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麗優雅的時堅,在重慶南山植物園已工作近10年,沒想到兒時夢寐以求的南山臘梅和盤景杜鵑,年少時跟隨父親攀登走過的黃葛古道和清水溪老街,印象中蜿蜒崎嶇的南山步道等,如今都成為她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麗優雅的時堅,在重慶南山植物園已工作近10年,沒想到兒時夢寐以求的南山臘梅和盤景杜鵑,年少時跟隨父親攀登走過的黃葛古道和清水溪老街,印象中蜿蜒崎嶇的南山步道等,如今都成為她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重慶南山植物園管理者,她日常奔波於南山上下,奔忙在園內樹下花間。這些年來,與同事們一道精心策劃,深入挖掘園區內涵,舉辦了多屆茶花展、梅花藝術節、櫻花節等大型花展,陸續開展了各類園林科普教育、知識講座、環境保護等豐富文化活動。一點一滴地改變,一點一滴情感的注入,使得重慶南山植物園有了更多歷史記憶和情感。
工作在承載著城市自然、歷史、文化、精神等諸多內涵於一體的重慶名片——南山之上。每時每刻,時堅都以自己的方式,曬南山、曬重慶。十年時光,靜守南山,每當漫山花開,溫柔了一城歲月,美時美刻。
談代代人記憶
曬出「花好月圓」的美好心願
「能進入重慶南山植物園工作,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這近10年來,我感受很深,我愈加熱愛這裡的一草一木。剛來工作時,重慶南山植物園所劃分的專類園區並不多,主要以公園形式,為遊客提供遊覽和休閒元素。近些年,伴隨城市迅速發展,重慶南山植物園發生很大變化,無論從科研人才引進,還是面向大眾普及植物知識方面,以及挖掘園區人文歷史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時堅說,這是一個逐漸完善和查漏補缺的過程,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非常不容易。
這些年來,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老護園人,站完最後一班崗,大家回看以往的工作經歷,很是眷戀。而今,無論從管護還是到科研,團隊總體年齡趨於年輕化、專業化,一切朝蓬勃向上的方向發展。
一代代的重慶人,一如既往帶著親朋好友,三五成群,每年節假日不定時湧向這裡。從最初的觀賞,到拍照留念,再到如今的視頻現場直播。住在山城的人們依然愛花,戀木,孩子們在這裡雀躍、成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們的生活方式雖然不斷發生變化,但追求生態文明的精神仍然代代相傳。
「重慶是座包容性強的城市,重慶南山植物園逐漸成為一處山城縮影。園內多姿多彩的花卉,如海棠、桂花、櫻花、白蘭花、紫薇、蘭草等,花種來自東南西北,在這裡融合、綻放,一年四季,呈現著不同花色花香。」時堅說,園內職工通過智慧和雙手,不斷對進行摸索改良,讓植被和花兒持續開花結果。這其中,包括一座城市永不言棄的精神,以及人們追求「花好月圓」的美好心願。
經過努力,園內佔地面積已達8000餘畝,植被種類達到4000餘種,劃分為十餘個專類園區。而今的重慶南山植物園,已轉型為以觀賞植物園專類園為中心,進行植物保存、收集、栽培、集科普研究和園林藝術景觀展示為一體的「國家重點公園」、「山城花冠」。年接待遊客量超過120萬人次,相比10年前,年接待遊客量增加了5倍以上。這裡,已經成為重慶一個非常重要的曬文化曬風景的陣地,成為更多人愛上重慶的理由。
談山茶花花語
「曬」城市的精氣神。
時堅既是一名植物園科研工作者,又是城市旅遊文化推介者,她想讓更多人了解這裡,並參與到這裡的建設中來,一起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
這些年,在時堅號召下,每年春季,重慶郵電大學便派出學生代表,身穿志願者服裝,來園內充當文明引導員。為了園區建設能有更好發展,她不斷向西南大學、重慶大學園林專業教授請教,邀請專家團隊每年不定時對園區建設提出建議。作為重慶市青少年植物科普教育基地,時堅尤其重視「小小講解員」培訓計劃,截至於2020年夏天,該培訓活動已連續啟動四屆。
今年夏天,30餘名10至15歲的「小小講解員」通過報名、面試環節,進入園區科普教室,體驗為期半個多月的培訓課程,時堅就是孩子們的講師之一。
「曬」重慶,從工作中開始。第一堂課上,她便談到了山茶花這一中國傳統名花花語:可愛、謙讓、奮進、無邪。
她告訴孩子們,重慶南山植物園的山茶園依山而建,順勢而上,山巒起伏,所收集的700餘種山茶花品種中,有的開得嬌豔欲滴,有的清香馥雅,有的花朵簇擁在枝頭。
山茶花對於重慶來說,意義深遠,它是重慶的市花,在巴蜀地區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喜水,喜陽光,每年春季,這種花便開得格外嬌豔,靜守一片芬芳。
「時而張揚,時而溫婉,在失敗中成長,來年繼續努力生長,一年比一年開得豔麗。」時堅告訴孩子們,花如人,人如花,花如城市,城市如花,正是重慶人和重慶這座城市的這種「山茶花」精神,重慶才日新月異,高樓拔起,風景如畫,「紅」遍國內外。
時堅希望通過一次次培訓,打開孩子們視野,樹立家鄉意識,繼承和發揚重慶這座城市的精神,加入到「曬重慶」志願者的行列中來,今後將家鄉的一花一木「曬」到校園裡,「曬」到生活中。
談使館群建設
曬出風景背後的文化
重慶南山植物園核心區,是遊客常去的地方,主要以欣賞植被和花卉為主。實際上,這裡也留存著重慶這座城市的另一面。
「時尚繁華的現代都市下,還有許多厚重的歷史記憶保存在南山。古代文人詩詠南山,留下了許多佳作。遠古大禹文化、宋代瓷窯文化、明代鐵桅杆、清代文峰塔文化延伸至今。山文化、步道文化依然保留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南山空軍墳、泉山炮臺遺址等,以及無數革命烈士光榮事跡,匯聚成了重慶人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文化,構建了重慶城堅忍不拔的城市精神。」時堅說。
為讓人們更了解城市歷史,時堅和同事們有意向遊客「曬」園內的使館群,這在國內植物園當中,屬稀有而珍貴的。
包括蘇聯駐華大使館舊址、法國使館舊址、印度使館舊址、西班牙公使館舊址。時堅說,經過近些年來工匠們的精心修繕,它們已修舊如舊,這些老建築在植被和花卉的簇擁下,保存尚好,形成了一館一景。
幾年前,幾處使館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舊址群」,時堅和同事們意識到責任更重了,如何在充分利用和保護的同時,發揮其歷史作用呢?
