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在華北事件和七七事變之間,發生了很多事情,其實和他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卻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中。這些輿論對他的一生影響非常的大,以至於在抗戰的過程中,最後以死明志。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前幾篇文章我們介紹到,華北事件期間,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有一段時間改善非常的大,而這個時候,張自忠的一個行為,讓其成為輿論的焦點。
時任第38師師長兼天津市市長的張自忠,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到日本訪問。張自忠,不但自己去了,還帶領天津北寧鐵路足球前往日本去踢友誼賽。那個時候,天津足球隊的實力特別的強,球隊有鐵路職工,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的學生組成。在日本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四戰四捷,分別戰勝了日本文理大學足球隊,早稻田大學足球隊,應慶大學足球隊,大阪關西聯隊,這讓日本相當的沒有面子。
本來沒有什麼,但是在華北事件特殊時期,這一個事件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至此之後,張自忠就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一直到七七事變之後,張自忠第38師的師長,兼任天津市長,而馮治安的第37師,已經和日軍幹了起來,第38師基本上沒有事情幹,甚至連警備天津日軍司令部的措施都沒有採取。
張自忠上哪去了?
原來在很早之前他就到了北平,也不露面,給人感覺相當的神秘。由於日本人的拉攏,在後面搗鬼,再加上天津戰局未卜,第29軍的內鬥,於是坊間紛紛傳言,張自忠有取代宋哲元的意思。
這種說法,可信也不可全信,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本來建軍之時,張自忠就是第二十九軍軍長的候選人,他是有資格取得宋哲元的。
隨著七七事變的發展,天津陷落,南苑淪陷,宋哲元這個傢伙,就怕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市市長的帽子給了張自忠,自己帶著37師,逃回了保定。
不這樣,張自忠很自然地,接過了宋哲元的所有職務,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人說,這是宋哲元臨危受命,也有人說,張自忠果然奪了權。
有甚者說,這個張志忠,還是跟日本人過從甚密啊。想當年,他被邀請訪問日本,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與日本人達成了秘密協議?一直到北平淪陷後,彷徨中的張自忠,頂著漢奸的罵名,輾轉回到了南京。
更可笑的是,愚蠢至極的宋哲元,媒體反而沒有對他過多的指責。
後來很多人說,張自忠當時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因為他本是清白。小編的角度來看,這個判斷很難下,當時的局勢是複雜的,漢奸和英雄之間,有時候也就是一毫米的距離,沒有人可以保證。在平津那個泥潭中,也沒有人能夠保證張自忠百分百的清白,那你所謂的不清白,不僅有職務過失,也有人性的複雜。
然而三年之後,這些都不再是問題。
1940年,在湖北的南瓜店,張自忠的頭部被一槍擊中,又挨了日本兵的一刺刀,接著就是5槍連發。於是過往的一切全部釋然,張自忠用一死,讓事情變得簡單起來。可悲的是那次戰役,他原本可以毫髮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