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定好檔期已經開始宣傳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宣布撤檔按下了暫停鍵,何時再上映一時之間沒了消息。對於這位唯一的中國公主,中國網民一直都非常關心花木蘭的動態,而近日導演釋出的全球選角片段,不禁讓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最後會選到劉亦菲?
由於導演妮基·卡羅希望通過最公平最大限度去發掘能夠演好木蘭的女演員,所以在全世界公開面試。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女藝人都伸出了橄欖枝,在中國,甚至不乏竇靖童、楊採鈺、藍盈瑩這樣非常知名的藝人。
而劉亦菲,則錯過了第一次試鏡。
從片段中我們不難看出,參與試鏡的人選可謂人才濟濟,並不是我們普通土老帽的老百姓能輕易想像到的藝人結構,要會英語,要符合形象,還要是亞洲面孔甚至華人。可是即便這樣海量的優秀人才都沒能讓導演滿意,這些人,都不是導演心中的木蘭。
《花木蘭》到底想表達什麼呢?自信、勇敢、真誠還是別的什麼?或許從這些女孩身上,她們都帶著對木蘭的普遍認知,缺少了一個特別的地方。
直到劉亦菲的再次出現。
由於第一次試鏡沒能找到令導演滿意的人選,所以第二次試鏡開始了。當時劉亦菲從中國飛到美國,帶著時差直接投入到試鏡中,沒有睡覺。經過90分鐘的體能訓練,還又檢驗了臺功底,據說五頁紙的對白,她都完成得遊刃有餘。
導演十分驚喜,這就是她想要的花木蘭!毅力和堅韌,一個軍人該有的能力和品質,不論她是什麼性別,只要她是軍人,她就要這樣。而同時,她又有著小女生天真可愛的特質,這太有衝擊力了!毫無懸念,劉亦菲成功獲得了花木蘭的角色,並且常常出現在導演的誇讚名單裡。
堅強和力量,是導演與攝影師給她的標籤。
有人說劉亦菲能試鏡成功是必然的,她的形象太符合人們對花木蘭的想像了——漂亮、獨立、乾淨利落。好像這一切的結果都是在等待劉亦菲的眷顧,是她看到了花木蘭,而不是《花木蘭》看到了她。對此,小編只想說機會之所以叫做機會,就是因為它出現的隨機性。
在面試《花木蘭》之前,我相信劉亦菲一定沒有想過自己所累積的一切經驗、品質都是為了等一部可以證明自己全部能力作品。她一定對未來充滿未知,知道自己現在教的學費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任何用途。
可是學到自己手裡,就是自己的籌碼,你永遠不知道你拿著自己的籌碼能敲開多沉重的門。不斷累積經驗的過程,就是在磨練意志力的過程,意志力強大的人,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如果有一樣東西你想得到它,就要為之奮鬥。如果一個機會已經來臨,那麼你要保證自己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人生沒有什麼時候可以允許一個人停一下,等一會兒,以後再說,現在還早……
抓得住就是你的,抓不住抱怨也沒有用。即便不知道機會是不是你的,也不要為自己的每一次嘗試感到羞恥。視頻中的劉亦菲大汗淋漓,臉蛋通紅,顯然是經過一番體能的考驗又投入到文戲臺詞表演中,不可謂不強大!
「真正的童話只能自己創造,沒有一雙水晶鞋會給你帶來完美的人生。」劉亦菲本人形象地表現了迪士尼童話如何通往現實。