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僅從戰術角度分析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奪取空中優勢的原因,並不代表筆者支持以色列的立場,特此聲明。
以色列四面楚歌
埃及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敗北後,開始臥薪藏膽,不但組建了針對以色列的阿拉伯聯盟,還開始重整軍備。自1964年到1967年三年多時間內,埃及斥資幾億美元進口了大量的蘇式裝備,包括先進的米格戰機、坦克、火炮等各種武器,軍事實力得到大幅提升。
1967年5月13日,埃及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陸軍元帥阿密爾於當天下達了第一號作戰命令,開始部署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15日開羅盛大的閱兵式閱兵結束後,2個師直接開進西奈半島。18日埃及外長向聯合國提出書面文件,要求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撤軍。22日埃及宣布封鎖西奈半島南端的蒂朗海峽,掐斷了以色列紅海通道,以色列每年通過這裡進出口貨物超過了100萬噸,此舉簡直意味著宣戰。
埃及封鎖了蒂朗海峽之後,阿拉伯世界紛紛以實際行動對埃及進行支持: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派出部隊到達埃及,黎巴嫩取消了部隊休假處於待命狀態,科威特直接空運1個裝甲旅到開羅,沙特派出2萬大軍進入約旦待命,約旦更表示一旦戰爭軍隊將交給阿拉伯聯合司令部指揮,伊拉克部隊在敘利亞邊境做好了準備,敘利亞直接陳兵敘以邊境。此外突尼西亞、利比亞也發表了支持態度,整個阿拉伯世界空前團結起來。
5月28日,埃及總統納賽爾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以色列撤離1948年停火協議後在西奈半島非法佔據的地盤。到6月4日,阿拉伯國家完成了對以色列的包圍。北方戈蘭高地上有6.5萬敘利亞大軍、350輛坦克、飛機100架;以色列對應的是2.5萬人、坦克100輛。東面有5萬約旦大軍、290輛坦克、24架飛機,還有4個伊拉克旅即將到達;以色列對應的是5萬人、350輛坦克。南面則是7個師的埃及大軍,共10萬士兵、1000輛坦克、480架飛機;以色列對應的是7萬人,700輛坦克。
面對阿拉伯世界的行動,以色列並沒做好戰爭準備,以色列政府希望西方盟友們能出面進行調解,卻處處碰壁。法國拒絕按時交付以色列訂購的武器裝備,英國口頭上呼籲停止戰爭卻沒實際行動,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更不想多管閒事,就連鐵桿盟友美國都不打算進行幹預,以色列已被盟友們拋棄,即將陷入孤軍奮戰境地。
第一波空襲
6月5日早上7點,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準時到達空軍作戰室,空軍司令霍德剛打算向達揚匯報作戰方案和準備情況,達揚把手一擺,說:「我相信你們,我只想知道一件事,飛機可不可以按照計劃起飛。」霍德回答:「部長先生,一切正常,我們一定勝利!」「那你還等什麼?下達命令吧!」
7點10分,在霍德命令下,以色列空軍第一攻擊波從各機場開始起飛,186架飛機分成三個波次,在空中完成編隊後向著埃及飛去。他們的主攻方向是埃及的重要機場和各空軍基地,包括開羅西郊機場、開羅國際機場,以及埃爾、曼蘇拉、英查斯等空軍機場。另外一部分飛機負責轟炸蘇伊士運河地區。
清晨,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上空霧氣剛剛消失,埃及各空軍基地裡一切照舊,基地進入每日拂曉必須的戒備狀態。自從埃及封鎖了蒂朗海峽之後,為了防備以色列的報復,各機場特意在以色列空軍慣於在拂曉訓練的特點,在清晨加強了戰備警戒。雷達兵緊盯著雷達屏幕,戰備執勤的飛行員也仔細查看著空中的情況,沒發現絲毫異常。於是埃及空軍的警戒狀態開始解除,空軍指揮部值班人員開始去食堂吃早餐;雷達兵開始交接班;巡邏的米格戰機也降落回機場,飛行員也得去軍官餐廳享受一杯咖啡,驅趕凌晨飛行的疲倦。
開羅時間8點45分(以色列同開羅有時差,時間要早一個小時),埃及各大空軍基地同時響起了防空警報,以色列空襲機群突然出現,機場跑道上的埃及飛機一架接一架被炸成了火球。為了保證攻擊準確性,以色列飛行員完全放棄了「只通過一次」的安全原則,而是對每個目標都通過4次——1次投彈、3次機炮掃射,以確保將目標完全摧毀。有的飛行員為了提高命中率,還把飛行高度和速度降低到極限,甚至放下了起落架。
為了確保完全摧毀埃及的空中力量,以色列空軍也沒放過埃及後方的盧克所和巴納斯空軍基地。這兩處基地在埃及空軍眼中是安全的,因為它們距以色列有900公裡,而以軍航程最遠的「禿鷹」式轟炸機作戰半徑只有600公裡,那時候又沒空中加油技術,以空軍拿這兩處空軍基地毫無辦法,因此埃及放心地把空軍後備力量部署在這裡,毫無防備。
