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2021-03-01 阿龍小課堂

1、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的三種形式

2

f (x ) =ax +bx +c (a ≠0) ; (1)一般式

2

f (x ) =a (x -h ) +k (a ≠0) ; (2)頂點式

12(3)零點式.

2、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

原命題:與逆命題互逆,與否命題互否,與逆否命題互為逆否;逆命題:與原命題互逆,與逆否命題互否,與否命題互為逆否;否命題:與原命題互否,與逆命題互為逆否,與逆否命題互逆;逆否命題:與逆命題互否,與否命題互逆,與原命題互為逆否

f (x ) =a (x -x )(x -x )(a ≠0)

§ 函數

a (, 0)

1、若f (x ) =-f (-x +a ) , 則函數y =f (x ) 的圖象關於點2對稱; 若f (x ) =-f (x +a ) , 則函數y =f (x ) 為周期為2a 的周期函數.

2、函數y =f (x ) 的圖象的對稱性

(1)函數y =f (x ) 的圖x =a 象關於直線對稱⇔f (a +x ) =f (a -x )

⇔f (2a -x ) =f (x ) .

(2)函數y =f (x ) 的圖象關於直線

x =

a +b

2對稱⇔f (a +mx ) =f (b -mx )

⇔f (a +b -mx ) =f (mx ) .

3、兩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

(1)函數y =f (x ) 與函數y =f (-x ) 的圖象關於直線x =0(即y 軸) 對稱. (2)函數y =f (mx -a ) 與函數y =f (b -mx ) 的圖象關於直線(3)函數y =f (x ) 和y =f

-1

x =

a +b

2m 對稱.

(x ) 的圖象關於直線y=x對稱.

4、若將函數y =f (x ) 的圖象右移a 、上移b 個單位,得到函數y =f (x -a ) +b 的圖象;若將曲線f (x , y ) =0的圖象右移a 、上移b 個單位,得到曲線f (x -a , y -b ) =0的圖象.

-1

f (a ) =b ⇔f (b ) =a . 5、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關係:

(x ) -b ]

y =f (kx +b ) 6、若函數存在反函數, 則其反函數為, 並不是

1

y =[f (x ) -b ]-1-1

y =[f (kx +b ) , 而函數y =[f (kx +b ) 是k 的反函數.

7、幾個常見的函數方程

(1)正比例函數f (x ) =cx , f (x +y ) =f (x ) +f (y ), f (1)=c .

x

f (x ) =a (2)指數函數, f (x +y ) =f (x ) f (y ), f (1)=a ≠0.

f (x ) =log a x f (xy ) =f (x ) +f (y ), f (a ) =1(a >0, a ≠1)

y =

1[f k

-1

(3)對數函數, .

α'

f (x ) =x f (xy ) =f (x ) f (y ), f (1)=α. (4)冪函數,

(5)餘弦函數f (x ) =cos x , 正弦函數g (x ) =sin x ,f (x -y ) =f (x ) f (y ) +g (x ) g (y ) ,

§ 數 列

1、數列的同項公式與前n 項的和的關係

n =1⎧s 1,

a n =⎨

⎩s n -s n -1, n ≥2( 數列{a n }的前n 項的和為s n =a 1+a 2+ +a n ).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 n =a 1+(n -1) d =dn +a 1-d (n ∈N *)

;其前n 項和公式為

n (a 1+a n ) n (n -1) d 1

=na 1+d =n 2+(a 1-d ) n 2222.

a

a n =a 1q n -1=1⋅q n (n ∈N *)

q 3、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其前n 項的和公式為 s n =

⎧a 1(1-q n )

, q ≠1⎪

s n =⎨1-q

⎪na , q =1⎩1

4、等比差數列

⎧a 1-a n q

, q ≠1⎪1-q s n =⎨

⎪na , q =1⎩1

.

{a n }:a n +1=qa n +d , a 1=b (q ≠0) 的通項公式為

⎧b +(n -1) d , q =1⎪

a n =⎨bq n +(d -b ) q n -1-d

, q ≠1⎪q -1⎩

;其前n 項和公式為

⎧nb +n (n -1) d ,(q =1)

⎪s n =⎨d 1-q n d

(b -) +n ,(q ≠1) ⎪1-q q -11-q ⎩.

§ 三角函數

sin θ

22

1、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 sin θ+cos θ=1,tan θ=cos θ,tan θ⋅cot θ=1.

