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領域禁用和限制的十三類化學物質介紹

2020-12-27 全球紡織網

紡織品領域禁用和限制的十三類化學物質介紹

2010-10-19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紡織品中有害物質主要來源

        一、紡織原料在種植過程中,為控制病蟲害使用的殺蟲劑、化肥、除草劑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服裝上,會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應,甚至誘發癌症;

        二、在紡織品加工製造和後期的印染、後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染料、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增白螢光劑、樹脂整理劑等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使紡織品及服裝再度蒙受汙染。

        自1994年7月15日德國政府頒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來,到目前為止,在紡織品和化學品領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學物質有13類約300個。

下面對這13類化學物質作一個基本介紹。

  1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個或多個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屬於該類結構的染料有幾千種。經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對人體或動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懷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國的法規僅對會分解產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進行禁止。德國最先頒布禁止生產和使用以聯苯胺為代表的20種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規定進口商不得進口用這些染料加工的與人體接觸的紡織品。隨後,這一法令也被歐盟其它國家所使用。按照德國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種以及1999年德國VCI(德國化學工業協會)提出的禁用染料數據統計有146個,規定在紡織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過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過150mg/kg。

禁用染料在經印染的紡織品或皮革製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對皮膚有過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認為易起過敏反應,如果該類染料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國家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中對這些染料進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種,Oeko-tex對這20種染料的使用進行了限制,這些染料均為分散染料。德國的《食品與消費品法》中對被證明有過敏反應的6種分散染料使用進行了限制。

分散染料主要用於合成纖維聚酯及其混紡產品的印染,有時也用於其他合成纖維如醋酯、聚醯胺的印染。

  3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經還原等化學變化即能誘發人體癌變的染料,目前已認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種,Oeko-tex對這9種染料的使用進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種,分散染料3種,鹼性染料2種,酸性染料1種。

  4游離甲醛

甲醛是一種易揮發性化合物,通常用於紡織品防皺和防縮整理劑的合成試劑,生產上還用於固色劑、防水劑、柔軟劑、粘合劑等中,涉及面非常廣。甲醛還是一種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和人體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會對人的眼晴、皮膚和黏膜產生刺激作用,過量的甲醛會使黏膜和呼吸道嚴重發炎,也可導致皮炎。近期的研究還表明在蛋白質生物細胞中,已發現與甲醛反應的N-羥甲基化合物的代謝物呈現突變性,懷疑具有致癌性。

日本等國的服裝環保標準都對甲醛做出了明確限制。日本規定:進口幼兒服裝(I類產品)不得含有甲醛,進口成人內衣、睡衣、襪子(II類產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75mg/kg,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過300mg/kg。我國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T18401-2003)中也規定:嬰幼兒用品(A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20mg/kg,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B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75mg/kg,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300mg/kg。

在紡織品加工過程中,甲醛主要來源於以下三方面:

(1)抗皺整理:含甲醛的交聯劑仍廣泛用於防皺、抗皺和免燙整理中,如使用不當會導致其濃度超過允許範圍。

(2)提高色牢度:廉價的含甲醛助劑常被用於直接染料,偶爾也被用於活性染料染色的後處理。根據所用的配方,在A類產品中其含量很容易超過20mg/kg的限量,甚至超過對B類產品的75mg/kg限量。現在已有含少量或不含甲醛的陽離子助劑面市,如錫利A、B類。

(3)塗料印花:高品質的含甲醛交聯劑被廣泛用於塗料印花工藝,這就意味著即使很小心地使用也幾乎不可能符合75mg/kg的限量。現在已有極低甲醛含量的交聯劑供應,即在有尿素存在的試劑與甲醛一起使用就能達到無甲醛塗料印花的目的。

通常經永久防皺防縮整理劑硬挺整理的紡織品中容易有超標的甲醛存在。

  5可萃取重金屬

紡織品及服裝上可殘留的重金屬有鎳、鉻、六價鉻、鈷、汞、砷、鎘、銻、鉛、銅等10種。過量的重金屬被人體吸收會累積於人體的肝、骨骼、腎及腦中,不僅會減弱人體免疫功能、誘發癌症,還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傷害人的中樞神經。

紡織品上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於印染工藝中使用的部分染料、氧化劑和催化劑,其中大部分並不對人體造成危害,法規和標準所規定的是可萃取重金屬的限量,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可從紡織品中萃取出的量。Oeko-tex100明確對9種金屬進行了限量規定,德國日用危險品法還首次將銻(Sb)列入受限制的重金屬之列。

(1)鎳(nickle)

鎳是合金材料中常使用的一種金屬,通常起著增強硬度和防止腐蝕的作用。鎳及鎳化合物被懷疑有致癌的作用,鎳對部分人會引起過敏反應。

1999年,歐盟對進口紡織品進行規定:禁止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使用含鎳在0.5mg/cm2以上與人體接觸的附件,如扣子、拉鏈、裝飾品等金屬物。

