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區獲評廣東省 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0-12-19 騰訊網

  粵劇演員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臺上表演。(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廣州日報訊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新局獲悉,根據廣東省文化廳下發文件,由荔灣區人民政府申報的「粵曲」項目獲得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這是廣州市數十個申報項目中唯一獲此殊榮的曲藝類項目。荔灣區還被省文化廳推薦代表廣東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荔灣區是粵曲發源地之一

  粵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荔灣是粵劇粵曲的發源地之一,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荔灣,無論是在茶樓戲臺、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悠揚的粵曲。

  荔灣區2013年制定印發了《關於推動粵劇粵曲藝術發展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粵劇粵曲保護、傳承和利用,營造濃厚的粵劇粵曲「原生態」發展環境。每年設立粵劇粵曲發展專項經費,用於開展教育、培訓、傳承和展演等活動,使戲曲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障。

  近幾年來,堅持每年對區內優秀的私夥局團隊、廣東八和會館、區曲藝協會、鑾輿堂等民間社團及區內粵劇粵曲傳承學校等給予經費扶助補貼。

  荔灣區把粵劇藝術博物館打造成為集粵劇粵曲文物史料陳列、展示及宣傳的平臺。自2016年開館以來,粵劇藝術博物館充分利用劇場、廣福臺等室內外場地,帶動恩寧路整個片區,成為西關粵劇藝術文化大觀園。同時,全區圍繞文化藝術中心、文化公園中心臺、荔枝灣大戲臺、荔灣湖公園、醉觀公園及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廣場等場所陣地,每天開展粵劇粵曲展演及私夥局團隊自娛自樂活動。

  「一條龍」培養粵劇特長生

  荔灣區還以現有私夥局為基礎,通過專家指導、名師授藝等方式提高私夥局的專業水準。每年開設2期以上的戲曲藝術系列專題講座,為曲藝愛好者提供免費的學習機會。以區青少年宮粵劇藝術基地為中心,完善粵劇特長生招生制度,在西關培正小學、三元坊小學、南海中學等荔灣區優質中小學開設粵劇粵曲培訓班,招生中給予優惠政策,形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區少年宮的「一條龍」粵劇特長生培養機制。

  同時,在中小學開辦青少年的周末或假期的曲藝學習班,培養曲藝接班人。區文化館、街道文化站重點招聘有粵劇粵曲創作才能和表演特長的人員,以多渠道構築區粵劇粵曲人才的整體優勢和梯隊結構。

  據介紹,近十年來,《南音新唱十三行》《情醉珠江》《西關食通天》等一批深刻反映荔灣民俗民風、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精神的粵曲優秀作品獲全國 「群星獎」,成為群眾文化最高獎項殊榮。荔灣區還每年舉辦「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加強穗、港、澳三地粵劇的交流。

  今年,廣東省2018-2020年度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如期而至,荔灣區在最短時間內製定了申報工作方案,民間保護規劃方案等;共收到各街道報送的項目8個,從中選取推薦優勢項目。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先後順利通過市、省評審,荔灣區的「粵曲」項目獲得了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並被省文化廳推薦代表廣東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衛康 通訊員黃穎章)