2、正弦、餘弦的誘導公式(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n

n π⎪(-1) 2sin α, sin(+α) =⎨n -1

2⎪(-1) 2co s α,

n 2

n π⎪(-1) co s α, co s(+α) =⎨n +1

2⎪(-1) 2sin α,

3、和角與差角公式

sin(α±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cos(α±β) =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

tan α±tan β1 tan αtan β.

sin(α+β)sin(α-β) =sin 2α-sin 2β(平方正弦公式); tan(α±β) =

cos(α+β)cos(α-β) =cos 2α-sin 2β.

a sin α+

b cos α=

α+ϕ) (輔助角ϕ所在象限由點(a , b ) 的象限決

tan ϕ=

定,

4、二倍角公式

b

a ).

sin 2α=sin αcos α.

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2tan α

tan 2α=

1-tan 2α.

5、三倍角公式

sin 3θ=3sin θ-4sin 3θ=4sin θsin(-θ)sin(+θ)

33. cos3θ=4cos 3θ-3cos θ=4cos θcos(-θ)cos(+θ) 33

ππ

ππ

.

3tan θ-tan 3θππ

tan 3θ==tan θtan(-θ) tan(+θ)

1-3tan 2θ33.

6、三角函數的周期公式

函數y =sin(ωx +ϕ) ,x ∈R 及函數y =cos(ωx +ϕ) ,x ∈R(A,ω, ϕ為常數,且A ≠0,ω

T =

>0) 的周期

ω;

x ≠k π+

π

函數y =tan(ωx +ϕ) ,

2(A,ω, ϕ為常數,且A ≠0,ω>0) 的周期

a b c

===2R

7、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

8、餘弦定理

, k ∈Z T =

π

ω.

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9、面積定理

111

ah a =bh b =ch c h 、h 、h

b c 分別表示a 、b 、c 邊上的高). 222(1)(a

111

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22(2).

S ∆OAB =(3)S =

§平面向量

1、兩向量的夾角公式

cos θ=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2、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d

A , B |AB |= =

=3、向量的平行與垂直

(A

(x 1, y 1)

,B

(x 2, y 2)

).

設a =

(x 1, y 1)

, b =

(x 2, y 2)

,且b ≠0,則

.

.

a ||b ⇔b =λa

⇔x 1y 2-x 2y 1=0

a ⊥b (a ≠0) ⇔a ·b =04、線段的定比分公式 設

⇔x 1x 2+y 1y 2=0

P 1(x 1, y 1)

P 2(x 2, y 2)

,P (x , y ) 是線段

P 1P 2

的分點, λ是實數,且

PP =λPP 21

,則

x =⎪⎪⎨⎪y =⎪⎩

x 1+λx 2

1+λ

y 1+λy 2OP +λOP 2 t =1OP =1

1+λ⇔1+(1-t ) OP 2(⇔OP =tOP 1+λ1+λ).

A(x1,y 1)

5、三角形的重心坐標公式 △ABC 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

B(x2,y 2) C(x3,y 3)

, 則△ABC 的重心的坐標是

G (

x 1+x 2+x 3y 1+y 2+y 3

, ) 33.

6、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條件

設O 為∆ABC 所在平面上一點,角A , B , C 所對邊長分別為a , b , c ,則

2 2 2

(1)O 為∆ABC 的外心⇔OA =OB =OC .

(2)O 為∆ABC 的重心⇔OA +OB +OC =0.

(3)O 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為∆ABC 的內心⇔aOA +bOB +cOC =0.

(5)O 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直線和圓的方程

y -y 1

k =2

x 2-x 1(P 1(x 1, y 1) 、P 2(x 2, y 2) ). 1、斜率公式

2、直線的五種方程 (1)點斜式

y -y 1=k (x -x 1)

(直線l 過點

P 1(x 1, y 1)

,且斜率為k ) .

(2)斜截式 y =kx +b (b為直線l 在y 軸上的截距).

y -y 1x -x 1

=

y -y 1x 2-x 1(y 1≠y 2)(P 1(x 1, y 1) 、P 2(x 2, y 2) (x 1≠x 2)). (3)兩點式 2

x y +=1a b (4)截距式 (a 、b 分別為直線的橫、縱截距,a 、b ≠0)

(5)一般式 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時為0).

3、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 (1)若①②

l 1:y =k 1x +b 1

l 2:y =k 2x +b 2

;

l 1||l 2⇔k 1=k 2, b 1≠b 2l 1⊥l 2⇔k 1k 2=-1

.

(2)若

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

,

, 且A1、A2、B1、B2都不為零,

A 1B 1C 1

=≠A B C 2;22①

l 1⊥l 2⇔A 1A 2+B 1B 2=0l 1||l 2⇔

d =

4、點到直線的距離

5、圓的四種方程

(點

P (x 0, y 0)

, 直線l :Ax +By +C =0).