鎳主要存在於紡織品及服裝的附件,如:油漆塗料、墨水、拉鏈、塑料件和金屬化合物中。

(2)汞(mercury)

汞是一種以金屬汞(液態)、氣態(加熱時)和固態(無機汞和有機汞)多種形態存在的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會造成中樞神經的損壞,有些汞化合物極可能有致癌的作用。

紡織品及服裝中極少有超量汞的存在。

(3)鎘(cadmium)

鎘是一種常用金屬,具有不易腐蝕的特點。常用於塗料、金屬塗層、塑料件(用作熱穩定劑)、電池等。鎘及其化合物常有致癌的作用。

在紡織品和服裝中,鎘常會存在於塑料件、塗料(特別是紅色、橙色、黃色和綠色)以及金屬塗層中。

(4)鉛(lead)

鉛常用於電池、油漆、塑料(用作熱穩定劑)、陶瓷等的生產加工中。鉛及其化合物是極可能致癌的物質,並且會損壞人的中樞神經(特別是兒童)、腎及免疫系統。

鉛常會存在於紡織品和服裝的塑料件、油漆、塗料以及金屬塗層中。

(5)鉻(VI)(chromiumVI)

鉻通常以3種主要形態存在:鉻(O)、鉻(III)和鉻(VI),鉻(III)是其存在的主要形態。鉻(VI)和某些化合物是已知的致癌物質,鉻(VI)還會腐蝕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鉻(VI)常會存在於紡織品和服裝的塑料件、塗料以及經鞣製的皮革中。

  6阻燃整理劑

阻燃整理劑是一種用作紡織品整理中起阻燃功能的化學整理劑。阻燃劑種類繁多,按化學結構分為有機類和無機類。有機類阻燃劑主要是以磷和溴為中心阻燃元素而構成的化合物;無機類阻燃劑主要是鈦、銻等金屬化合物或滷化物。經研究表明,某些類別的阻燃整理劑對環境及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造成影響,均為有機類阻燃劑,如多氯聯苯(PCBs)。多溴聯苯(PBBs)由於與多氯聯苯(PCBs)具有極為類似的結構,因此也被禁用。

歐盟、日本對包括多氯聯苯(PCBs)和多溴聯苯(PBBs)的部分有害阻燃劑進行了限制。

  7含氯酚及鄰苯基苯酚

紡織品中可能含有的含氯酚類化合物主要有無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eCP)和鄰苯基苯酚(OPP)等。PCP是一種防腐劑,常用於木材、皮革和紡織品的加工中。為便於紡織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貯存,生產過程中(主要上漿過程)一般要加入少量防腐劑,在棉纖維和羊毛的儲存、運輸時常用,它還用在印花漿中作增稠劑。PCP具有相當的生物毒性,殘留在紡織品上,在人體內產生生物織累,危害人體健康,其毒性可致癌。紡織品漂洗時使用五氯苯酚排出的廢水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含PCP的物質燃燒時會產生高度毒性的物質。TeCP和OPP在紡織品皮革中的用途與PCP類似。

德國法律規定禁止生產和使用PCP,服裝和皮革製品中該物質的限量為5mg/kg;有的國家要求該物質的檢出率為0。

經過抗菌整理的紡織品、皮革中易含超量的PCP。

  8有機氯載體

滌綸纖維在常溫常壓下,採用的是載體法染色,這種方法所使用的有機氯載體均為有毒物質,所以各國都已禁止使用。在現有法規和相關標準中限制使用的有機氯載體有10種。

  9環境激素

環境激素又稱為內分泌擾亂物質,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等。

棉麻纖維的生長過程中常使用某些殺蟲劑,以抵抗害蟲侵害。某些動植物纖維往往會存有殘留的農畜藥,雖毒性強弱不一,但都易被皮膚接觸吸收,如Dieldrin易被皮膚吸收並懷疑是一種會誘發癌症的殺蟲劑。

Oeko-tex100(2004版)對54種殺蟲劑和6種增塑劑的使用進行了限制,並對其總殘留量進行了規定。日本法規中對DTTB(Timiperone)和狄氏劑的使用進行了限定。

在天然纖維制的紡織品尤其是棉紡織品中容易有殺蟲劑的存在。

  10可揮發性化學物質

目前相關法規中控制使用的可揮發性化學物質主要包括甲醛、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環已烯等9種。

  11織物酸鹼度(pH值) 

人體的皮膚表層一般呈弱酸性,以防止疾病的入侵。因此紡織品上pH值控制在中性及弱酸性時對皮膚最為有益。

Oeko-Tex100對不同類別的紡織品及服裝的pH值進行了規定,我國的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對各類紡織品及服裝的pH值進行了規定。