但以色列又一次發揮了創造力,15架雙引擎「禿鷹」只掛兩枚500磅炸彈,滿載燃油,從最南端的哈特澤裡姆機場起飛後採用了最短航線:先向南穿過亞喀巴灣,再飛越沙特邊境,最後沿紅海飛向埃及,一隊7架直奔盧克斯,一隊8架飛往巴納斯。為了節省燃油,「禿鷹」爬升到7000多米的高度後採用單發飛行,待接近目標後再打開另外一臺發動機發起突然襲擊。以色列人的想像力超過了埃及人,兩處機場不僅沒有一架飛機來得及起飛迎戰,就連高射炮都沒開火,被以色列飛機炸成了火海。
奪取制空權
以色列時間上午8點10分,以色列電臺播放了國防軍公告宣布開戰,此時第一波空襲已經取得了完勝,以空軍襲擊了11個埃及機場,其中6個機場被嚴重破壞,16個雷達站被摧毀。在地面擊毀埃及飛機189架,空中擊落飛機8架,埃及空軍損失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但以色列沒有罷休,9點34分,第二波攻擊又開始了,共164架飛機攻擊了埃及14個空軍基地,埃及空軍又損失了107架飛機。兩個波次以色列空軍只被擊落9架飛機,卻摧毀了埃及304架飛機,埃及空軍損失接近三分之二。
上午11時,敘利亞、約旦、伊拉克空軍開始對以色列進行轟炸,打算對埃及進行第三波空襲的以軍飛機緊急調頭,對以上三國空軍基地進行打擊。到中午12時,約旦29架飛機全軍覆沒;敘利亞空軍損失超過一半;伊拉克空軍損失了10架飛機,開始避戰。此時以色列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繼續對各阿拉伯國家機場空襲,到晚上18時,共襲擊了25個空軍基地,摧毀飛機451架(埃及336架、敘利亞60架、約旦29架、伊拉克25架、黎巴嫩1架),而以色列自身損失只有26架。
成功的原因
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第一天,以色列空軍就以少勝多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摧毀了阿拉伯國家的空中力量,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總結以色列空軍的勝利,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6月1日緊急任命達揚為國防部長,確定了主動進攻戰略。在被阿拉伯國家咄咄逼人的包圍時,以色列政府內部主和派和主戰派爭論不休,由於總理兼國防部長埃希科爾是主和派,主張尋求盟友幫助,特別是美國出面進行幹涉;甚至希望在國際法庭上訴,請求他們讓埃及解除蒂朗海峽的封鎖。埃希科爾的做法引起了民眾的憤怒,他們在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國土報》上刊登請願書,要求任命鐵血軍人達揚為國防部長,帶領以色列走出困境。最後在主戰派巨大的壓力下,埃希科爾不得不辭去兼任的國防部長,任命達揚接替他的職務,並全權指揮了這場主動出擊的戰爭。
第二,開戰前成功的欺騙。6月3日由達揚主持的總參謀部會議確定了明確的作戰計劃之後,以色列反而開始對外表現的放鬆戒備,造成放棄抵抗的假象。這些做法包括取消限制部隊官兵休假的規定,向幾千軍人發出了準備退出預備役的命令,軍營敞開允許兒童自由參觀,記者可以進入邊境地區採訪等等。這些假象成功迷惑了對手,認為以色列不會發動進攻,但也有人看出了以色列的目的,4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戈德堡聽到中東局勢緩和的新聞後,私下裡說到:「據我對以色列人的了解,這也許意味著他們要在明天發動戰爭」。
第三,突襲時間打破常規。當時有3個方案:以色列時間凌晨5點、早晨8點、下午2點,最終選擇了早晨8點。原因就是按以色列平時訓練習慣多在凌晨,因此埃及拂曉時戒備最嚴,不但雷達全部開機,還有1-2架米格-21升空巡邏,另外幾架處於待命狀態。按照埃及軍隊作息時間9點(開羅時間,由於時差相當於以色列8點)正式上班,8點45分時不但軍官們正在上班路上,而且還是巡邏機著陸和雷達站交接班時間,此時防備最鬆懈。
第四,航線具有欺騙性,戰術動作隱秘。以色列機群起飛後,並沒直飛各自的目標,而是先向西飛向地中海,等超過尼羅河西側後突然向左後方轉彎,從蘇伊士運河西北方進入埃及領空。為了達到空襲的突然性,機群先低飛利用薩馬裡山和朱地安山來掩護,進入地中海後開始超低空飛行,距離海面只有10米高度,稍微不小心就會衝進大海。但所有飛機仍然嚴格保持了無線電靜默,即使墜海也不準打開通訊設備。這一系列戰術動作成功地欺騙了對手的雷達站和地面監控人員。
綜上所述,數量不佔優的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居然在一天時間內打垮了周圍多國空軍,奪取制空權扭轉了被包圍的不利局面,為取得第三次中東戰爭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