222

(x -a ) +(y -b ) =r (1)圓的標準方程 .

22x +y +Dx +Ey +F =0(D 2+E 2-4F >0). (2)圓的一般方程

⎧x =a +r cos θ⎨

⎩y =b +r sin θ

(3)圓的參數方程 .

(4)圓的直徑式方程

(x -x 1)(x -x 2) +(y -y 1)(y -y 2) =0

(圓的直徑的端點是

A (x 1, y 1)

).

6、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222

(x -a ) +(y -b ) =r Ax +By +C =0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三種:

d >r ⇔相離⇔∆0.

B (x 2, y 2)

A +B 其中

7、圓的切線方程

其方程是

d =

Aa +Bb +C

2

2

.

22x +y +Dx +Ey +F =0.①若已知切點(x 0, y 0) 在圓上,則切線只有一條,(1)已知圓

D (x 0+x ) E (y 0+y )

++F =0(x 0, y 0) 22 . 當圓外時,

D (x 0+x ) E (y 0+y )

x 0x +y 0y +++F =0

22表示過兩個切點的切點弦方程.②過圓外一點y -y 0=k (x -x 0) x 0x +y 0y +

的切線方程可設為

,再利用相切條件求k ,這時必有兩條切線,注意不要

漏掉平行於y 軸的切線.③斜率為k 的切線方程可設為y =kx +b ,再利用相切條件求b ,必有兩條切線.

222

P (x , y ) x x +y 0y =r x +y =r (2)已知圓.①過圓上的000點的切線方程為0; ②斜率為k

y =kx ±的圓的切線方程為.

§圓錐曲線方程

2

⎧x =a cos θx 2y 2

⎨+2=1(a >b >0) 2y =b sin θa b 1、橢圓的參數方程是⎩.

x 2y 2a 2a 2

+2=1(a >b >0) PF 1=e (x +) PF 2=e (-x ) 2

b c ,c 2、橢圓a 焦半徑公式 .

3、橢圓的切線方程

x 2y 2x 0x y 0y +=1(a >b >0) +2=1222P (x , y ) 00處的切線方程是a b b (1)橢圓a 上一點. x 2y 2

+2=1(a >b >0) 2P (x 0, y 0) a b (2)過橢圓外一點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

x 0x y 0y

+2=1a 2b .

x 2y 2

+2=1(a >b >0) 222222Ax +By +C =0A a +B b =c a b (3)橢圓與直線相切的條件是. a 2a 2x 2y 2

PF 1=|e (x +) |PF 2=|e (-x ) |-2=1(a >0, b >0) 2

c ,c a b 4、雙曲線的焦半徑公式.

5、雙曲線的方程與漸近線方程的關係

x 2y 2x 2y 2b

-=1-=0⇔y =±x 2222

⇒a b a b a (1)若雙曲線方程為漸近線方程:.

x 2y 2x y b

-2=λ±=0y =±x 2

⇒⇔a b a b a (2)若漸近線方程為雙曲線可設為.

x 2y 2x 2y 2

-2=1-2=λ22b b (3)若雙曲線與a 有公共漸近線,可設為a (λ>0,焦點在x 軸上,

λ

6、 雙曲線的切線方程

x 2y 2x 0x y 0y -=1(a >0, b >0) -2=1222P (x , y ) 00處的切線方程是a b b (1)雙曲線a 上一點. x 2y 2

-2=1(a >0, b >0) 2P (x 0, y 0) a b (2)過雙曲線外一點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

x 0x y 0y

-2=12a b . x 2y 2

-2=1(a >0, b >0) 2

b (3)雙曲線a 與直線Ax +By +C =0相切的條件是

A 2a 2-B 2b 2=c 2.

p

CF =x 0+22

2. 過焦點7、拋物線y =2px 的焦半徑公式:拋物線y =2px (p >0) 焦半徑

p p

CD =x 1++x 2+=x 1+x 2+p

22弦長. b 24ac -b 2y =ax +bx +c =a (x +) +

2a 4a (a ≠0) 的圖象是拋物線:8、二次函數(1)頂點坐

2

b 4ac -b 2b 4ac -b 2+1

(-, ) (-, ) 2a 4a 2a 4a 標為;(2)焦點的坐標為;(3)準線方程是4ac -b 2-1y =

4a .

9、 拋物線的切線方程

2y =2px 上一點P (x 0, y 0) 處的切線方程是y 0y =p (x +x 0) . (1)拋物線

2

y =2px 外一點P (x 0, y 0) 所引兩條切線的切點弦方程是y 0y =p (x +x 0) . (2)過拋物線

22y =2px (p >0) pB =2AC . Ax +By +C =0(3)拋物線與直線相切的條件是

4

V =πR 3

2

31、球的半徑是R ,則其體積, 其表面積S =4πR .