  12染色牢度

表面看來,似乎織物的染色牢度不涉及到紡織品的生態問題,但是在人類的汗液、唾液中生物酶的作用下,能夠促進染料分解而導致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Oeko-Tex100對染色牢度也都規定了限量指標。我國的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對各類紡織品及服裝的染色牢度值進行了規定。

  13特殊氣味(如黴味、惡臭味、魚腥味或其他異味)

氣味濃烈則表明過量的化學藥劑或有害成分殘留在紡織品中,因而有危害健康的可能。因此,各種服裝上特殊的氣味僅僅允許有微量存在。指標的測試在紡織行業尚屬新的項目,基本測試方法見Oeko-tex200和國家標準GB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

上述禁用和限用的化學物質涉及所有紡織品,因此各國政府的相關法規對這些物質在紡織品上的限定值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技術貿易壁壘目前已成為限制我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的主要手段。我們只有了解國際市場紡織品及服裝的技術要求,並努力遵循,積極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才能為企業發展積蓄能量,在嚴冬裡等待時機,厚積而薄發。

相關焦點

  • 歐盟限制用壬基酚印染和水洗紡織品出口
    歐盟限制用壬基酚印染和水洗紡織品出口 2013-09-02 16:48:49 來源:錦橋紡織網 作者:dongjunya貿易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可能限制中國使用壬基酚印染和水洗的紡織品出口
  • 日本紡織品標準出新規 英格爾檢測:多方受影響
    4月1日,日本《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質管制法》正式實施,將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特定偶氮染料列為有害物質,禁止於睡衣、襪子、地毯等家居產品中使用其,且另有24種特定芳香胺含量限制為30mg/Kg以下。此次的標準設定加強,作為紡織品出口大國的我國,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無汙染的染料植物色有望取代化學色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印染廠的有毒廢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後,汙染程度驚人,給環境帶來毀滅性災難,汙水排放到河流後飄著五顏六色的沫,並含有強酸、強鹼和甲醛等許多有毒物質,汙水流經的河流,溶解氧幾乎為零,魚蝦等生物全部死亡,水體富養化加劇變的渾濁惡臭燻天,流經兩岸土地沙化,植物蕩然無存。地上、地下水源嚴重汙染使飲水達不到安全標準,出現人無水飲的狀況,已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 歐盟加大對進口紡織品中壬基酚管制力度
    歐盟加大對進口紡織品中壬基酚管制力度 2013-09-30 09:34:17 來源:網上輕紡城 歐盟對紡織品中壬基酚的關注正逐步加大。
  • 防蟎功能紡織品的防蟎技術方法――化學防蟎法
    紡織品防蟎技術原理    對蟎蟲的防治方法有多種,包括環境控制、噴灑殺蟎劑和使用防蟎紡織品等,都可以有效地預防、殺死或者趨避蟎蟲。根據防蟎原理不同,紡織品的防蟎分為化學防蟎和物理防蟎。化學防蟎是使用化學防蟎劑殺死或者趨避蟎蟲,包括不讓蟎蟲繁殖的殺蟎法和誘殺法以及不讓蟎蟲接近的忌避法;物理防蟎主要是阻止蟎蟲通過的阻斷法。    化學防蟎原理    化學防蟎劑法是使用化學防蟎劑切斷蟎蟲的食物鏈,抑制其繁殖,促使其滅亡,實現對纖維或者織物防蟎效果。
  • 嬰幼兒用奶瓶和奶嘴、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等20項國家標準在義烏髮布
    》《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等20項國家標準,涉及嬰幼兒用品、紡織產品、鞋類產品、消費品安全等各類民生領域。在紡織品領域,《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順應消費者對紡織產品的綠色、健康、安全需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有毒有害物質限制要求,通過檢測殘留在產品上受控物質殘留量
  • 出口日本紡織品出新規 生產出口愈加嚴格
    出口日本紡織品出新規 生產出口愈加嚴格 2015-06-19 11:28:02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據報導,近期有消息稱,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第
  • 契爾氏化妝品檢出禁用物質
    原標題:契爾氏化妝品檢出禁用物質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4日在網站發布了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結果。其中,標示為「契爾氏雪鹽止痘祛印膏」等6批產品檢出禁用物質,標示企業涉及廣州市7家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   對此,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介紹,已經組織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通報情況進行核查。
  • GOTS有機紡織品認證的願景和使命是什麼
    全球有機紡織品認證GOTS被公認為由有機纖維製成的紡織品的世界領先加工標準。它在整個有機紡織品供應鏈中定義了高級別的環境標準,並且還要求遵守社會標準。只有包含至少70%有機纖維的紡織品才能通過GOTS認證。
