鬥英雄和自卑自負的性格都是在創作劇本時加入的。
■原著作者石鐘山
原著是種子 劇本襲精髓
石鐘山說,小說在改編過程中曾換過兩三個編劇,最後他經過親自考察選擇了王宛平:「她當過兵,對於軍隊女性的性格與愛情更了解。我已經看過這部戲的樣片,感覺該劇的改編保留了原著的精髓,能夠把小說中想要表現的味道和靈魂展現出來。原著是種子,編劇與導演的再創作就像嫁接培育,讓種子發芽成長最終枝繁葉茂。」
石鐘山認為,劇本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原著表現了兩代人的生活,探討兩代人的幸福,劇本則只探討了第一代人的婚姻問題。「該劇由於篇幅限制沒能保留第二代人的故事,如果保留就能使全劇顯得更厚重一些。這是個遺憾。不過原著與劇本對幸福的理解是一樣的。」
■吹毛求疵
觀眾:杜娟這個人物有一定的爭議性,她不夠可愛,太倔,太簡單了。
編劇王宛平: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將杜娟性格塑造得那樣「擰」,而是更小鳥依人,非常會做人。但高希希導演認為,那樣的人物毫無特點,沒有個性,現在這個杜娟,是最後才確定的。現在看著屏幕上孫儷與角色渾然一體的表演,我非常欣慰。我覺得這個形象儘管有爭議,但應該是立得住的。杜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典型,無論觀眾喜愛與否,都不能否認這類人生觀存在的價值。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或曾經有過「杜娟」。
觀眾:該劇根據石鐘山的原著《幸福像花樣燦爛》改編,劇名為何去掉了「燦爛」二字?
導演高希希:因為我對幸福的想法與石鐘山不一樣。這部劇想探討幸福到底是什麼,是杜娟知足常樂的「一根筋」,還是白楊的「睚眥必報」?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難以捕捉的結果?我覺得把「燦爛」這個結果拿出來有點不太合適,我的出發點是讓觀眾自己感受,我不想為幸福下任何定義,所以片名改為「幸福像花兒一樣」。至於這朵花到底是怎樣的,全憑觀眾各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