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正對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的法官,讀起了他朋友圈中流傳的關於第四巡迴法庭的一首詩:「一片薄紙託民心,分量堪比萬桶金。守住砝碼公道在,百姓說好方是真。」這首小詩道出了巡迴區群眾對第四巡迴法庭工作的高度評價。
2016年12月,第四巡迴法庭在河南省鄭州市掛牌成立,巡迴區輻射晉鄂皖豫四省,把最高人民法院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春華秋實,砥礪奮進,第四巡迴法庭走過了不平凡的四年。
四年來,第四巡迴法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堅強領導下,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帶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審理每一起案件。
四年來,第四巡迴法庭始終推進審判重心下移,注重在訴前化解矛盾,用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全面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效能,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人民群眾體驗到訴調結合、多元解紛的公開、公正、便捷、高效,在巡迴法庭這片改革試驗田上吹起了調解之風。
強化訴前調解源頭解決糾紛
第四巡迴法庭巡迴區人口密度大,處於中部崛起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十分旺盛,第四巡迴法庭受理案件數量始終處於高位運行態勢,其中行政再審審查案件數量佔比超過70%。
面對案件數量大,行政案件佔比多的實際情況,第四巡迴法庭結合審判實際,針對行政再審案件的特點,積極探索訴調對接新模式,研究制定《第四巡迴法庭簡易行政案件訴前化解與快速審理工作方案(試行)》,將訴前化解、繁簡分流、審判前移綜合運用,探索開展行政案件繁簡分流工作。
第四巡迴法庭訴訟服務中心第九接談室,是行政案件繁簡分流的專用接談室,牆上用醒目的標語張貼著這樣一句話:「有理有據提訴求,知止知足顧大局,執法守法遵從法,和諧社會靠大家。」這裡是平時最繁忙的房間之一,見證了一件件行政案件的化解與分流。
當事人來到第四巡迴法庭申請行政案件再審審查時,先由行政審判團隊的主審法官或法官助理在第九接談室對案情進行了解、詢問,有針對性地釋法說理,如當事人同意息訴,則製作接談筆錄,明確「不再申請再審」;對於當事人堅持申請再審的簡易案件,由接談人提出是否適用快速審理程序的建議。對較為複雜的案件或經接談發現案件處理可能存在問題的,直接轉到專門收取立案材料的接談室走立案程序。通過接談人員的勸解和辦案人員對簡易案件的快速審理,快慢分道,簡案快辦、繁案精審,有效緩解了案件壓力,促進行政糾紛實質化解,極大減輕當事人訴累,同時遏制濫訴行為,節約了司法資源。
自2019年5月起,各行政審判團隊輪流值班接談,共接待218天,先後勸息151件,其他未當場實現息訴的案件,也通過該程序明確了爭議焦點,了解了當事人的真實訴求,為後續矛盾化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感謝接談法官耐心細緻的工作,再審申請人王新民老兩口在接談室當場寫下感謝信:「感謝第九接談室對我的案件進行了詳細地釋法說理,你們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溫暖。」
行政主審法官馬鴻達表示,調解前置、繁簡分流的工作辦法切實提高了案件審判效率,本質上是為當事人提供了一種更高質量的法律服務,增強了當事人獲得感。「這項工作機制使我們辦案人員與當事人直接交流,充分了解其實質訴求,使簡易案件的辦理『簡約而不簡單』,有效提高了辦案效率。」
強化訴中調解實質化解糾紛
「如果不是方芳法官主持調解,雙方不會進行後續的合作,公司也不會迎來現在的發展,」代理律師趙劍英回想起最初見到案件雙方當事人的情景,依然感慨萬千,「雙方當事人之間積怨太深了。」
這是一起涉案標的額高達6億元的民事案件。鄭州市知名民營企業股東之間對公司經營方向發生分歧引發訴訟。訴訟期間,該企業正在積極拓展市場,處於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關鍵時期,而本案所查封的財產則是公司的股權。案件經過開庭審理,合議庭討論意見是可以作出判決結案。但主審法官方芳認真分析後認為,如果僅憑一紙判決,後續執行時拍賣股權,不僅影響公司的穩定,造成雙方當事人兩敗俱傷,還可能涉及到員工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為了爭取案件處理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做到案結事了人和,方芳決定盡最大努力調解結案。
想要把判決書變成調解書,法官要做到的不僅是吃透案情,明晰法理,公正嚴明,更要做到深懷群眾感情,切實為各方利益著想。為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利益平衡點,一次次會見談話、一趟趟調查走訪、一遍遍分析勸解,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會增加。「讓問題得到實質化解,把影響降到最低,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我想達到的效果。」方芳說。
