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張逸菲
實習生 李偵 徐冉
陳晟 孫司穎 文/圖
近日,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制定出臺了《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明確規定,返還彩禮時,對超出10萬元的部分全額返還,10萬元以內的部分按比例返還。
針對彩禮的返還比例,《指引》規定,彩禮返還數額應當結合彩禮的數額、男女雙方共同生活時間長短、有無子女、過錯程度、當地風俗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綜合認定。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天價彩禮」的討論,再次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點談資。那麼,河南各地市彩禮「價格」處於什麼水平呢?哪個地方最高呢?河南商報記者嘗試進行了調查。
記者在全省各地市,分別尋找了一些最近兩三年結婚的新人,了解了他們的彩禮金額。當然,樣本畢竟是有限的,你老家的彩禮一般會收多少?歡迎投票補充。
鄭州
不少鄭州小夥伴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在本地結婚,好些都不要彩禮,即使要,金額也比較小,「有的給11000,差不多就一兩萬。」馬上要結婚的張齊說。
市民尤號對以上的說法表示贊同,他說,自己雖然沒結婚,但是身邊的親戚、包括好友結婚,「我一個表哥,2017年結的婚,雙方都是鄭州本地人,零彩禮零嫁妝,不過兩家人在鄭州都有房有車。」
「鄭州市區內一般都不會太高吧。」鄭州市民李女士說,自己2018年結婚,當時只要了8000元彩禮。
新鄉
「我剛訂婚不久,彩禮60000元。」家住新鄉市區的小胡說,自己未婚妻同樣是新鄉市區的,雖然出了60000元彩禮,但老丈人給小兩口準備了一輛車。
娘家在新鄉郊區的郭倩今年5月剛結婚,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時男方給了66000元彩禮。
「除了彩禮還買了三金之類的,總共20000元左右。」郭倩說,男方同樣是新鄉的,當地習俗一般會有「訂親費」,所以男方還給了13000元的「訂親費」。
濟源
小徐老家位於河南洛陽,不過他長期在濟源工作。2018年6月,他迎娶了一位濟源姑娘。
「當時要了60000元彩禮。」小徐表示,結婚時老丈人將彩禮錢交給了小兩口,還另外增加了200000元。
靜靜是土生土長的濟源人,去年10月份,她與同樣是濟源人的小剛結婚。靜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時娘家收了100000元彩禮,不過最終都交給夫妻雙方支配了。
駐馬店
老家在駐馬店市區的薇薇,2018年嫁給了一名三門峽小夥。薇薇表示,結婚時父母收了100000元彩禮。「說是彩禮,最後都給我們夫妻倆了,而且我爸媽也給了100000元。」
另一位駐馬店姑娘萌萌,2019年6月嫁到了安徽。當時的彩禮錢是66000元。「夫妻雙方支配,男方有房有車,不過也有房貸,我們一塊還。」萌萌說。
商丘
2018年,家住商丘市區的高星與李馨結婚,當時的彩禮錢是60000元。「就是走個儀式,圖個儀式感。」李馨說。
而家住商丘農村的張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他與女朋友晴晴準備在今年結束前把婚事給辦了,雙方家裡都已經同意。前不久給的彩禮包括170000元現金和其他一些禮物。合計200000出頭。
洛陽
90後男孩浩然,老家在洛陽孟津縣,2019年他迎娶了心愛的妻子,當時給的彩禮錢是88000元。「大部分都是根據家庭條件的吧,我們這邊一般都是88000或者66000,很少有超過100000的。」
而洛陽90後女孩天天去年9月結婚。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結婚時丈夫家出了10多萬彩禮。「我們這邊彩禮一般最後都是給新人的。」天天說,身邊很多朋友,差不多都是類似情況。
另一名洛陽女孩檸檬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哥哥去年7月結婚,當時彩禮和訂婚一共花了130000元左右。
「前期訂婚11000元。」檸檬說,之後又給女方家裡現金彩禮20000元左右。「剩下的100000左右買了一輛車,我們這也算到彩禮裡邊。」
焦作
任霞和國超都是焦作武陟人,兩個人是2018年結的婚。
「我們訂婚是21800元,送好書(男女雙方確定婚期的日子)是61800元,總共算是83600」, 任霞表示,本來結婚時準備要40000多元,但是因為雙方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又多要了一些。
「現在的女方家長為了讓孩子們好好過日子,其實沒有幾個願意向男方家裡多要彩禮費的。」任霞說,彩禮外的三金就是她自己掏錢買的,到現在信用卡還欠著錢。
同是2018年結婚的焦作女孩陳靚,跟愛人是經過媒人介紹認識的,兩個家離的很近。陳靚介紹,「我當時結婚總共彩禮費用是100000,大致是按照地方的規矩來的,我們這邊也出有不少陪嫁的東西。」
濮陽
幾年前,濮陽市臺前縣因為結婚彩禮錢,在全國可算「火」了一把。而「火」的原因,是因為,2017年年初,濮陽市臺前縣出臺了彩禮的「指導標準」,總數不得高於六萬元。
如今,差不多四年過去,濮陽市臺前縣當地,對於彩禮的收取,有沒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呢?