相關焦點

  • 「粵曲」花落西關:荔灣獲「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今日,記者從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新局獲悉,根據廣東省文化廳下發文件,憑藉荔灣區人民政府申報的"粵曲"項目,荔灣區獲得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這是廣州市數十個申報項目中唯一獲此殊榮的曲藝類項目。荔灣區還被省文化廳推薦代表廣東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十堰市柏林鎮獲評「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彭鋒、明勇、孫榮澤)12月15日,筆者從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獲悉,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18-2020年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結果名單,張灣區柏林鎮憑藉「草把龍燈」民俗文化表演獲評「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文化| 武漢黃陂這個街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靠的是捏泥巴...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全國共有175個地市縣(鎮)上榜,其中湖北有7個,而黃陂李家集街憑藉泥塑成功上榜,並成為武漢的唯一。根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和管理辦法》規定,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和評審命名工作。
  • 荔灣區將打造國家級文化保護區
    記者獲悉,荔灣區已制定了《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規劃綱要》,將以粵劇藝術博物館為中心,涵蓋八和會館、鑾輿堂等粵劇活動重要場所,打造總面積16公頃的國家級文化保護區。昨日下午1時許,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八和會館、永慶坊等周邊展開的一系列快閃活動,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帷幕。來自荔灣區青少年宮的小演員們,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普天樂廣場前表演原創曲目《小小水袖展芳菲》,「水袖飛,粵藝美,猶似行雲伴月追……」小演員們靈動的表演,贏得不少觀眾的喝彩。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荔灣區"戲曲進校園"走進中小學
    (資料圖)12月28日,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新局2018年粵樂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了三元坊小學,由非遺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著名高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何克寧主講,並由廣東音樂曲藝團帶來一場粵曲欣賞會。據了解,從9月至12月,荔灣區文廣新局「戲曲進校園、進社區」走進了五所中小學,學生們通過聆聽、欣賞現場樂隊演奏,走近廣東音樂和粵曲,了解這兩種優秀的傳統文化。
  • 竹山縣官渡鎮再次榮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章偉 徐丹)近日,筆者從竹山縣文體新廣局獲悉,6月1日,湖北省文化廳公示了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入選名單。在各地積極創建和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初評,並審定後,全省共有41個地區入選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十堰僅3個鄉鎮入選,竹山縣官渡鎮名列其中。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埔寨鎮
    埔寨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地處豐順縣境南端,距縣城13千米,總面積95.38平方千米。人口大概有4.5W左右。埔寨鎮是華僑之鄉,海外同胞眾多,出了很多名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如:泰國前總理他信和英拉,祖籍都在埔寨塔下,埔寨有埔南、埔北、塔下、茅園、萬安、橫坑、學楓、採芝、埔西9個自然客家村落,但受潮客交融的影響,埔寨也有潮汕的一些風俗,如:遊老爺,挑花旦······埔寨鎮被譽為文化藝術之鄉,是因為埔寨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雲南省共有26個縣,鄉被正式命名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楚雄...
    楚雄州武定縣白路鎮被正式命名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關於命名「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根據《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和管理辦法(暫行)》規定和《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組織開展「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經各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選拔推薦,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專家組按照評審、抽查程序進行綜合評定,雲南省共有26個縣
  • 新一批「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出爐 湖南8地上榜
    (資料圖片)紅網時刻2月15日訊(記者 袁思蕾)近日,文化和旅遊部下發《關於命名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全國範圍內175個縣(縣級市、區)、鄉鎮 (街道)入選,湖南8地入選,白倉高蹺、苗族歌鼟、舍巴日等散落於湖湘大地上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脫穎而出,走入大眾視野
  • 椒江葭沚、前所成「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憑啥?
    近日「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結果出爐全省共有96個項目列入名單椒江區獲選的特色民間文化士人以為五聖所致(相傳五聖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於是在葭沚江邊建有五聖廟,鄉人有病向五聖祈禱,許以心願,祈求驅病消災,事後以豬羊等供奉還願。葭沚地處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居多,為保一方平安,遂決定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五聖,並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為五聖享用,以表虔誠之心。此為送大暑船之初衷。