最終,在審判團隊統籌兼顧法、理、情的巧妙調解下,案件雙方當事人多年的積怨得以化解,開啟新的合作,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重獲新生,一份陳年舊怨就這樣成功化解,並促成共同合作的新前景。案件處理結果得到一致認可,雙方當事人連同一方代理律師共同為合議庭送來三面錦旗。
第四巡迴法庭在案件辦理中,推動審判與調解工作齊頭並進,把「訴」的權威性、規範性,和「調」的便利性、非對抗性相結合,以訴訟化幹戈,用調解釋前嫌,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真正實現案結事了,推動社會和諧穩定,成就了「三面錦旗」的佳話。
強化第三方參與形成解紛合力
七月的河南,正值雨季,主審法官萬會峰同合議庭成員李相波、關曉海冒雨出差,查看一起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現場。
本案中,某房地產公司以名下商鋪作為抵押向某企業借款,後又將商鋪銷售給他人。因借款期限屆滿未償還,該企業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拍賣商鋪,一名商鋪買受人提起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
通過現場走訪調查,萬會峰了解到,該涉訴企業屬於當地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招商合同即將到期,案件處理關係到後續投資合作和當地經濟發展;商鋪購買者達上百人,均高度關注案件的裁判結果,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當地社會和諧穩定。
合議庭隨即與全國人大代表呂妙霞、河南省人大代表蔣小平、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取得聯繫,共同約見當事人進行調解。
在調解現場,企業負責人透露出多年的失望,意欲退出當地市場。房地產公司負責人面對對方「這麼多年,你終於肯露面」的責問時,自知理虧,羞愧難當。通過法官、人大代表、政府部門共同出面,悉心調解,兩方當事人終於打開了心結,表達了接受調解的意願,企業負責人更是願意主動放棄千萬餘元的利息,作出巨大讓步。兩方都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配合政府和法院的工作。」一起纏訴多年,矛盾尖銳的案件在各方耐心細緻,卓有成效的努力下,終於看到妥善解決的曙光。三方對案件處理結果均表示滿意,該企業更是將一塊印有「秉公辦案楷模」字樣的牌匾送到了第四巡迴法庭。
呂妙霞表示:「四巡法官深入基層一線實地巡迴辦案,耐心傾聽社情民意,展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職業操守。」蔣小平表示:「作為人大代表,我願意發揮自身力量,促進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助力人民法院把矛盾化解在訴前、化解在基層。」
第四巡迴法庭時刻銘記使命,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多元解紛機制,匯聚多方力量,進一步增強解決糾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第四巡迴法庭將訴訟服務工作融入黨委、政府領導的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形成合力化解矛盾,力爭實現糾紛在地方一站式解決。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立志願者律師值班室,邀請執業律師、退休法官、基層幹部等參與民事、行政申請再審案件和刑事申訴案件調解工作,切實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訴權利。截至2020年12月4日,68名律師輪流到訴訟服務大廳值班,接談群眾625名,涉及案件479件。
第四巡迴法庭副庭長包劍平表示,第四巡迴法庭在審判工作中重視把裁判與調解相結合,注重以訴訟查明事實,用調解化解矛盾。我們將調解工作貫穿始終,通過查看現場,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各方利弊,讓當事人自願、平等協商。我們還主動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地方黨委政府參與調解工作,協調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提高調解的成功率,確保取得最好的效果。
新時代立穩奮進坐標,新使命激蕩奮鬥熱情。在即將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之際,第四巡迴法庭必將切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深耕改革試驗田,做好改革排頭兵,積極探索一站式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善用調解分流,推動矛盾實質性化解,確保案件處理取得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