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九點鐘,魔都的社畜們已經背上通勤包,擠進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裡。
24歲的張越白,卻在花園洋房裡,注視著他的昆蟲寵物。
張越白住的老洋房,位於上海虹口區溧陽路,距外灘僅4公裡。
洋房的建築風格是維多利亞式的:雙坡老虎窗、拱券式連廊、歇山式屋頂······設計新穎獨到。
如今,洋房的年齡已逾百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郭沫若、金仲華等文化名人都曾在這裡住過。
等等!讀到這裡,你怕不是以為滾妹今天要講一個富N代的故事?
事實恰恰相反!曾經的花園洋房內部,如今已經被分拆隔斷,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公房」。
張越白和母親鳳巧琴,蝸居在27㎡大的會客廳裡。房子的牆壁和地板都已經開裂、漏水。
張越白的昆蟲藏品
居住空間原本就狹小。張越白還有一個巨佔地兒的職業——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的昆蟲標本師。
張越白唯一的休息區——1.2米寬的上層床鋪
他的房間僅6㎡大,卻需要同時承擔工作、標本收藏、休息三個功能。
雙層床貼牆放置,進入工作區的通道就只剩43cm寬。只要張越白稍微再長胖一點,就算是側著身子也無法進去。
更讓人震驚的是:光是他的昆蟲標本,就有一兩千件。而且藏品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現在已經侵佔到了母親的9㎡地盤。
一瓶價值6000元的昆蟲標本
張越白每個月一萬五的工資,基本上都「月光」在了這個愛好上面。畢竟,張越白的夢想可是以後開一家昆蟲博物館。
普通人可以擁有不切實際的夢想嗎?
這個答案在張越白這裡暫時還未可知,但他們的居住空間卻實實在在地因為這個夢想,被嚴重擠壓。
看著桌面又被一個個昆蟲標本佔據,母親幾度奔潰:「這裡哪裡像是個家,根本就是個倉庫嘛!」
圖中為張越白家客廳區域
走進張越白的家,我們能看到的是:原本27㎡大的單間,被隔成了兩室一廳。
客廳沒有窗戶,拉上門帘自然光線被阻隔。白天要是不開燈,整個空間都變得昏暗。
母子二人各自房間的分隔,都是靠衣櫃等大型家具以及布簾,上半部分沒有遮擋。這導致房間既不隔音,也不隔光。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張越白需要晚上做工,經常打擾到母親休息。
因為房間內收納空間緊張。母親的床上方,還用隔板搭出了一個5㎡的儲物間。
每當張越白需要去儲物間取東西,搭的木梯就會剛好堵住母親的房門,導致母親無法進出。而且木梯重達70斤,使用的時候相當費勁。
母子二人的生活矛盾還不止於此:家裡唯一能晾曬衣服的地方,在張越白書桌旁的窗戶外。
要是碰到個雷雨天,兒子正痴迷於高精度的昆蟲標本製作,母親則在旁揪心晾在窗外的衣服會被淋溼。
母子二人就像是分別活在兩個世界裡:
母親時常看著昏暗的客廳、開裂的牆體、因為沒有進水管道而無法使用的洗衣機、因為不防水而永遠掃不乾淨的地板嘆氣,完全提不起做家務的興趣。
兒子還在一個又一個地往家裡添置新的昆蟲標本,並說:「藏品的價值是大於一切的。」
在27㎡的空間內,既要滿足母親擁有一個溫馨整潔的家的願望,還要符合張越白對昆蟲博物館的構想。
這個艱巨的任務,落到了《嗨!我的新家》節目頭上。查看完房屋情況之後,設計師張玉傑胸有成竹,火速設計出了改變全屋布局的「魔改」方案。
但等張越白他們搬出去之後,這次爆改的難題才真正暴露出來。
由于洋房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房間內部原本的木結構隔斷與房屋主結構相連,強行拆除的話有可能會影響整個洋房的安全。
這就意味著設計師原本的方案全部作廢,只能在原有的房間布局上進行細微調整。
12天之後,張越白和母親還是如約拿到了新家的鑰匙。但讓人存疑的是:被房屋內部結構設限的改造成果會讓他們滿意嗎?