  • 9家河南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正式授牌,來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4月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在全省旅遊「廁所革命」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會上,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河南入選名單舉行授牌儀式,共有9家上榜。
  • 廣東:「廣東省詩詞之鄉」花落厚街
    圖為厚街鎮「廣東省詩詞之鄉」揭牌儀式現場(記者 程永強 攝)  東莞厚街再添文化新名片。17日,厚街鎮在鰲臺書院舉行「廣東省詩詞之鄉」揭牌儀式暨第二屆青少年現場書法大賽啟動儀式,成為東莞第二個「廣東省詩詞之鄉」,該鎮前進小學被授予「廣東省詩教先進單位」稱號。副市長喻麗君、省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汪石等出席了活動。  存詩數量居全市第二  厚街人文歷史源遠流長,詩詞創作有著深厚的基礎。
  • 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的通渭縣,它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通渭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匯合區,是中原文明和西部文明的交匯點,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曾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等稱號。通渭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途經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之一,縣內建有榜羅紅軍長徵紀念館、義崗紅軍烈士陵園、紅軍長徵紀念碑等革命紀念建築,紅軍長徵榜羅會議遺址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100個景點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通渭縣的民俗文化。通渭刺繡通渭刺繡一般分七類,包括花卉,動物、人物、風景、卡通、生活用具、小附件飾品。
  • 江西宜春這個縣被稱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望撤縣設區!
    2020年,上高縣獲「江西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縣」榮譽稱號。上高於東漢始建縣,初稱上蔡縣,南唐時定名為上高縣。上高縣是贛中重要的糧食產地,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上高境內農民攝影藝術興盛,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廣州荔灣區舉辦「西關新活力」2020年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
    ,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西關新活力」2020年荔灣區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在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恩寧路、廣州文化公園等地舉行。本次活動將邀請粵港澳三地的名家同臺獻藝,掀起推廣傳統粵曲藝術的熱潮。與此同時,經過長期精心籌備,繼「西關女子合唱團」之後,以廣東民族音樂為展示舞臺的「西關民樂團」也同時宣告成立,據悉,該樂團將邀請廣東民樂界著名藝術家指導,充分弘揚嶺南傳統藝術之美,為荔灣文化藝術界帶來嶄新的風貌。
  • 2020年度廣東省圖書資料、群眾文化、藝術專業職稱資格申報指南
    一、適用範圍適用於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組織(含委託評審)的圖書資料、群眾文化、藝術等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審。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畫院及各地級市負責的文化藝術系統職稱評審從其規定。>申報圖書資料、群眾文化、藝術專業職稱資格需符合《關於印發廣東省圖書資料專業高、中級資格條件的通知》(粵人職[2000]24號)、《關於印發廣東省群眾文化專業高、中級資格條件的通知》(粵人職[2000]23號)、《關於印發廣東省藝術人員高、中級專業資格條件(試行)的通知》(粵人職[2000]37號)以及《關於深化我省職稱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粵人發[2003]178號)、《關於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中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
  • 2020年荔灣區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時間地點一覽
    10月23日下午,傳播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學堂品牌「粵藝大講堂」將開講,屆時,荔灣區著名文化學者、粵劇編導何車先生將登臺主講《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年的「大講堂」共有12期,將以全新的內容和形式為市民群眾和文化藝術工作者呈上豐富的文化盛宴。
  • 湘潭縣文體局長莫柏槐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從事文化工作近四十年的莫柏槐,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付諸行動的。    刻苦學藝,矢志發展優秀傳統民俗藝術    1964年出生的莫柏槐,生於南派嗩吶主要流派之鄉的湖南省湘潭縣青山橋地區,是「青山嗩吶」的第四代傑出傳承人。
  • 大鵬古城博物館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
    深圳僑報通訊員 鍾珊娜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張譯文 通訊員 鍾珊娜) 日前,廣東召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大鵬古城博物館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這也是大鵬新區成立以後首次獲此殊榮,實現了省文明單位零的突破。
  • 廣州市荔灣區足協揭牌 第一屆荔灣區足協杯開幕
    7月7日,2016首屆廣州市荔灣區足協杯足球邀請賽暨荔灣區足協揭牌儀式在荔灣體育場隆重舉行。這也為廣州市未來的社區體育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首屆廣州市荔灣區足協杯足球邀請賽由廣州市荔灣區足球協會主辦,廣州市荔灣區體育場、廣州市荔灣區坑口小學承辦,廣東城市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廣州市健森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廣州市聖米蘭體育有限公司、深圳市嘉美茵體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雅皓義齒有限公司、廣州巨人足球培訓有限公司、海珠區夢想成真體育俱樂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