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全使用身份證 這些常識你要懂
3月1日起,泉州市省際、市際客運班線實施實名制管理,無身份證將無法購票。如今,身份證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不少人使用的微信、支付寶等均與身份信息掛鈎。為了方便使用,不少市民將銀行卡、身份證放在一起。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身份證涉及公民隱私,它的重要性要比銀行卡高得多,但它的安全屬性卻在某些情況下比銀行卡脆弱。一旦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失主面臨的損失可能遠遠大於丟掉銀行卡。近年來,市民因身份證丟失而遭遇損失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記者採訪泉州警方,提醒市民如何安全使用身份證。 □記者 黃楓
身份證丟失後,不法分子撿到可能用於補辦SIM卡,並盜取微信帳號進行轉帳。 (黃暉 繪)
【案例】
丟失身份證 微信被盜刷
3年前,南安人簡某在南京丟了身份證,後來,他也回家補辦。2年後,2016年7月31日11時許,在南安水頭鎮做石材生意的他突然發現手機失去信號,重啟多次無效,到營業廳補了一張卡後,他收到三張綁定在微信上的銀行卡的簡訊,提示卡中的錢被「支出」。
隨後,簡某準備登錄微信,卻被告知「密碼錯誤」。更改密碼重新登錄後,他才知道,有人假借他的身份向其表哥借了一萬元。簡某立即報警,併到營業廳查了手機辦理業務。這時,他才發現,有人在當天早上9點半的時候用簡某的身份證到營業廳補辦了一張電話卡,而他是11點才去辦理新卡。民警通過監控鎖定一名嫌疑人,並查到嫌疑人名為王某星,其間,民警在王某星家中找到簡某的身份證。
據王某星交代,2年前,他在南京做石材生意時撿到簡某的身份證,那時他並沒有盜竊的念頭,直到2016年7月初,他因為缺錢花才動了邪念。當時,他從到營業廳補辦電話卡、登錄微信轉帳到錢款到帳,只花了約2個小時。據悉,王某星案件的涉案金額1.4萬多元,實際到手9000多元。
針對以上案例,民警提醒,此案當中,失主除了要補辦身份證,還要掛失手機號、銀行卡,如果有綁定微信或者支付寶,應解凍或掛失帳號,補辦身份證後再一一激活各項業務。
身份證切勿外借 (黃暉 繪)
身份證借給他人 竟留下犯罪記錄
2011年,來自三明寧化的孫先生要到廈門某律師所應聘,當律師所對其違法犯罪情況進行摸底時發現,其2002年在泉州浮橋有因盜竊被拘留15天的記錄。孫先生一頭霧水,算了一下,2002年的時候自己正在上初中,怎麼可能在泉州幹違法的事情?孫先生立即趕赴泉州。由於當時該案件有記錄,民警在通過指紋採樣比對後確認孫先生並非當時的嫌疑人。當時嫌疑人的另一個名字引起了孫先生的注意,經進一步核實為其堂兄孫某。原來9年前,孫某一人來泉在浮橋街道一家公司打工,進廠工作需要用身份證登記相關資料,但是孫某當時還未辦理身份證,就向叔叔嬸嬸借了堂弟的身份證,並使用了堂弟的名字。而後因為不滿意當時的工作,孫某收拾行李走之前,「順手牽羊」偷走了舍友的財物,被發現後被扭送到浮橋派出所。真相大白後,浮橋派出所對當時的案件按照程序給予註銷,並開具了孫先生無犯罪證明的說明。
民警提醒,個人身份證件切勿外借,外借時一定要問清用途,尤其是被借用涉及金融事件,更要謹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複印身份證領獎品 家中成員被「辦卡」
孫先生是江蘇淮安市區一家私企的員工,去年7月,他準備買房,但在申請貸款時卻被銀行方面告知,由於近三年時間裡,其個人信用檔案上出現了多次不良記錄,其貸款申請已經遭到了總行駁回。孫先生困惑不已,他從沒找別人借過錢,也沒有辦理過信用卡,怎麼就會出現不良信用記錄?通過銀行查詢之後,孫先生的名下竟然同時登記有四張信用卡,而且每張卡都出現了幾萬元的現金透支及逾期還款記錄。根據辦卡信息顯示,這四張信用卡都是一名陳姓男子拿著孫先生的身份證複印件辦理的。懷疑自己身份信息遭人盜用,孫先生立即報了警。
經過警方調查發現,不僅孫先生的信息被洩露,其家中的成員多人身份信息均遭洩露,且被不法分子冒用辦理信用卡,涉及信用卡金額目前已達到20餘萬元,給孫先生及其家人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影響。孫先生表示,這幾年,由於自己沒買新房,一直是和家中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其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物品都是交由其母親代為保管,很有可能是母親那邊出了什麼問題。孫先生與母親聯繫後,老人立即回憶起六年前發生的一件事,當時為了獲取免費洗衣粉,她將兒子兒媳、老伴及自己的身份證都曾交給過不法分子。由於涉案金額較大,警方已經立案偵查。
民警提醒,市民使用身份證複印件時,應注意籤注用途,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規定】
冒用他人身份證 將被列入「黑名單」
上述幾個案例反映了部分市民對於身份證的安全使用並不注意。那麼,對於居民身份證的使用,相關部門有哪些規定?近日,公安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規範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針對市民,有以下幾方面提醒:
