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傻傻分不清楚
各地的教師招聘進行的如火如荼,小夥伴們複習的怎麼樣呢?有小夥伴反映,說心理學部分很多知識點都涉及到了知情意行,這些詞彙的出現,做題的時候總是搞混,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呢?針對這一問題,貼心的小編怎麼能袖手旁觀,今天特意給大家總結了這些考點,供廣大考生參考。
我們按照知識點在一般教材中呈現的順序,為大家一一總結,考試的時候多數考察多選和單選,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住這些固定搭配即可,只是這些知識分布的太雜,太亂,導致大家在掌握起來感覺一頭霧水,下面就拿出小本本來記啦。
1.心理過程——知、情、意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其中心理過程包括知、情、意。
分別是認知過程: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情感過程:指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時候,基於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而在人的主體所產生的一種態度和體驗,如喜愛、快樂、滿意、憂愁、悲哀、憎恨等;意志過程: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一定的目的調節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2.性格的結構特徵——態度、意志、情緒、理智
性格的結構特徵有四個,其中態度特徵是核心
性格的態度特徵:指對人、事、物的態度,如謙虛或自負、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細心、創造或墨守成規等;
性格的意志特徵: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徵,如頑強拼搏、優柔寡斷、當機立斷等;
性格的情緒特徵:指個體穩定而獨特的情緒活動方式,如情緒活動的強度、穩定性、持久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的特徵;
性格的理智特徵: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像、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如習慣於看到細節還是看到輪廓、主動感知或被動感知等。
3.態度的結構——知、情、行
態度結構包含三個,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
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
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即行為的準備狀態而非實際的行為。
4.社會態度的成分——知、情、行為傾向
社會態度是個體基於過去經驗對周圍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較持久一致的心理準備狀態。它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傾向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其核心。
態度的結構與社會態度的結構非常相似,核心都是情感,在多選題中注意區分。
5.人際關係的成分——知、情、行
人際關係的成分有三種,其中,在正式群體中行為因素起主導作用,在非正式群體中,情感因素起主導作用。
6.品德的結構——知、情、意、行
品德的心理結構有四種,其中知是核心、基礎,行是關鍵。
道德認識:亦稱為道德觀念,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
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
總結完畢,大家分清楚了嗎?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