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15:1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遙
金秋碩果慶華誕,魅力之江展新顏。
9月28日晚,《我的祖國》——浙江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晚會,即將在杭州黃龍體育館精彩上演啦!
本場演出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主辦,來自浙江音樂學院等19家文藝單位的900餘名優秀演員,將以舞蹈為主要形式,結合朗誦、歌曲、交響樂、戲曲、多媒體秀等多種藝術樣式,為大家獻上一臺精彩絕倫的音樂舞蹈史詩。
這兩天,演員們正在杭州黃龍體育館裡進行最後的彩排和練習。現場氣勢磅礴,光是這個長約42米、寬約35米的舞臺,就是普通演出舞臺的近2.5倍大,可以說整個黃龍體育館,一半都成了舞臺。舞臺下,還有來自浙江交響樂團、浙江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等樂團組成的近200人的樂池,全方位為觀眾打造視聽雙重享受。
這場演出到底有多特別?哪些節目值得一看?且聽我們提前「劇透」。
看點一:還原初始版本的採茶舞曲
舞臺上,身穿藍色、綠色兩種服裝的農家少女們戴著鬥笠、提著背簍,手指上下翻飛如蜻蜓點水……用忙碌的節奏,變化的隊形,演繹著「山上山下採茶忙」的歡騰場景,很是好看。
這首浙江兒女非常熟悉的民歌《採茶舞曲》,最早創作於1958年,是我省已故作曲家周大風的代表作。1958年,浙江人民廣播電臺將此曲作為一日兩次開播時的「 起始曲 」,《採茶舞曲》一時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今,該曲在全世界有60餘種唱片、磁帶、CD片發行。
《採茶舞曲》歌曲初創之後,浙江歌舞劇院便編排了一套「採茶舞」。上世紀50年代、60、70年代,以及最新版本的《採茶舞曲》,經歷了幾代浙歌人共同的使命延續。它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G20文藝演出中率先亮相,以獨特的浙江方言融合越劇唱腔形成浙江符號。經浙江歌舞劇院葉彩華老師演繹的《採茶舞曲》版本,於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作為亞太地區優秀民族歌舞保存起來,並被推薦為這一地區的音樂教材。
「採茶舞,我們常聽到的多數是3分鐘左右的版本,在這一次的演出中,我們能看到最原版的採茶舞的全貌。」為此,節目編導特地請了當年參與第一版「採茶舞」的優秀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陳春燕老師,把最初的採茶舞一個一個動作分解教學給這次的舞蹈演員,「用大群體的手法搬到了這場演出的舞臺上,讓觀眾產生共鳴。」編導透露,原版裡有一段慢拍的唱詞,過去的演出中很少能聽到,這次也將完全還原。
看點二:越歌演繹《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春天的故事》,也是一首深入人心、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在這次的舞臺上,這首歌的歌詞不變,曲調卻有了全面的面貌——越歌。
由我省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濱梅演繹的越歌版《春天的故事》,說來也有一段小故事。演出開始時,王老師不像平時一般從舞臺上踏步走來,而是坐在一朵巨大的牡丹花中「從天而降」。
「我是第一次嘗試吊威亞演出,坐在花朵中間不能動,等花朵降下來以後,要調整好呼吸再進入狀態,挺有挑戰的。」王濱梅說,早在建黨80周年的時候,《春天的故事》就做過越歌的改編,當時那一稿更偏向歌,這一稿更偏向越劇,戲曲的味道更濃。演唱的時候,她著重調整了輕重和韻腔,將前面的部分處理得更為親切和貼近,來塑造一位親切和藹的老人形象。比起之前的版本來說,這次會更具越劇的韻味一些。這兩天,她們還在加緊排練,加強和樂隊以及合唱團的磨合,以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看點三:浙江自己的芭蕾舞團隊
我們在現場看聯排,只覺得節奏流暢,銜接緊密,每一個節目都很好看。晚會總策劃、浙江省文旅廳藝術處的金宇華著重推薦了一個節目——《美麗浙江》。
「這節目令人耳目一新,因為這是在浙江的舞臺藝術領域裡首次出現比較完整的芭蕾舞團隊,我們省有了自己的芭蕾舞團。」金宇華激動且欣慰地說,這些芭蕾舞演員來自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學院芭蕾舞系,都是大一和大二的青年學生。
在浙江過去的舞臺藝術領域中,沒有出現過芭蕾舞這個品種,也是許多浙江文藝工作者一直以來的遺憾。2018年,浙江音樂學院首次面向全國招收芭蕾舞系,成為全國第四所有芭蕾舞本科專業的院校,招了浙江第一屆芭蕾舞本科學生,當時從100多人裡選了16個學生。2019年,浙江第二屆芭蕾舞本科學生又招收了19個來自全國的芭蕾舞「好苗子」。
這一次《美麗浙江》,30多位芭蕾舞女學生齊上陣,為了呈現好節目,學生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艱辛,浙江音樂學院距離黃龍體育館有超過一小時車程,每天排練完經常是半夜1、2點鐘,常常是半夜3點以後才能睡覺,第二天醒來就要上課和排練,再繼續到現場彩排……
現場,我們看到了這個精雕細琢的芭蕾舞作品,結合了江南風格的道具,雨傘,用芭蕾的腳尖語言,來描述浙江大地的美好河山。立意高雅,魅力非凡。
1569568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