第一,公民應當依法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第二,公民應當依法使用居民身份證,不得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第三,公民應當增強居民身份證安全保護意識,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防止丟失、被盜;第四,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公民可積極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換領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第五,公民應自覺配合居民身份證核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六,公民應堅決抵制擅自複印、掃描居民身份證或者扣押居民身份證的行為;第七,可積極檢舉偽造、變造、買賣、冒用居民身份證以及洩露、竊取、買賣、冒用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另外,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將建立不良信用記錄人員「黑名單」制度,對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個人,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時進行必要限制,推動落實聯合懲戒機制。
根據我國《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公民因出國戶口註銷,公民死亡,都應將身份證上交給公安部門。只有在身份證虛假、有效期到期、身份證信息錯誤,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的情況下,公安部門才可以收繳或扣押他人的居民身份證。除此之外,公安部門只有權力查驗他人身份證。身份證是公民個人的物品,隨意扣留、收繳都是違法的。如果公安部門違反規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對當事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企業(用人單位)扣押被錄用人員的身份證等證件,由勞動部門對企業予以處罰,企業每扣押一個身份證,就應受到2000元的罰款處罰。對當事人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個人私自扣押他人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2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不慎丟失身份證 我省居民可異地補辦
市民如果不慎丟失身份證,應立即補辦,對於補辦身份證,我市又有哪些規定呢?
2016年4月8日,《泉州市公安局關於進一步放寬市內異地受理居民身份證換(補)領工作的通知》出臺後,進一步放寬了我市群眾在泉州市內異地換(補)領居民身份證的條件限制。只要戶籍在我市已申領過二代身份證的居民,因證件有效期滿、損壞、丟失,急需換(補)領居民身份證的,無需返回戶籍所在地派出所申請換(補)領證件,可就近在我市公安機關任一派出所戶籍窗口申請異地換(補)領,並且不再要求之前辦理過帶指紋信息的二代證及暫住登記。居民身份證丟失的,在提交《居民戶口簿》及證件丟失的書面報告後,可就近在任一派出所戶籍窗口申請異地換(補)領。
去年6月下旬起,我省居民可在省內任一派出所戶籍窗口辦理居民身份證補、換領。申請條件為戶籍在我省,已申領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居民。屬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損壞的,持原居民身份證申請;居民身份證丟失的,須提交《居民戶口簿》及證件丟失的書面報告。辦理普通證件的,20個工作日後或在派出所通知後,持《居民身份證領取憑證》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領取證件;辦理加急證件的,10個工作日內由郵政快遞送達,並在1個月內,到就近的派出所進行核驗。不需要再往返奔波。
據了解,去年10月17日,福建省公安廳下發了《關於擴大跨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範圍的通知》,決定即日起擴大跨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範圍,增加異地受理單位。擴大跨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範圍後,可以在我省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的省份由原來的11個擴大到現在的26個,分別是天津、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陝西、寧夏、北京、河北、山西、上海、山東、海南、重慶、雲南、貴州、甘肅、遼寧、黑龍江、吉林、四川、青海等省(自治區、直轄市)。遼寧、黑龍江、吉林、四川、青海部分因涉及雙語文字或行政區劃調整暫不能異地受理居民身份證,其他的所有縣(市、區)都可以。
