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瑞麗,最先的印象是感受到陽光強烈。
由於緬甸國內戰爭,中緬旅遊暫時中斷。在瑞麗口岸中方姐告一側,有緬甸姑娘在那裡賣香蕉,或作為模特陪遊客照相賺取小費。姑娘們皮膚很黑,而且塗了厚厚一層白粉。問為什麼在臉上塗此粉,她們回答是防曬用的。在口岸看緬甸木姐一側,那邊站了許多閒散的緬甸男士,他們一個個皮膚黑得像黑人。
臉上塗有防曬粉的緬甸姑娘
海關外悠閒的緬甸男子
在中緬界線(柵欄)上做生意的緬甸人
買了小姑娘的東西,她很高興擺個pose
緬甸人與瑞麗人一樣都屬於棕色皮膚,之所以大家都這樣黑,那不是黑人種族遺傳,而是強烈紫外線光照的結果。
自然,我回武漢,朋友們見到我後第一反應就是「黑了」。
第二個印象是瑞麗的米飯太好吃。
昨天住下後,在酒店附近隨便找一家街邊大排擋吃晚飯。天下大排擋很相似,瑞麗大排擋如同內地一樣,也是燒烤、點菜炒菜等,而且還賣飯。老闆的飯很特別,米飯就用小塑膠袋裝著賣。價格很便宜,1元/袋。一袋米飯大約有2兩。來買飯的人很多是青年人與打工者。他們很有意思,只買飯,不要菜。有時看見幾個顧客買了飯後在老闆這裡勺一點辣椒醬(免費)放在塑膠袋裡。我們好奇,向他們打聽為什麼不用菜,他們回答吃這飯不用菜。吃完燒烤後,我們也點了兩袋飯,果真米飯清香柔軟,慢慢咀嚼有一種甜味——真可以不用任何菜都可以吃下去。這是我們吃得最香的一餐米飯。
今天,在瑞麗口岸,碰上街邊賣竹筒飯,5元/筒。買一筒品嘗,和昨日米飯一樣好吃。問賣竹筒飯的大媽,才知道這米叫軟米,是本地特產。這種軟米既不是糯米,也不是一般飯米,沒糯米黏,比飯米軟。
竹筒軟米飯
瑞麗軟米是我們吃過最好的米,讓我們記下了。
最深刻印象,那就是瑞麗的金塔多,尤以姐勒金塔最聞名。
昨天還沒到瑞麗,就看到一座大金塔聳立在公路中央,如同公路中的大環島一樣。這金塔應該剛剛修建完畢,金碧輝煌。
未到瑞麗,公路中央的金塔
中緬商業區建築都是金頂
今天,我們按來雲南之前研究的方案,驅車去位於瑞麗市區東北5公裡姐勒寨的姐勒金塔。
姐勒金塔門口標牌
我們走進姐勒金塔,有一個當地人在門邊擺了一張桌子售門票,5元/人。一問才知道,原來姐勒金塔沒有固定的管理員,門票由村子裡每家每戶輪流收。
據售票人說,姐勒金塔是東南亞最聞名的五大名塔之一。姐勒金塔,用傣語說是「廣姆賀卯」。「廣姆」是「塔」的意思,「賀卯」的意思是「壩子頭」,「廣姆賀卯」的意思是「壩子頭上的塔」。由於這裡安葬著金熊佛舍利,也稱金熊塔。姐勒金塔的香火非常旺盛,到這裡來朝拜的不僅有瑞麗壩附近村寨的傣族群眾,就連緬甸、泰國等地的僧侶也經常跋涉千山萬水到廣姆賀卯來朝拜。特別是每年潑水節期間,姐勒寨會舉行為期3天的國際佛事活動,十分熱鬧。
姐勒金塔
姐勒金塔的建塔時間已不可考。傳說是1500年以前勐卯國君主召武執政時始建,有文字記載的重修時間有1756年、1803年、1860年、1893年、1911年。最後一次被毀是1966年文革期間,1980年~1986年間重修。
姐勒金塔的院子並不大。主塔高約40米,塔身呈圓錐體,巍峨聳立。塔頂置有銅冠,系有近百個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悅耳。塔中層為正八稜形,排列著許多金黃色的精緻裝飾。主塔基座還有佛龕,每個佛龕中有造型不一樣的佛。主塔周圍還有16個小塔宛如群星拱月,非常壯觀。塔下有幾隻守護獸,不知叫什麼名字。整個金光閃閃的金塔,顯示出傣族工匠獨特的造型風格與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去瑞麗不看此塔,枉此一行。
金塔頂端的風鈴
金塔基座的佛龕
金塔下的守護獸
姐勒金塔內的寺廟
姐勒金塔中的四小佛像
在姐勒金塔中看到的菠蘿密樹
菠蘿密
有趣的是,我們在姐勒金塔的院子裡,看到了姐勒寨人餵養的孔雀。孔雀沒有圈養,而且不怕遊人,在那裡悠閒的散步。
悠閒的孔雀
瑞麗的金塔真多,建築也是當地最好的。由於傣族人大多信佛,佛教氣氛十分濃厚。
今天在梁河縣,又看見了輝煌的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