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幼兒園開學,朋友家孩子回家說班級換了一位新老師,還覺得新老師很嚴厲。起初大家並沒有留意新老師的為人處事情,心想幼兒園換老師孩子多一分新鮮感,幾天就適應了。但在教師節過後,朋友覺得自己送的禮物太差了,懷疑孩子被老師針對了。
在教師節之前朋友就糾結送老師什麼禮物好?要不要送老師禮物?為了買一份安心便給班級的老師買了三隻口紅,而且口紅也不是大牌子,送之前有懷疑老師會不會掃碼辨真偽或搜價格而嫌棄。
事後家裡的老人向朋友反映,新來的老師幼教能力是不是不怎麼好啊?每次溝通孩子的幼兒園表現時,一大堆的缺點和錯誤都說到孩子身上,讓這位老師一說感覺孩子一無是處了,這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家長有這樣的心理懷疑是可以理解的,老師稍有對自家孩子的批評或嚴厲就覺得老師是在針對孩子,針對家長。但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家長,老師不會因為禮物太差或沒有送禮對孩子區別對待。
轉變思想,不需要刻意取悅老師
不少家長覺得老師高高在上,老師的話就像聖旨一般。其實沒必要,教師也只是一份職業,當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見得一定要認同老師的觀點,尤其是關於孩子。
朋友家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確實沒有其他孩子表現好,老師也只是敘述了客觀事實,家長聽不習慣,認為老師針對了孩子,更是無釐頭。
老師會因為家長素質高和孩子素質高低區別對待
不管是教師節還是平時的成績,老師都不會對孩子態度好,但會因為家長素質高低和孩子素質高低對孩子態度不同。
朋友後來反思老師之所以對孩子嚴厲,原因在於家長和孩子的態度,朋友因孩子對老師沒有好印象就片面地認為新老師不是好老師,並且老師布置的任務和活動從來不積極主動參加,每一次都要老師追著趕著進行親子教育、家庭教育。
短時間內可以,長時間下來老師自然而然地會認為朋友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並且不配合老師的工作。
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積極配合、理解和信任
其實大部分家長送禮無非是想讓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機會多給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雖然用了力,但孩子不爭氣,老師一樣沒有辦法。因為如果你的孩子孩子本來就聰明優秀,你不送禮老師都會喜歡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調皮搗蛋,你送了禮老師也不會喜歡你的孩子。
作為老師平心而論,老師還是喜歡那些真正做到家園共育的家庭,因為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是老師、學校的責任同時也不是家長一人所能承擔的義務,與其糾結禮物太差或還不如花時間多陪陪孩子,努力做好家庭教育。
最後不排除有一些老師會因為家長有無送禮或禮物輕重而來區別對待孩子,但大多數老師都是恪儘自己的職業道德,送不送禮都不會對孩子的態度產生影響。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因某件事情沒有配合老師而懷疑孩子被針對呢?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