身份證複印件應謹慎使用 (黃暉 繪)
【提醒】謹慎使用身份證複印件
日常生活中,市民在使用身份證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市公安局民警提醒,(一)妥善保管身份證。1.在車站、商場等公共場合,切勿將身份證裝在大衣外兜,極易遭竊;2.儘量將證件放在貼身內兜,切勿出示給陌生人;3.勿將身份證借給他人使用,或抵押給他人;如果請他人代辦事,也要託付給信任的人;4.個人身份證儘量不要和銀行卡、工作證等其他證件放在一起;5.要保管好身份證複印件,不用的或作廢的要處理好,不能隨意丟棄。
(二)謹慎使用身份證複印件。1.身份證複印件上寫上××專用,寫上僅使用一次、再複印無效等語句,內容儘量詳細,不要遮住身份證號和姓名;2.部分筆畫與身份證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觸;3.籤注通常寫成三行,每一行後面要畫上橫線,以免被偷加文字;4.用藍色的原子筆或籤字筆標識籤注;5.最後記得一定要寫上姓名和日期。
(三)身份證丟失後,應及時到公安機關補辦身份證;若有必要,可在媒體上登載丟失聲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轉移銀行卡資金避風險
如果不慎遺失錢包,而且錢包裡面大多是一些證件和卡片,比如身份證、駕駛證、考試證、銀行卡等等,應該如何做才最準確?
民警提醒,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個人信息洩露風險,譬如身份證上的照片、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如果放有考試證和身份證,一些考試證上會標有考生照片和聯繫方式,這就存在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應通知到常聯繫的親朋好友信息洩露的消息,以防不法分子利用丟失信息實施詐騙。
接著,須對銀行卡進行口頭掛失,一般銀行都會提供電話掛失業務,發現銀行卡丟失時要第一時間打電話到開戶行說明卡片丟失情況。記者了解到,只需提供卡號、餘額、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即可進行銀行卡掛失。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卡的口頭掛失是有一定時效性的,即在口頭掛失銀行卡之日起幾日內需到銀行正式掛失,否則銀行卡自動解掛(具體時限需諮詢開戶銀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銀行辦理銀行卡掛失需要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親自辦理。
最後,失主及時到公安局辦理身份證補辦手續,新身份證的辦理從掛失到新證辦理完成一般需要3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以當地派出所公告為準)。在新身份證正式辦理完成前,可以使用臨時身份證。只要在有效時限內,臨時身份證可以像正式身份證一樣正常使用。辦完臨時身份證後,最需要做的是儘快到銀行辦理銀行卡正式掛失手續。大概一周時間,就可以領取到新卡了,如果持卡人開通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可以第一時間通過網上銀行,將帳戶內資金轉移到自己另外一張卡內來規避盜刷風險。此舉不但可以節省一筆掛失費用,還可以避免耽誤正常用卡計劃。不過,一定要保證在銀行卡丟失時立即完成轉帳,否則轉移資金沒完成就被盜刷了,持卡人自己要承擔損失的風險。
另外,銀行卡和身份證等證件儘量不要存放在一起,以免丟失後處理不及時造成更大的損失;銀行卡密碼建議不要設為生日、電話號碼、學號、工號、門牌號等會被他人輕易獲知的簡單數字;養成良好的用卡習慣,銀行卡號、證件號碼、各類密碼不隨意洩露。這樣,即便發生卡片、證件丟失意外,也能從容應對。
按「標準操作」三步驟進行
當今,不少市民為圖方便,大都選擇手機軟體進行支付,如果手機、銀行卡、身份證同時丟失,將會非常麻煩。針對手機、銀行卡、身份證同時丟失,可能面對的不同情況,記者多方走訪,為市民提供了「標準操作」步驟。
首先,出現手機、銀行卡等物品遺失後,失主應第一時間致電手機運營商客服掛失手機號;並致電銀行卡客服,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口頭掛失銀行卡,其中常見銀行客服為:中國銀行95566,建設銀行95533,農業銀行95599,工商銀行95588,民生銀行95568,交通銀行95559,華夏銀行95577,招商銀行95555,浦東發展銀行95528,興業銀行95561,光大銀行95595。
如手機綁定支付寶的失主,可撥打95188掛失;微信用戶可登錄http:/110.qq.com/凍結微信帳號。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