推開房門,客廳原本的雜亂氣息一掃而淨,只剩下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來的乾淨與敞亮。
客廳最吸睛的就是用卡座式櫃體、投影幕布打造出的觀影會客區。
收納功能則被隱藏在座位背後的大衣櫃、座位下方的柜子裡。
地板重鋪了防水地板,牆壁也用鋼網重新進行了修復加固。
由於老洋房內不能違章搭建廚房,客廳的進門右側簡單放置了冰箱、烤箱、微波爐等廚房家電,其餘部分也全部做成了收納空間。
客廳的採光問題也通過隔斷牆體上方的雙層藝術玻璃解決,透光不透影。
為了儘可能避免張越白工作時幹擾母親休息,隔斷牆內腔還塞滿了隔音棉。
在不能改變原本房屋布局的情況下,原本張越白的房間變成了母親的房間。進門右手邊就是母親的閱讀區和喝茶休閒區。
洗衣機隱藏在靠窗的下方柜子裡,上下水的問題也通過用水管包圍建築一周得以實現(原本的洋房會客廳沒有布置上下水管道)。
不僅窗外的晾曬區可以供張媽媽使用,房屋內部還加裝了集烘乾殺菌功能於一體的智能晾衣架,能夠輕鬆應對上海每年4到9月的漫長雨季。
床頭上方是設計師自製的一面藝術牆,左右兩側還貼心地掛上了張越白父親寫下的字。
房間內沒有多餘的空間留給衣櫃,所以母親的床做成了榻榻米。床下有容量超大的抽屜,能夠滿足母親日常的儲物需求。
改造前的收藏區的樣子以及張越白的改造心願
再來看看張越白的房間變成了什麼樣?
原本張越白就通過雙層床實現了下層工作,上層睡覺的功能劃分。但整個空間依舊顯得無比逼仄狹促,收納空間也嚴重不足。
沒想到,等母子二人打開客廳幕布旁邊的房門,竟然真的在裡面看到了一個私人「昆蟲博物館」。
環繞式收納櫃好像直接做到了屋頂,在暖黃色燈光的映襯下,每一個標本都有屬於自己的展示舞臺。
對面的工作區臨床而設,桌面寬度足以容納兩個人辦公。
工作區的地面被抬高了20公分。這樣的高度差既能把兩個區域劃分開來,同時也增加了近3m的儲納空間。
不過這樣看來,房間的面積好像就已經被用完了,張越白睡覺的地方在哪裡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原本看似頂天立地的收藏區頂部其實是做了鏡面設計。原本收藏區只有我們視覺效果的一半高。
上面預留出來的空間便是張越白的休息區所在,通過用收納櫃打造的木梯就能到達閣樓。
床的面積也比原來的1.2大了很多,床旁邊還做了書櫃。
更絕的是書櫃旁的隱藏門裡還有兩間倉庫。整個房間的收納空間增加了近24m。
張媽媽笑道:「(現在我們家)變成四室一廳了。」
家的改造完成了,那麼張越白的夢想現在進展到了哪一步呢?
張越白從小就喜歡到野外去抓蟲子。今年24歲的他,已經有長達9年的昆蟲標本製作經驗,從事昆蟲標本師的工作也有5年左右的時間了。
比起本名,他更喜歡別人叫他「藍圖斯」。滾妹順手百度了一下這個名字,才發現他是中國蒸汽昆蟲創始人兼領導者。
張越白製作的機械昆蟲
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客戶訂做高定昆蟲標本,剩下的時間就留給自己進行機械昆蟲相關的藝術設計。
別看張媽媽嘴巴上天天抱怨,但是兒子以後要做一個昆蟲博物館的願望,她記得比誰都清楚。
節目的最後,張媽媽一連用了好幾個「雖然···但是···」的句式:
「雖然我嘴上不說,但是我心裡還是高興的。」
「雖然我們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但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有夢想啊!」
「雖然自己沒什麼本事,但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一輩子就為了生兒育女這麼過日子。」
在設計時,通常是張越白給昆蟲穿上鎧甲;但在朝著夢想前進的道路上,卻是母親幫他穿上鎧甲,讓他能一路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