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作為一部偏藝術的影片,在電影票房當中創造了票房破億的成績。很顯然,一部藝術片能夠在這種商業片扎堆的環境當中脫穎而出,獲得非常好的市場成績確實不太容易,而且這還是一部對中國觀眾比較陌生的難民電影,真的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除了票房成績,《何以為家》也是口碑爆棚,豆瓣評分9.1分,用「孩子告父母」這樣極具噱頭的故事內容,展現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社會現實。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比較好哭的電影,到處都是充滿著苦難,但是僅僅是這個樣子嗎?
如果你只是為了這麼一張海報而走進到影院當中,那麼你絕對會失望的,影片以倒敘的模式講述了一個少年犯的人生,再次引用導演的一句話,這是一部關於小男孩控訴他的父母,在這個混亂的社會當中給予自己生命的故事。
其實這個小男孩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同樣也是這個社會,但是我們能責怪他的父母嗎?他的父母也未嘗不是受害人。
這個不被大家所愛的男孩,遭遇了悲慘的人生,他出生在一個特別貧困的家庭裡面,父母不停地生孩子,如果沒有錢就把自己所生的孩子販賣掉,去換取錢財。
開頭就引用兩組父母的對比,讓這個情節變得更有深意,咱們從小接觸的環境特別糟糕,非常地冷漠無情,全部都被這個幼小的孩子接觸到了。
但是,另外一個黑人母親卻不是這個樣子,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母愛。
這個黑人母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寶寶,這兩組父母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
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之下,有的人選擇愛孩子,有的人選擇賣孩子,贊恩明白貧窮並不是不愛的理由,這也引發了影片背後的深意。
一個骨子裡面溫柔的男孩子,慢慢地走向了冷漠,他也曾經想要改變過生活,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在黎巴嫩境內他會發現自己的這些要求全部都不會實現。
現實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人願意讓這個小男孩為自己工作。
經過了歲月的磨難,再加上得知妹妹難產死亡的消息,他憤怒著提著一把尖刀,不顧一切地去刺傷了這個始作俑者,也因此被關進了監獄裡面。
我們很難想像究竟是怎樣的痛苦跟絕望,讓這個骨子裡面如此溫柔的男孩子揮刀向人,在這裡滿屏,全部都是絕望和陰鬱。
我們再回頭去看開頭的這一幕,在律師的支持之下,所有的人都同意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
可是這些跟贊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人,也只不過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他們竟然還說所有的孩子都是這個樣子,我們只不過是遵循了這個社會的原則而已,在鏡頭裡面每一個人都是社會悲劇的犧牲者。
這是一部用質樸方式來揭露這個社會貧窮的電影,用一種粗暴又生動的方式,直接把絕望的黎巴嫩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導演想通過這個男孩子身上的無奈,來向大家展現如何在困境當中的生存與選擇,沒有太多的渲染情緒,僅僅就是在展現悲慘的社會百態而已。
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應該都會對影片最後那一笑印象深刻,看得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