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裡,急診室裡王醫生接到了一個急診病人,王醫生接診後病人診斷為急性腎衰竭,情況兇險!
病患李大姐因為最近幾天患了重感冒,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感冒藥都沒有什麼效果,有時候好一點,第二天又加重了。李大姐認為感冒只是個小病小痛,用不著看醫生,吃點藥發發汗就過了。她買了許多種感冒藥來服用,看到反反覆覆感冒不好之後,又去藥店自己買了頭孢黴素服用。
兩天後,李大姐覺得全身無力、浮腫、尿少,這下她就慌了。
都撐不到第二天,在吃過晚飯後,李大姐因為全身症狀加劇,被家裡人送到了醫院急診,確診為藥源性急性腎衰竭。
估計連李大姐自己也萬萬沒有想到,因為普普通通的感冒症狀,因為自己亂用藥物,把自己的腎給「毒」壞了!
一、這些西藥易傷腎,別亂吃
西藥中,有不少藥物都被明確標識有腎毒性作用,大家在使用這類藥物時一定要留意。
很多常見的抗菌藥,像慶大黴素、環丙沙星、磺胺藥、紅黴素、四環素、抗結核藥、抗真菌藥物等就有腎毒性作用,像青黴素、頭孢美素之類,若劑量過大也會產生腎毒副作用。
不少常見的消炎止痛藥也會傷腎,像感冒藥泰諾、康泰克、安乃近,或止痛藥阿司匹林、芬必得等,長期大劑量服用此類藥物很容易造成腎損傷。
比如阿司匹林過量服用時可能造成血液pH值下降,引發神經中樞症狀,出現耳鳴甚至耳聾的情況;撲熱息痛適量時對人體無害,過量服用時會造成氨基酚在人體內大量聚積,從而產生腎臟、肝臟毒性。
還有一些不常用的藥物,比如含碘的造影劑,以及阿黴素、順鉑、甲氨蝶呤、絲裂黴素、長春新鹼等抗腫瘤的化療藥物,也都對腎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生活中像開頭案例中的李大姐一樣喜歡混用感冒藥的人並不少。很多感冒藥成分相似,原本就有一定腎毒性,多種藥物混用也就等於加倍劑量,腎毒副作用的危險性也就大大增加。
二、中藥就不傷腎嗎?錯了
說到這裡,一些喜歡中藥的朋友可能就要開始慶幸,自己吃的都是中藥,就不用擔心這類問題了。
可千萬別這麼想。有腎毒副作用的中藥不僅種類繁多,有些毒性還十分猛烈,不但對腎臟損害,甚至還會危害人的性命。
中藥裡面,容易造成腎臟損傷的主要有這些。
一是植物類,像雷公藤、草烏、木通、牽牛子、巴豆、蘆薈、山慈菇、鑽地風、夾竹桃、澤瀉、防己、丁香、鉤藤、苦參等等等等;二是動物類,比如蜈蚣、蛇毒、斑蝥之類;三是礦物類,像鉛粉、雄黃、砒霜、水銀、鉛丹等。
另外,很多中藥、中成藥裡面還含有一種臭名昭著的物質叫馬兜鈴酸,這種物質不僅能導致急性腎損傷,還有致癌作用。像上面提到的木通、防己,以及馬兜鈴、天仙藤、細辛等都是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而中成藥中的龍膽瀉肝丸、排石衝劑、婦科分清丸、複方珍珠暗瘡片、當歸四逆湯、冠心蘇合丸、獨活寄生湯等藥物早已被列入有腎毒副作用的中藥黑名單。
同樣,一些人長期、大劑量服用有腎毒性作用的中藥,也會加重對腎臟的損傷。
三、如何避免藥物把自己的腎「毒」壞?
腎損害不是小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科學用藥。
首先要停止所有不良的用藥習慣,不要自行增加服藥量,不要自行、頻繁地更換藥物或同時擅自使用多種藥物。
其次要學會嚴格按照藥物的使用說明書或嚴格按照醫生的吩咐使用藥物,如果需要長期用藥,必須要向醫生了解清楚藥物是否有腎毒副作用並定期檢查腎功能。
有句俗話說久病成醫,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奉勸大家生病了還是好好找醫生看看,自己隨意用藥,一不小心可能就把腎臟吃壞了。
參考資料:1 三類中藥「很傷腎」.海峽都市報.2013年8月27日2 四類西藥易傷腎.健康必讀:醫保天地.2014年第8期3 於星.感冒藥混吃易傷肝腎.醫藥與保健.2013年21卷2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