身為90後臺前縣人,王向已經結婚三年,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結婚時,給女方20000元彩禮。
臺前縣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傳統意義上的高額彩禮,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
「通過這幾年的宣傳倡導,關於彩禮的社會風氣,很大程度的被扭轉過來,」該工作人員說,「少彩禮、零彩禮現象也有很多,大家慢慢知道量力而行。」
而對於濮陽市區的獨生子女而言,彩禮和嫁妝更像是雙方父母給小兩口未來小家的一份「贈禮」。剛剛訂婚的郭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去年結婚時,女方家裡要66000元彩禮。
信陽
在信陽市區從事婚介工作的周小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市區,一般彩禮是60000到100000不等。此外,要求男方得有房,但是最後的金額,可以由兩家坐下來商討決定。」
而信陽市溮河港鄉的曹猛表示,他結婚的時候,彩禮80000元。
「男方買房,女方通常會把彩禮定在16.6萬或18.8萬,圖一個好的寓意,」曹猛說,「但是這不代表男方真的要給那麼多,協商之後,基本都會在80000到120000之間。」
「關於要多少彩禮,需要雙方家庭進行溝通,對我個人而言,並不看重這些,」周小迪說。
南陽
南陽小夥張偉和李麗是在2018年結的婚。李麗表示,自己家人對張偉的條件較為滿意,不僅將張偉家出的80000元彩禮錢全部返還給新婚夫婦,還出了新房的裝修錢。
與張偉家不同,家在南陽市唐河縣的趙林經濟情況相對一般,雖然在縣城有房產,但父母下崗後就沒有存下多少積蓄。
趙林今年30多歲了,2019年才結婚,這在當地算是結婚較晚的了。「其實我在10年前就處的有對象,本來2015年打算結婚的,但是兩家沒談攏。」趙林回憶,沒談攏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女方索要100000元彩禮。
「我也不怪她,要怪就怪自己當時沒本事。」2015年的這件事刺激到了趙林,女方家取消訂婚後,趙林決定外出務工,在鐵路工程上幹了幾年,攢夠錢後回老家結了婚。彩禮錢還是100000元,但新娘已經不是當年的新娘。
周口
周口商水縣的吳新表示,妻子家也是商水的,今年5月結婚時,女方家裡要了100000元彩禮。
「結婚時我老丈人和丈母娘又給了我妻子150000元。」吳新說,這筆錢現在算是夫妻共同財產,倆人平時花錢不會分那麼清。
周口市鄲城縣小夥富樂2018年結的婚,他表示,當年結婚時,彩禮、首飾等,加到一起用了不到100000元。「我們這一般都是80000~100000。」
2017年,周口小夥子樂樂,通過相親認識了隔壁村一位女孩,當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樂樂的父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年結婚時,女方要了90000元彩禮,加上其他一些費用,一場婚禮一共花了十幾萬。
許昌
「我娘家和婆家在一個鎮,距離也就2裡地。」許昌襄城的馬麗是2018年結的婚,當時的彩禮是66000元。
「我們屬於自由戀愛,從高中時期就認識了。」馬麗表示,雖然丈夫家裡出了彩禮,但自己帶去了差不多等額的嫁妝。
今年28歲的許昌女孩韓麗,目前正在與未婚夫商討結婚大計,他們的婚期定在今年9月。
韓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父母要的彩禮錢共66000元,結婚時會回禮20000元。「我朋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
韓麗坦誠,父母同意66000元的前提,是男方需要有一套婚房。至於車,沒有要求。
安陽
安陽女孩瓊花,2019年6月與一名開封小夥結婚。
「我們雙方家庭都是城市的,沒有講究那麼多,而且雙方都在鄭州有房車,老家也都有婚房。」瓊花表示,結婚時,雙方家庭並沒有太在意彩禮問題,最後男方給了60000元「意思」了下。
居住在安陽林州的小韓告訴記者,當地彩禮66000、88000、100000等都有,要多要少需要看人。「我鄰居家妹妹去年出嫁,彩禮就是100000。」
漯河
漯河的陳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漯河農村和市裡的彩禮要的不一樣,「我哥哥在市區,結婚時給了嫂子28000彩禮。」
而在農村,據她所知,這個金額是要翻上幾番。「農村規矩多,」陳麗說,「彩禮八到十二萬不等,如果女方家裡條件不錯,婚後會帶回來;但如果女方有個弟弟,就看情況了。」
三門峽
「我是在村裡長大的,我們村裡要的不多,主要圖個好寓意。」談到彩禮,三門峽人王輝說,村子裡娶媳婦,一般就給18888、16888。
陳曉雲在三門峽市區工作,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正好辦公室有同事前幾天訂婚,男方給了100000元彩禮,「我聽說的是,三門峽每個地區的規矩還不一樣,彩禮的數額也不同,現在四五萬就可以。」