  • 進一步降低生產過程有害化學物質排放
    本報訊(記者何 可)從紡織品測試與認證機構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思達公司)獲悉,2015年伊始,OEKO-TEX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按照慣例發布了最新版的OEKO-TEX Standard 100檢測標準和限量值要求。新標準享有3個月的過渡期,將於2015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
  • 消臭紡織品的除臭原理及其評定
    臭味是極微量化學成分的混合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臭味除了夏天比較明顯的汗味,還包括廁所味、人的體味和各種排洩物的味道等,這些臭味的化學物質主要是一些氨氣、醋酸、異戊酸、硫化氫等,所以要想使得紡織品具有消臭的功能就必須使紡織品能消除這些化學物質。紡織品的消臭原理主要有物理消臭、感官消臭、化學消臭和生物消臭。
  • 歐盟嚴控紡織品等產品使用PFOA
    歐盟嚴控紡織品等產品使用PFOA文 方曄日前,歐盟委員會第2017/1000號規例發布,把全氟辛酸銨(PFOA)列入《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附件XVII,在歐盟各國實施限制。PFOA早被REACH法規列為持久、生物累積和毒性化學物質,自2013年起被納入該法規的《高度關注物質候選清單》內。
  • 中國版"REACH"-消費品化學物質標準終發布!
    彌補了中國在消費品領域在化學物質管控上的空白,並將有效幫助中國老百姓在隱藏看不到的化學危害方面指定有效的依據!附錄4,納入其認證標準的有害物質管控涉及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屬、重金屬、殺蟲劑、含氯酚、鄰苯二甲酸酯、有機錫化合物、其他化學殘餘物、著色劑、氯化苯和氯化甲苯、多環芳烴、生物活性物質、阻燃產品、溶劑殘留、表面活性劑和潤溼劑殘留、含氟化合物、紫外穩定劑、色牢度、揮發物、氣味和石棉纖維等22個大類,要求日趨嚴格。但其中有部分化學物質被限制的法規依據並不充分,有擴大化的態勢。
  • 韓國納米化學專業—嘉泉大學追索物質結構及性質的基礎科學領域
    嘉泉大學生物納米學院將納米科學技術適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生命科學、食品生物工程學及營養學領域,培養在能源、電氣電子、材料、環境、醫療及食品等多個領域引領未來技術創新和發展的專業知識
  • OEKO-TEX,GOTS,GRS等紡織品綠色標籤 你知道多少? ​
    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受到全球認可的紡織產品綠色標籤:MADE IN GREEN by OEKO-TEX®MADE IN GREEN by OEKO-TEX是可追溯的產品標籤,頒發的產品為紡織品與皮革製品,表明產品通過有害物質檢測,且在注重環保、具有社會責任的工廠中生產,從生產過程和最終成品雙重保障產品的生態性,由此被綠色和組織評為最嚴格的標籤之一
  • 五顏六色的吸管,暗藏致癌物質,怪不得要禁用!
    細心的網友發現,原來早在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這一文件,裡面規定了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而且禁用塑料吸管麥當勞中國並不是第一個,有許多企業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禁用塑料吸管的舉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星巴克,能夠讓相關部門和這些知名企業都開始禁用塑料吸管,肯定是關乎健康了!
  • 挪威明年起將會全面限制消費品PFOA含量
    專家提醒,此次挪威頒布的全氟辛酸範圍較大,涉及了包括紡織品等在內的眾多消費品,雖然離禁令正式生效尚有一段時間,但企業應及早準備。根據產品屬性,法規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內容:一是對於一般的消費品,全氟辛酸含量不得超過0.1%,生效日期為2014年6月1日;二是對於紡織品、地毯及表面有塗層的消費品,全氟辛酸含量不得超過1微克/平方米,生效日期為2014年6月1日;三是對於純物質以及混合物,全氟辛酸含量應小於10毫克/千克。  全氟辛酸主要用於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等被應用於一系列消費品。
  • 紡織品產品求購採購價格報價行情信息-全球紡織網紡織品產品專題
    由產業用紡織品領域興起抗菌纖維是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具有能夠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引入纖維表面及內部,抗菌劑不僅要在纖維上不易脫落,而且要通過纖維內部平衡擴散,保持良久的抗菌效果。
  • 內牆塗料比較試驗:5款不合格 嘉寶莉1款產品檢出禁用物質
    試驗結果顯示,在5款兒童漆產品中,嘉寶莉兒童智繪黑板漆檢出禁用物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檢測結果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含量較高。在10款內牆藝術塗料中,慕凱風鐵鏽藝術漆同樣檢出禁用物質APEO,而猴王AC優彩銀、凱夫妮仿砂巖漆及芬琳細騰圖漆3款樣品TVOC釋放量均超出標準要求,後兩款則超出標準限值2倍多。
  • 美國公開宣布限制紡織品使用抗菌納米銀
    美國公開宣布限制紡織品使用抗菌納米銀 2014-06-04 08:57:33 來源:浙江省質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