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當孩子開始跟家長頂嘴時,是他們「又長大了」的表現,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作為家長,我們一方面要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明白,與家長頂嘴這件事是不尊重家長的表現,並不能縱容其任性發展下去。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隨著年齡一起增長的,除了身高體重,生活能力外,還有孩子的小脾氣,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同事張姐家的孩子是出了名的乖寶寶,很少惹張姐生氣,所以張姐逢人就誇自己的孩子多麼省心。可是最近,這個「省心」的孩子卻讓張姐傷透了腦筋,那就是一向聽媽媽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跟媽媽頂嘴。
原因是期末考試結束後,孩子考的成績不太理想,張姐有些著急了,便埋怨了孩子幾句,大意就是說考試前沒有用心複習,考試的時候又粗心大意。
所以才導致成績不理想。誰料張姐的話還沒說完,孩子就發火了,把手裡的試卷往桌上一扔,小脖子一梗,衝著張姐嚷嚷道:「老師都說了,這次的題難!大部分同學都考得不好,又不是我一個人考得不好。」
說完,就跑到客廳坐到了沙發上,雙手抱在胸前,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樣。
見到此景的張姐,嘴巴張了又張,就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她深知自己孩子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可是孩子說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就這樣,母子倆僵持了一晚上,誰也不願意理誰。
李玫瑾教授說:「對於家中的孩子,父母不要千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
為此,她還專門針對孩子頂嘴這一現象,分享了3句話給正處在迷茫中的家長。
第一句話——「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這樣跟爸爸媽媽說話是不對的,現在你先冷靜下,我們一會兒再來說這個問題。」
通常,被孩子頂嘴的家長都會瞬間火冒三丈,這時正確的做法就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也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
當雙方都能夠心平氣和地進行談話時,再進行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句話——「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但是媽媽希望聽到你說『我不高興』,而不是『我討厭你』。」
當孩子情緒憤怒時,常常會說一些傷人的話語。對於家長來說,自己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孩子不但不領情,還討厭自己,那受傷害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可以用「我很生氣」來發洩自己的憤怒,但是不要說「我討厭你」這樣的話,因為會讓聽到的人很難過。
第三句話——「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你到底要選擇穿這雙藍色的鞋子?還是這雙紅色的鞋子?」
有時候孩子產生憤怒的情緒,往往是因為自身的想法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這個時候,給孩子一個選擇,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
當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意見時,我們不妨給孩子一個選擇,比如:出門時不要強逼著他穿某一雙鞋子,而是讓他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
這樣的結果既在家長的控制範圍內,也讓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在孩子頂嘴這件事情上,家長要通過重視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來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1)首先,作為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說了什麼讓我們火冒三丈的話,我們都要讓自己先冷靜一下,然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千萬不要在氣頭上打罵孩子,首先這個時候的我們缺乏理智,其次這樣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
2)其次,不要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想法。
每個家長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控制欲,但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而不是我們的提線木偶,他們會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尊重與支持。
3)最後,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壓制。事實上,這樣只會讓孩子的不良情緒越積越多,最終「火山爆發」。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擁有多種情緒才是正常的表現,這其中就包括憤怒、反抗等不良的情緒,家長要允許孩子擁有這些不良的情緒。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每個家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積累經驗,一邊繼續前行。只要家長們懂得時時調整教育方式,做到既尊重孩子的想法,又能約束孩子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那麼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能夠越來越好。
你怎麼看孩子愛頂嘴的行為?歡迎大家在下方評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