2、柱體、錐體的體積

1

V 柱體=Sh

3(S 是柱體的底面積、h 是柱體的高). 1V 錐體=Sh

3(S 是錐體的底面積、h 是錐體的高).

3、回歸直線方程

n

(x i -)(y i -)∑⎪

⎪b =i =1n =

2⎨x i -)(∑⎪i =1

⎪ y =a +bx ,其中⎩a =-∑x y -nx y

i i

i =1

n

n

∑x

i =1

2

i

-2

.

§極 限

1、幾個常用極限

111n lim =lim =0lim a =0lim x =x x →x 00x x 0.

(1)n →∞n ,n →∞(|a |

1、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 (1) C '=0(C 為常數). (2)

x

(x n ) ' =nx n -1(n ∈Q )

.

'(3) (sinx ) =cos x .

'(4) (cosx ) =-sin x .

11e

(loga x ) '=log a

x ;x (5) .

x x x 'x '(6) (e ) =e ; (a ) =a ln a .

(lnx ) '=

2、導數的運算法則

' ' ' (u ±v ) =u ±v (1). ' ' ' (uv ) =u v +uv (2).

u ' u ' v -uv ' () =(v ≠0) 2

v (3)v .

3、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

u x ' =ϕ' (x ) u =ϕ(x ) x 設函數在點處有導數,函數y =f (u ) 在點x 處的對應點U 處有導數

y u ' =f ' (u )

' ' ' y x =y u ⋅u x y =f (ϕ(x )) x ,則複合函數在點處有導數,且,或寫作

' ' '

f x (ϕ(x )) =f (u ) ϕ(x )

.

§復 數

|z ||a +

bi |z =a +bi 1、複數的模(或絕對值)=2、複數的四則運算法則

(1)(a +bi ) +(c +di ) =(a +c ) +(b +d ) i ; (2)(a +bi ) -(c +di ) =(a -c ) +(b -d ) i ; (3)(a +bi )(c +di ) =(ac -bd ) +(bc +ad ) i ;

(a +bi ) ÷(c +di ) =

z 1⋅z 2=z 2⋅z 1

(4)

3、複數的乘法的運算律 交換律:結合律:

.

ac +bd bc -ad

+i (c +di ≠0)

c 2+d 2c 2+d 2.

(z 1⋅z 2) ⋅z 3=z 1⋅(z 2⋅z 3)

.

231213 . 分配律:1

4、複平面上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z ⋅(z +z ) =z ⋅z +z ⋅z

d =|z 1-z 2|=5、向量的垂直

z 1=x 1+y 1i

z 2=x 2+y 2i

).

z =a +bi z 2=c +di OZ 1,OZ 2,則OZ 1⊥OZ 2⇔z 1⋅z 2

非零複數1,對應的向量分別是

z 2

222

|z +z |=|z |+|z |z 1212⇔⇔1為純虛數的實部為零

222

⇔|z 1-z 2|=|z 1|+|z 2|⇔|z 1+z 2|=|z 1-z 2|⇔ac +bd =0⇔z 1=λiz 2 (λ為非

零實數).

6、實係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

實係數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

x 1,2=2

①若∆=b -4ac >0,

則; b

x =x =-122

2a ; ②若∆=b -4ac =0, 則

2

③若∆=b -4ac

2x =b -4ac

根.