時堅介紹說,眼下,園區正對幾處使館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今後,使館群的觀賞性、互動性、休閒性將更強,其中擺設和情景布置都將注入文創元素。或許,今後遊客的腳步能慢下來,可坐在使館周邊喝咖啡、聽輕音樂、辦公、會友,不定期的文化沙龍活動也將在這裡展開。基於此,把南山植物園打造成為重慶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也進入時堅和同事們的討論議題和希望實現的下一個目標。
「重慶南山植物園也被稱之為『重慶肺葉』,若把其中生態、人文、歷史相結合,又能對人們身心健康有益,那就能真正發揮它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了。」時堅說,大家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談城市夜景
打造更好的「曬」重慶觀景臺
在重慶境內打造夜景植物園,能達到這一條件的,僅有重慶南山植物園。而現在最好的「曬」重慶視角——一棵樹,就「藏」在南山植物園的綠意中。它是南山植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這裡已成為來渝賓客的熱門打卡地。
一棵普通的黃葛樹,經過風吹雨淋,在南山崖縫中茁壯生根上百年,與重慶渝中母城隔江相望,南山一棵樹觀景平臺作為重慶夜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寓意不僅是堅忍不拔,它已成為城市精神文明的標誌之一。
「白天可觀賞市容市貌,渝中母城的層層疊疊,摩天大廈的立體,兩江交匯的壯觀,在這裡一覽無餘。夜晚,可一覽山城夜景的燈飾風情,星星點燈,萬家燈火。雲霧天,山水之城雲霧繚繞,跨江大橋橫跨兩岸,盡顯霧都、橋都風情······」時堅在接待每一個到訪的賓客,總是熱情滿滿「曬」出她心中的重慶。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既然這裡是遊客了解城市的窗口,那麼,它的作用應得到更好地發揮。」時堅說,這些年,南山一棵樹觀景平臺基礎設施持續更新換代,人行天橋貫通,輪廓燈和水銀燈陸續增設,還注入了低空彩色射燈元素,郊野休閒區陸續設置觀景亭、長廊、健身區等等。今後,一棵樹觀景臺將與周邊元素連成一片,規劃打造出國內首個夜景植物園。
「試想一下,當人們從解放碑、江北嘴朝南山看時,不再是一片漆黑,反而是燈火通明,是否更能體現重慶山水的美麗動人?」時堅說,夜景植物園的目前定義的理念是「親近森林」,整個建設將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基礎上,加大保護森林的力度,同時增加綠化面積,相關方案目前正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討論設計。
由於交通和停車等因素影響,節假日期間,通往南山一棵樹觀景臺的遊客和車輛時常出現擁擠現象。時堅說,待夜景植物園相關工程啟動後,將在一棵樹觀景臺附近配套新的停車場。不久之後,這裡將迎來新的改變。
「目前,遊客在重慶南山植物園遊覽的平均時間為3小時左右,今後的目標是,將遊覽時間延長至平均10小時以上。」時堅說,她將持續在各類展會上,把山城的美景「曬」出去。在重慶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園區將與相關部門和專家團隊緊密配合,努力將這裡的科研成果和最新文旅項目,「曬」向國內外,讓更多人所熟知。
總有一些花草,需要用一生來回答;總有一座高山,要有人一輩子去牽掛;總會有一束光,可以穿透黑暗,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這,就是今天用美麗的花園,溫柔了歲月的時堅。
攝影:文偉、崔力、羅嘉、任君
( 記者: 李琅 ) ( 編輯: 彭佳琪 /責任編輯:陳卓 )
時堅 南山植物園 重慶南山植物園 植物園 南山 重慶
【來源:重慶人民廣播電臺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