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根據人社部官網最新消息,部長尹蔚民在出席當地時間巴拿馬召開的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32屆全球大會世界社會保障峰會時,介紹中國的社保制度時再次明確提到,將適時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這也是他今年介紹我國將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以來,再次在公開場合明確提到此項政策。尹蔚民曾明確向媒體表示,按照工作計劃,今年將會拿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履行審批程序後,適時向社會公布。所以.小編就大家關注關注的問題進行整理,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1、勞動力供給總量逐步減少據調查顯示,2012年首次出現勞動力資源總量絕對下降的現象,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下降0 .6個百分點。2、老齡化高峰加速到來
有關研究報告顯示,至2030年左右,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30%左右。延遲退休年齡對整個社會都是有好處的,應該允許仍能工作又不佔用社會行政資源的人繼續工作。
3、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大
關於養老金缺口的估算最近一個數據是2012年發布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報告稱,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達到18.3萬億元。
4、早退休是人力資源巨大浪費
許多專業技術崗位(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
延遲退休方案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漸進式原則。他舉例說:「5年後你如果是60歲退休,方案實施後,可能是60歲零3個月;另一個人第二年退休,那5年後可能是60歲零6個月退休。」
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國家將會對不同群體,針對其特點制定出區別對待的延遲退休方案。
三是事先預告,做好公示。凡是涉及公共利益的都會廣泛徵求意見,今年將會公布方案,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人社部從未對外公開方案的細節,但尹蔚民也曾明確說到:「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是8000多萬,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顯然是不合理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退休年齡在65歲左右。」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介紹,由於當前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不一樣,女幹部可能會率先實施延遲退休。延遲退休年齡對哪些人有影響?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麼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1、到2022年,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2、到2022年,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3、到2022年,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是70後和80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每年延長几個月退休年齡,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於90後出生的人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具體到每個人會工作到何時退休?比如說,如果從2022年起實施延遲退休,每年延遲六個月,按照現行的退休框架(女職工50歲、女幹部和男工人55歲、男幹部60歲),那麼2022年退休年齡將分別是50.5歲、55.5歲和60.5歲。原本在這一年退休的人就要多幹半年。以此類推,直到達到新的退休年齡為止。
每年延遲幾個月,那麼到底是幾個月,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每年延遲的時間比較長,那麼達到新退休年齡的過渡期就會縮短。反之,如果每年延遲的時間比較短,比如兩個月或三個月,那麼達到新退休年齡的過渡期就會比較長。
兩種做法各有利弊,對普通大眾來說,過渡時間長的話,適應期相對就要長一些;過渡時間短則適應時間更短,到底如何改,這部分也應考慮民意。
對於延遲退休,當前公眾關注的焦點還集中於養老金待遇。對此,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徵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平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不過,從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支出情況看,2015年前10個月,全國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餘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帳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另外,五中全會的公報中提到要加大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力度,養老金應該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