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逆向投資者,所以我喜歡黃金這一點沒什麼可奇怪的。喜歡黃金有很多理由,但關鍵理由是對通貨膨脹的不信任,或者說認為惡性通脹會再次席捲而來。
這種不信任體現在許多層面上。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我們每次購買生活必需品時都會發現官方公布的通脹數字跟實際感知是脫節的。數字告訴我們沒有通脹,但錢包卻不是這樣說的。
另外還有量化寬鬆政策以及發達國家積累巨量赤字和債務的問題,它們迫使投資者對長期流動性環境的最終結果產生擔憂。然後,你可以考慮這樣一個事實——黃金市場價在其生產成本價附近浮動。
有關黃金的故事說來話長。金價曾經從每盎司250美元上漲至近2,000美元,而現在則在1,300美元下方徘徊。
黃金也有負面因素。最近時興的一個說法是:世界各地的金庫裡存有大量黃金,產量這碼事根本無關緊要。當初金價一路漲到天價的時候,怎麼沒有這樣的說法?
對我來說,有一大負面因素確實存在:黃金很難擁有和持有。誰願意用保險箱或密窖來保存金幣或金條呢?或者,銀行給你一張紙,說你擁有10公斤黃金,在黃金價格飛漲的時候,有誰相信銀行會給你兌現呢?如果你是為了抵禦危機而持有黃金,一塊金幣(比如說,價值2,000美元)並沒有太多流動性可言,你無法用一塊鷹洋金幣(Eagle)去買汽油,再說了,找給你一噸銀幣你願意嗎?
當然,你可以買進黃金股票,但是礦業公司在資源存量上面耍的花招會讓銀行看起來像是慈善機構。
黃金就是一種尷尬的投資。持有黃金的難度讓它的光澤變得黯淡——持有黃金是有成本的。持有黃金具有內在的危險性,把你5%的淨資產轉換成黃金,你會遇到一個大問題。
所以,怎麼能持有黃金呢?有沒有一種東西跟黃金一樣好,但更方便持有呢?
我決定從最後一個問題入手。
瑞士有一個問題。世界上所有的熱錢都喜歡把瑞士法郎當作避風港,因此在金融危機肆掠期間,我們看到熱錢一直在敲打瑞士的大門,想要躲進去避險。瑞郎幣值也隨之飆升。
這對瑞士工業來說是壞消息。即使是奢侈品也有一個市場可以承受的價格限制,任何在日內瓦購買巨無霸漢堡(Big Mac,是的,你可以買到)或是其他基本生活用品的外國人,如果跟本國貨幣進行對比,恐怕都要對那裡的價格咋舌。顯然,那裡的巨無霸漢堡要12美元。擁有一種扼殺自身經濟的強勢貨幣,這有什麼意義呢?
瑞士的解決方案是把瑞郎兌歐元的上限設定在1.20。事實上,瑞士已經操縱其貨幣價值不再進一步升值,至少是在兌歐元方面。
問題是,這就像操縱黃金價格,因為瑞郎是最接近於黃金標準的貨幣。瑞郎可謂黃金的代理。
我一直在關注瑞郎幣值被人為壓低的問題,有一天我忽然恍然大悟:相比於持有黃金本身,持有瑞郎是一種更加方便的辦法。銀行只能為你提一個保險箱來存放金條,但你卻可以在銀行開瑞郎帳戶,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或意願增減儲蓄金額。
這樣一來,你能得到的好處就有:黃金對抗美元貶值和對抗通脹的保護作用、法定貨幣的流動性,以及瑞士不變質的信用度,三合一。
有什麼理由不喜歡瑞郎呢?
所以我覺得,我要開始把自己對野蠻遺蹟(barbaric relic,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形容黃金的話——譯註)的情感轉移到赫維提卡貨幣(Helvetica,拉丁語「瑞士」的意思——譯註)上了。這並非因為我不喜歡持有黃金,而是因為持有瑞郎方便多了。
在內心深處,我認為歐元必將貶值,而有一天瑞郎將掙脫束縛上漲,所以就像是黃金,如果通脹的隱憂變成現實,瑞郎跟歐元脫鉤將使其大幅升值,對相信美元和歐元將會完蛋的人來說,瑞郎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認為經濟規律有一天會咬傷束縛它的那雙手,那麼瑞郎似乎是存放一些財富的好地方。
克萊姆·錢伯斯(Clem Chambers)是領先私人投資者網站ADVFN.com的執行長,他著有《華爾街遊戲》(The Game in Wall Street)以及《寄給我經紀人的信》(Letters to my Broker)。
譯 何無魚 校 李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