開封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開封小夥宋林與未婚妻的愛情故事,用這句詩詞形容十分貼切。
兩人在在同一家單位工作多年,很早就相識,卻始終沒有發現,對方就是要相伴一生的人,直到2018年夏天。
確認戀人關係後,兩人越來越親密,決定在今年10月結婚。
「我們老家都是農村的,但現在都在開封市區工作,就按照市區規矩辦了。」宋林稱,女方要的彩禮,總共不到30000元。「訂親時11000元,現金彩禮17000元。」
「我感覺在市區,雙方有車有房,還有穩定工作,一般不會要那麼多彩禮。而在老家,因為一些人沒有穩定工作,所以會想要多要一些,保障基本生活。」宋林說。
鶴壁
「彩禮100000元。」家住鶴壁濬縣農村的趙信,2019年結的婚。
趙信今年30歲,在當地算是結婚比較晚的。他和妻子是通過相親的方式認識的。
「我們倆村離的不遠,周邊基本都是這個水平。」在趙信看來,100000元雖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能找到相守一生的人,還是值得的。「我媳婦兒的嫁妝也不少。」
「我結婚時,丈母娘說了,彩禮兩三萬意思下就行。」鶴壁市民李龍2019年結婚,得到丈母娘的「提示」後,他出了36000元彩禮。
「我丈母娘嫌麻煩,說轉手還得給我們,乾脆就少折騰點。」李龍打趣說。
平頂山
王穆和他的愛人昕昕是高中同學。不過在高中時,倆人並沒有走到一起。而是在大學畢業後,「回到最初的起點」。
2018年,王穆迎娶了昕昕。
「我們倆感情比較好,性格也都比較隨意。」王穆的結婚經歷,讓很多男士羨慕。因為女方家裡壓根就沒提過彩禮這回事。
「訂親的時候,我給了11000元,象徵萬裡挑一。」王穆表示,結婚的時候,昕昕沒有在車、房等物質方面提出任何要求。
同樣是2018年結婚的平頂山小夥楊洋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妻子家要的彩禮總共30000元。「這沒什麼標準吧。她家裡最早是要50000元,後來雙方商量了一段時間,最終定成30000元。」
移風易俗
「倆人可得明確,結婚是為了啥?是跟彩禮過,還是跟眼前的人過?」在鄭州市民吳先生看來,彩禮不應該成為婚姻的「攔路虎」。
和吳先生相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僅僅將彩禮作為一種「儀式」,而並非「搖錢樹」。
鶴壁市民彭先生的老丈人就是這樣。「當時根本就沒有提這茬事,還是我家人提出來拿了一些錢意思下的。」彭先生表示,之後老丈人又把這筆錢作為「回禮」送了過來。
實際上有很多家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開出「天價彩禮」,並不是女方父母要的,而是作為共同資產,送給新人的。
駐馬店女孩魏女士就是這樣。雖然父母向男方提出了超過100000元的彩禮,但在結婚當天,就把這筆錢送給了一對新人。與此同時,魏女士的父母還添加了100000元。
算下來,其實就相當於雙方父母各拿出一筆錢送給一對新人,讓他們婚後的日子,不至於太過於辛苦。
「兩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辛苦一輩子的積蓄,還不是為了他們。」魏女士的父親說。
其實關於所謂的「天價彩禮」,我省多地一直都在通過宣傳引導的方式,改變這種風氣。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實際上我省多地已經下發文件,通過宣傳引導等方式,促使居民告別「天價彩禮」。
2016年12月26日,臺前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下發了《臺前縣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建設「德美臺前」實施方案》。同時配套下發了《臺前縣農村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標準」中,對包括彩禮金額、宴請規模等都做出了細化要求。其中,「彩禮總額控制在6萬元內」。
2016年末,睢縣縣委宣傳部出臺《睢縣移風易俗文明節儉操辦紅白事參照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定了彩禮、禮金、喜宴等最高限額。《標準》規定:訂親、結婚送彩禮不得超過2萬元。
2017年4月,柘城成立了紅娘協會遏制天價彩禮,保證訂婚禮金不超過20000。
2019年年初,濮陽市出臺《濮陽市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規定了彩禮、禮金、酒宴等最高限額。其中倡導,農村婚嫁彩禮不得高於六萬,城區婚嫁彩禮不得高於五萬元等。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來源:河南商報「 記者陪你去辦事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