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螃蟹,一手抽繩子,來迴繞幾下,不到兩秒,張牙舞爪的螃蟹被捆得服服帖帖。70歲的陽澄湖居民張阿姨,平時在家養老,這幾年每年9月下旬就來捆螃蟹,「捆一個季度,一個月掙一萬元,有時更多。」
整個秋天,陽澄湖大閘蟹成為全國「吃貨」們的心頭好,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產業規模預計達778億元,其中約有七成通過快遞送達全國各地。蘇州郵管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快遞已派送約860萬件大閘蟹,業務收入達近3億元,同比增幅35%。除了大閘蟹,無錫水蜜桃、連雲港海鮮、盱眙龍蝦、句容葡萄……江蘇各地特色生鮮時令商品,搭上快遞這趟車,走出家門,其中不少還被端上境外餐桌。
從陽澄湖撈出來的大閘蟹,先放在暫養池裡24小時,再綑紮、稱重、包裝,放入泡沫箱,再封箱、封膜,搬進運輸車。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陽說,這些封裝好的螃蟹,48小時內就能到達除了新疆、西藏以外全國任何一個大中型城市。
螃蟹出水後,48小時就可能會死亡;水蜜桃放不了多久,就會發蔫;葡萄採摘後最好要當天送達消費者手中……縮短運輸時間,是生鮮運輸核心關鍵詞。快遞公司陸續買飛機送大閘蟹、小龍蝦、水蜜桃等。「每天至少發運6趟次。」蘇州EMS極速鮮大閘蟹項目負責人蔡星說。螃蟹攬收後,將被送往南京的中國郵政航空公司,它是亞洲第三、中國最大的郵航處理中心。EMS自有20多架飛機,隨時候命派送大閘蟹。順豐快遞今年為陽澄湖大閘蟹安排7架飛機,「在華東地區所有機場都有停機坪,根據每個時段、地區量,定出發點。」蘇州順豐大閘蟹項目負責人曹海斌說。
租借民航貨艙也是運送大閘蟹的有效補充。蔡星說,大閘蟹季,EMS每天向飛往全國所有省會城市的民航包艙位,每天至少1次,北京、廣州等重點城市至少3次。今年螃蟹季,蘇州EMS還租借冷鏈車。正常的快件,從蘇州發出,需要經過無錫或南京分撥中心。生鮮運輸就是與時間賽跑,冷鏈車運輸全部採用直達。
把分撥中心安在生產基地裡,也是壓縮生鮮運輸時間的有效方式。今年無錫陽山水蜜桃大豐收,EMS、跨越快遞、順豐等都在村裡安營紮寨。無錫順豐水蜜桃項目負責人邵笑告訴記者,水蜜桃分撥中心坐落在陽山鎮中心,「原來攬收的快件,需要送到碩放分撥中心分好流向後,才能往各地發。現在水蜜桃從農戶那邊拿到後,直接在鎮上中轉場分撥,再送目的地。這樣能節省至少4個小時。」 該公司今年水蜜桃業務收入超過5000萬元,同比增長88%,最遠送到香港。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顧敏傑,2007年退伍回家,成為第一撥在網上賣陽澄湖大閘蟹的人,當時用快遞送螃蟹還是新鮮事,「找了很多家快遞公司,都因為路途遙遠被拒,只有順豐敢試一試。」如今,顧敏傑和順豐快遞合作已有10年,成了「親密戰友」。「現在一年發運量50多萬份,生意完全是靠快遞運出去的。」顧敏傑說,今年他的銷售額破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百個。
在顧敏傑的場地,除了螃蟹包紮工、打包工,記者還看到順豐快遞小哥的身影,他們正忙著把剛剛封裝好的箱子搬上運輸車。順豐對重點客戶進行駐點服務,派駐6人服務顧敏傑公司。「不能浪費一秒鐘,保證不間斷髮車。」運輸車裝滿就發車,開到幾公裡外的大閘蟹專用中轉場,再前往機場。下午收到的大閘蟹快件,夜裡就上飛機,飛往全國各地。「一般大中城市的消費者,第二天中午,基本就能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曹海斌說,「這一路上,從分撥到末端派送,貼上大閘蟹標籤的,都是優先處理。」
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楊月新介紹,今年以來,我省共培育「快遞+」特色農產品樣板項目38個,產生快遞業務量5992萬件,快遞業務收入51304萬元,直接服務農業產值達63.33億元。快遞「下沉」,將農產品送出去,正是我省「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接下來,針對生鮮快遞,我省還將推出多種江蘇特色做法。
本報記者 朱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