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換了一份新工作,11月來到了新公司,在第一個月裡,老闆什麼工作也沒給我安排,只推薦了幾本書讓我讀完,其中一本便是"方先生"的《平面國》(作者:Edwin.A.Abbott, 為了記憶方便,我自己給他起名叫方先生)。方先生畢業於劍橋大學,擔任過倫敦城市學校的校長,1884年出版了這本《flantland》, 空間科幻小說"第一書"。
本書夢幻般地描述了零維空間世界到四維空間的故事,採用生動易理解的小說形式,想像力讓人嘆服。類似的豐滿的邏輯想像作品很難得,還比如劉慈欣的《三體》中的三體遊戲描述,也有些像電影《盜夢空間》的層層相扣的夢中空間。《平面國》中有大部分是在講二維世界的想像描述,二維世界的生物都是些平面圖形,三角形,方形,多邊形,圓……沒有高度的概念。
「圓」是方先生描述的二維世界中智慧最高的領袖。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有一個三維世界的人去二維世界"傳教"(我們人類所處的世界就是三維世界,長寬高形成我們的視覺感受),結果這個三維世界的"傳教士"絞盡腦汁,用盡有所有語言對三維的描述,二維世界智慧最高的領袖"圓"還是想像不出高度和厚度是什麼概念。直到,三維"傳教士"把他從二維世界拎了起來,讓"圓"從高空中清清楚楚看到他們的整個二維世界,圓才有了對高度的感受,有了三維的概念。
1.四維空間肯定是存在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本可理解為三維空間+速度,比如你在接近光速的飛船裡,生命會比在地球長,物質的能量會隨著速度的變化而變化,時間也就不再有固定的的意義。你刨根問底地去細想,我們所用的時間其實只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秒,分,時等等都是基於地球自轉來定義的。
數學家中的四維是四個兩兩正交運動方向的空間。大家都知道三坐標可以用X,Y,Z軸結合表示,數學家的第四維度可以理解為存在垂直於X,Y,Z軸的W軸。其實用數學這種計算語言,早已經推算出5維,6維……N維的存在了。
2.四維及更高維度的感知能力。
長寬高,我們視覺直接可以感受到,聲音可以聽見,舌頭可以感受到酸甜苦辣,皮膚可以感受疼痛和癢。施一公說過這些五官感知力只能感受到宇宙4%的能量存在形式,其它96%的能量存在形式是人類不能直接感受到的,視覺和聽覺是對一小段頻率波的感知,味覺,觸覺,嗅覺是人體對600多種蛋白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黑暗的環境裡,人類是看不見物體的,但有的動物就可以感知紅外線,"看"到周圍環境。再舉個例子,一個正方體的金屬件,我們可以感知它的長寬高,看到金屬件的表面,但看不到正方體金屬件內部是否有斷裂等。那如何看到正方體金屬件的內部呢?可以用磁粉檢測(MT),超聲檢測(UT),渦流檢測(ET)等NDT手段。這些感知手段,個人認為也就是3.5維的感知能力,宇宙中可能還存在其它生物直接就有這種四維的感知能力,四維的生物可以直接感知"類磁場"的能力,可以感受到正方體長寬高,也可以感受到正方體的內部。如果四維的生物來到三維世界,三維的人們自然也會感到不可思議,像看神明一樣看待四維生物,就像看待電影《超體》裡的斯嘉麗一樣……其實《超體》中的斯嘉麗只不過是突破了現有認知的邊界。
3.突破現有認知邊界。
最佩服的是《平面國》裡的二維世界最高智慧的"圓",開始時怎麼也理解不了三維是什麼,後來被三維世界的人從二維世界拎了起來,感知到高的概念,後來又慢慢適應了三維的概念,不再驚嘆陌生的三維世界,於是便要求三維世界的「傳教士」帶他去四維世界看看,"圓"認為既然三維世界真的存在,四維世界也是一定存在的,但三維世界的人又陷入了自己認知陷阱裡,說到:"哪有什麼四維啊,沒有的!」三維的人懵了。實在佩服「圓」的探索未知和大膽推理的精神,不虧是他本來世界的最高智慧領袖!
有的人最初能力不強,受到了以前生活環境的限制,但他們有勇於探索未知和舉一反三,邏輯推導的精神在,始終對世界保持著一個好奇的心,勇於挑戰。同樣能力強的人也要有這樣的精神,能力強也不必太有暫時的優越感,不必嘲笑別人。正如《平面國》裡的那句話"我們常常自以為高人一籌,嘲弄別人的封閉無知,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是同樣的封閉無知。"
因此我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要虛懷若谷,包容別人,做一個對世界敬畏,保持好奇心的孩子。
生活亦是如此,當你遇到困惑,無法突破瓶頸時,你是否深思過自己的認知邊界有多大?是否可以嘗試做自己的邊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