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特質會給歷史保護建築會帶來哪些影響?8月27日下午,「華山論建」《再生:從歷保建築到「城市客廳」——「華為全球旗艦店」設計之辯》在南京東路233號華為全球旗艦店舉行,與會嘉賓們表達了積極鼓勵的態度。
圖說:華為全球旗艦店 華建集團供圖
歷保建築「重獲新生」
本次論壇圍繞華為全球旗艦店的建成展開。華為全球旗艦店於今年6月24日正式開業,坐落於「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東路的南京大樓,營業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華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旗艦店。華為零售營銷部資深設計總監徐晧介紹,南京大樓作為上海二級歷史保護建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經過兩年的籌備和建設,最終建成的華為全球旗艦店希望既能保持大樓背後的傳承與珍惜,也能延續華為的美學設計觀點,最終成為南京東路的一個新地標,為老步行街增添更多科技要素。
華建集團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設計三部主任、華為全球旗艦店項目設計總負責人鄭寧鄭寧介紹了南京大樓從老介福綢緞局到華為全球旗艦店的歷史發展與設計創想。南京大樓最早由哈同地產公司投資興建並於1935年落成,稱為「哈同大樓」,後於1956年改名為「南京大樓」,其間南京大樓經歷過數次翻新改造,風格從最初簡潔的國際大廈風格逐漸轉變為了後來的裝飾藝術風格,1993年至2017年間大樓的層數更從原本的6層增至7層,傳統的天井也改為中庭。
此次為了建成華為全球旗艦店,團隊面臨的是全方位的設計翻修和歷史建築保護兩個挑戰,因此最終將「城市客廳」引入延續到設計中,以實現文化、社區、營銷、培訓等多方面的「萬物互聯」。設計團隊保留了南京大樓的外立面和原有的內部結構,以實現風貌保護,通過理性的留改拆,採用新型材料與設計理念,將一至三層打造成了功能複合的華為門店,集銷售、體驗、展示、接待、維修、業務等為一體。一層底部設有一個雙面超薄的大屏,結合改造後的中庭大樓梯,成為「城市客廳」的核心,為消費者帶來自由的體驗感與「城市生活」式的休閒交流,也為這棟歷史老建築增添了「近未來感」。
網紅特質值得鼓勵
正是因為蘊含有歷史與未來的碰撞交融和對比衝突,華為全球旗艦店結合華為的IP熱度已快速成為當前最火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科技愛好者和藝術愛好者前來觀摩。
對於網紅特質給歷史保護建築會帶來哪些影響?參與論壇討論的嘉賓們表達了積極鼓勵的態度。華建集團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卓剛峰認為,上海的歷史建築保護從90年代的涓涓細流已發展至如今的深入人心,達到蓬勃和成熟的狀態,但離渾然一體仍有距離,網紅雖與歷保建築沒有密切聯繫,但網紅仍能帶來一定的良好效應,希望可以通過網紅來加強大眾對歷史保護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大眾去綜合性地認知歷史保護背後的背景和理念,以深化歷史保護意識。
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徐妍提出,通過講述歷保建築背後的故事可以實現科普功能,使公眾對於建築文化萌生喜愛,激發市民對城市空間保護的參與熱情。
徐晧則提出,活躍於移動端的「網紅」也是為歷史保護增加了一個渠道和陣地,既可以向網民播撒歷保的種子,也能通過網紅的營銷手段促進流量經濟。
歷保更新要注重民眾福利
由於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電影《八佰》熱映,日前,位於光復路1號的四行倉庫重登網紅打卡熱榜。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楊明認為,應該把歷史作為一種素材去拓展、推進、創新和引領,在歷保中,知識和信息能不能通過完整化和公眾化變成真正的集體記憶才是最重要的。更新是城市的自然屬性,因此應當秉持動態的歷史觀,站在未來的視角上去看待建築更新乃建築新建問題,只有為未來創造有價值的建築、為設計師留出可能性的空間,才能做到積極的、解放的歷史保護。
自2018年上海萬科首個城市更新項目、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的上生·新所正式對外開放起,其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上生·新所地處有著「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通過城市更新,引入多方資本共建共享混合發展,形成了歷史文化、商業消費、娛樂休閒等的複合開放式活力社區。山水秀建築事務所創始人祝曉峰強調更新的重要性,為了跟上時代就要避免刻板僵化,在老建築更新時應當注重其對城市的貢獻,市民應該能夠在老建築內休憩並停留較長時間,而當老建築慷慨地向城市貢獻空間時,也會為自身帶來社會效益,甚至於是經濟效益。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已舉辦過三屆,利用歷保建築更新將公共藝術和城市更新的實踐成果引入展覽,讓市民感受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的藝術魅力。徐妍指出,歷保需要挖掘建築中隱藏的歷史符號,通過展現建築空間和構造的魅力來帶給大眾不同的體驗,以發現公共空間本身的美。歷保更新也應當注重民眾福利與幸福度,將保護建築與現代需求聯繫起來,利用得好才能保護得好。
始建於1924年的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武康大樓2019年正式啟動了歷史建築修繕工程,在完成「三合一」改造後,大樓的打卡拍照熱度直線上升,「圍觀人群」絡繹不絕,均被這棟優秀歷史建築的風貌所傾倒。卓剛峰提出了「心懷過去,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三個未來歷保的要點,在了解的前提下對歷史建築做出改變、把握當下最合理的決策、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看待歷史保護,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保護。
目前,網紅只是城市更新的一個臨時符號,隨著歷史保護不斷創新,最終將城市變遷的痕跡重塑為真正的集體記憶,不斷煥發出活力。
實習生 王與樂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