相關焦點

  • 最新版|高中數學公式&結論大全(必修+選修),新鮮出爐
    最新版高中數學公式和結論大全新鮮出爐,查缺補漏看看還有哪裡掌握的不好,基礎公式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很多難題都是基礎公式變形而成的,這一點要清楚。總結近五年的高考數學,是有規律的,也是有「高考必考、常考題型清單」的,找到明確方向,努力才會事半功倍。高中數學共有3002個知識點,高考只考264個核心考點,其中有475道母題原型,其實把這些掌握了數學就可以拿到120分的。
  • 乾貨分享丨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大全(最新版)!收藏後一定要看
    今天學長給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大全,這份資料比上次分享的【數學必修1234公式】的知識點更詳細,更全面!整理不易,萬望珍惜。收藏之後,一定要去學習啊!資料共47頁,因篇幅原因,只能展示部分,點擊作者頭像私信「數學47」即可領取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大全(最新版)資料共47頁,因篇幅原因,只能展示部分,點擊作者頭像私信「數學47」即可領取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大全(最新版)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文科 高考數學萬能公式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文科 高考數學萬能公式高中數學有很多需要熟記的公式,尤其是對於高考文科生來說,數學公式對於解答數學題很是關鍵。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文科 高考數學萬能公式》,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文科 高中文科數學知識點大全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文科 高中文科數學知識點大全 2019-04-25 17:46:22 來源:網絡資源
  • 衡中數學老師: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精簡版),助你高考逆襲!收藏
    衡中數學老師: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精簡版),助你高考逆襲!收藏高中三年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辛苦的三年,面臨著高考人生選擇的第一步,所以對於學生來說的壓力不可不謂不大。高中數學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學習中的攔路虎。高中數學雖說是靠思維理解能力、強大的邏輯能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但不排除一定的記憶能力,當然必須是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數學強調記憶公式,很多題都是套用公式解答的,可以說公式是一道題的著手點。但是,常常有很多同學抱怨公式太多了,容易記混記錯,的確,很多公式在同一時間來記憶難免會出錯。
  • 備戰新高考,高中數學必修1——必修5「公式大全」42頁最新版全整理
    高考改革後,各科目難度陡增,尤其是數學,考察方式增加,考題愈加靈活。除了課本上的常規公式之外,掌握一些必備的公式能夠幫你在考試的時候節省大量的時間,這次老師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數學所有章節的公式(42頁最新整理版),涵蓋了高中數學必修及選修所有知識點。適當地掌握一些教材中沒有提到,但是可以加速解題過程的公式和定理,對提高解題速度,尤其是選擇和填空題的解題速度極為有效。考試時能為大題省出更充足的時間。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 高中數學必備公式大全(匯總)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 高中數學必備公式大全(匯總) 2019-02-15 14:5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數列公式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數列公式 2013-01-11 15: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函數公式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函數公式 2013-01-11 15: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新東方整理:高中數學公式大全
    2012年度高考,新高三生備考生活開始了,新東方整理高中數學公式大全,供同學們參考。根與係數的關係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複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 高中數學1-3年:最全數學公式大全(精簡版),每位同學必備一份
    高中數學1-6冊:最全數學公式大全(精簡版),每位同學必備一份高中數學常考的公式主要有函數、導數、數列、圓、向量等等。在數學的學習中,要想學的好,光靠做題還不行,背熟公式是第一步,接下來才是進行歸納總結,這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所謂掌握了公式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只有公式才是硬道理。所以,接下來我就直接分享高中3年的公式大全給同學們。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 高考文科必背數學公式整理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去背誦和記憶數學公式,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重點數學公式,供參考!
  • 《數學提高》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高中數學對於理科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科,高考即將臨近,是否還有很多同學們對數學公式混淆不清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 高考數學公式大全(匯總總結版)
    1.本系列資料可領取下載;領取方式,後臺回覆:清北學霸2.下文表格內紅色字體標題,點擊即可進入學習:高中數學重要考點、難點,必背公式27表!衡水中學數學組整理:高考數學必背公式 高中數學知識點概念總結:集合的概念+命題 高考數學基礎概念:不等式 高考數學基礎概念:函數與導數 高考數學基礎知識大全:三角比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反三角函數公式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反三角函數公式 2013-01-11 15: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清晰版)背熟就是賺到!學好數學的第一步!
    #高中數學#的每一章、每一個公式都是有一定聯繫的,尤其是公式之間的相互轉化。如果同學們能把公式記住,不管你是高一、高二、還是準高三,那麼你的基礎會更牢固。那麼在考試的時候,利用公式之間的轉化,就能省不少的時間,能拿更多的分數。所以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整理了高中數學必記公式大全,高中三年的數學公式都在這裡,同學們趕緊看起來吧。家長也可以轉發給孩子。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概率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概率 2019-02-15 15:53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複數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複數 2019-02-15 15:0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公式大全整理,為衝刺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公式大全整理,為衝刺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小學四年級時已經在小學高年級了。因此,對於數學學科,難度肯定會比以前更大。知識點和問題難度都會大大提高,因此此時您必須更改自己的學習方法。重要的是要知道,儘管小學數學通常並不難,但畢竟是入學考試中必須考的一門科目,並且它會一直伴隨到高中,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它。
  • 小學數學公式大全!高清可列印版,老師精心整理,家長為孩子珍藏
    小學數學公式大全!高清可列印版,老師精心整理,家長為孩子珍藏學習數學,首先就是將我們數學基礎知識打牢,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正是我們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在小學階段孩子就能夠擁有一個牢固的基礎,那麼,到了初中階段,數學的學習也就能夠水到渠成,輕而易舉了。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空間幾何體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空間幾何體 2019-02-15 15:3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